□ 文/梁錫訓
融合傳播下重大主題報道的把控和創新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的新聞實踐與思考
□ 文/梁錫訓

梁錫訓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在新聞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重大主題報道的把控力、傳播力的路徑和方法,力求取得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融合式傳播 重大主題報道 創新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
重大主題的宣傳報道,是黨報等主流媒體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手段,是體現黨性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抓手。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把控和創新,是新時期黨報等主流媒體做好新聞宣傳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媒體輿論引導能力水平的集中檢驗。

增強政治意識,并非只是抽象的概念,它體現在每一篇具體的報道、每一個具體的版面當中。在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的關鍵節點上,國內外曾密集出現一種責難我國生態環境的聲音,《廣西日報》沒有盲目跟風,而是緊緊聚焦兩會,及時在一版頭條通欄位置突出刊發新華社播發的文章《為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在要聞版連續刊登本報記者撰寫的文章《保護好廣西的生態環境——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講話精神》《廣西斥資14億元護生態保珠江流域水質》《綠色鋪底的“金字招牌”——植樹節之際看生態廣西》等一系列生態建設文章,從正面報道廣西生態建設情況和成就,排除了干擾兩會的雜音。
在具體報道中,《廣西日報》站在全局高度,牢牢把握正確導向,認真做好兩會精神的報道,做到大事大處理,所有稿件與版面均為兩會讓步:一版基本上全是兩會內容,并在二版至五版掛“全國兩會特別報道”通欄欄題,所有相關內容,包括電稿和自采稿件進行混編統發。所有兩會版面都要求做到品種豐富、數量充足、板塊規模化、圍框突出、全部彩印等等,務求做到主題突出、濃墨重彩。例如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代表團審議報告,在北京的一線報道組迅速確定開放合作、扶貧開發、依法治國三大報道主題,以“兩會聚焦”“兩會聲音”“對話錄”等欄目,每天大篇輻報道北京前方的聲音。《廣西日報》特派記者當天采寫的《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不斷譜寫祖國南疆繁榮穩定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側記》,成為這次兩會報道的扛鼎之作。文章將習總書記“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如果能夠形成這樣的一個格局,廣西發展這盤棋就走活了”的一段話,作為文章標題提煉出來,凸顯、放大了傳播效應。夜班特意把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幾個代表團審議的新華社綜合消息,拆分出習總書記的部分發一版;并重新做主副標題,通欄排放;還把消息中習總書記作的三點重要指示,單獨拿出來,作為提要題單發;下半版發記者自采的側記,也同樣通欄大標題,紅色字體的提要題,配大彩照。整個版面題材重大、主題鮮明、濃墨重彩、奪人眼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導向性,編排技術上也出現許多突破。這組報道在版面上都以粗紅色線條圍框,上面配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大紅底欄題,內容基本都是“評論員文章+新聞綜述+廣西代表委員和廣西各地各行業的反響”模式,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后方部署配合兩會報道采寫的系列“新聞綜述”《面向東盟打造“一帶一路”重要門戶——廣西不斷加快對外開放合作步伐綜述》《總書記重要講話引起我區扶貧干部強烈反響,紛紛表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 奮力實現全面小康》等文章,在輿論上與前方報道形成呼應之勢。
為引領社會輿論,強化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在總書記3月8日上午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并作出重要指示后,《廣西日報》發揮評論優勢,緊緊聚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于3月9日至3月15日,每天一篇在重要版面連續推出《加快發展 后發趕超》《走活廣西發展這盤棋》《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等七篇評論員文章,分別就習總書記談到的準確把握廣西定位加快廣西發展、抓好扶貧攻堅、做好簡政放權、全面加強法治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從嚴治黨等方面進行全面解讀,就如何結合廣西實際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進行了全面論述。3月20日,又推出評論員文章《把“任務書”變為“成績單”》。這組系列評論員文章,每天刊發一篇,反應之快、規模之大、內容之豐是《廣西日報》歷年報道全國兩會之最,也是兩會期間連續發表評論員文章最多的省級黨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也因在全國兩會上的出色報道,獲中宣部四次點名表揚。
在移動互聯網新的傳播環境下,黨報重大主題報道不僅不能削弱,而應發揮優勢,強化主流大報風范,掌控好社會輿論。在新聞工作實踐中,《廣西日報》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緊扣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緊扣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主題和重大命題,緊扣廣大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主動設置議題,通過有高度、深度和影響力的重大報道,形成一個時期的宣傳熱點、亮點、關注點,推動實際工作,引領社會輿論,服務全區人民。如根據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推出“穩增長、促發展”系列報道,加大經濟宣傳報道力度,大力宣傳廣西穩增長的48條政策措施。以《逆勢穩增長 揚帆踏浪行》《號角催斗志 聚力齊攻堅》《疾風知勁草 務實破難關》等重磅文章,持續跟蹤報道這些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的進展和取得的成效,激勵全區干部群眾進一步統一思想,提振信心,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動新發展,努力實現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和“十二五”規劃目標。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以及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廣西日報》設置了“生態經濟”重點報道選題,聯合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委、林業廳、農業廳、環保廳,共同策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西生態經濟發展思考錄”大型系列報道。于7月份在一版重要位置連續發表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后發優勢堪稱無價之寶》《綠色環保撐起生態產業》《科技創新打造產業引擎》等6篇思辨性文章,每一篇文章都配一篇評論。以組合式報道,深度解讀廣西生態經濟建設情況,給人深刻啟迪。
上述兩組系列報道見報后引起很大反響,自治區領導認為,相關報道內容與表現形式做到了有機組合,宣傳聲勢浩大,有效地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全區各地各單位,鼓舞人心。
近年來,以互聯網移動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興媒體獲取信息,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這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面對挑戰,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積極探索媒體融合之道,夯實基礎,整合資源,挖掘潛力,改革采編流程,積極發展新媒體業務,建立了融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客戶端、廣傳魔碼等于一體的新媒體矩陣。目前集團共有3個網站,5個手機客戶端,32個微博公眾賬號,18個微信公眾號,100多個經過認證的編輯記者個人微博賬號,為媒體融合打下良好基礎,并屢屢在各種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走進東盟十國報道“一帶一路”的“海上新絲路東盟萬里行”活動,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的“美麗廣西港澳行”大型招商活動,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廣西高鐵建設等事關全國或廣西政治經濟發展大局、事關民眾利益的重大事件的報道,均利用報紙、網站、新媒體等進行了立體化、多元化的融合報道,取得很好效果。
1.“中央廚房”式采編流程改造使新聞內容生產變得高效快捷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內容生產的觀念思維和操作方式被顛覆。這其中,涉及海量信息的整合加工、社會化的協作生產、多樣態的信息產品等。為應對挑戰,集團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和媒介融合思維,以廣西新聞網為試點,對新聞媒體原有的內容生產體系進行革新,推進“中央廚房”式的采編流程再改造。
廣西新聞網通過重組內部各個采編部門相互獨立的結構,打造一個適應當下媒介融合環境的信息集成與分發平臺。首先,對來自黨委政府以及微博、論壇、QQ報料等各個渠道的線索統一管理,呈現在系統中,記者編輯可隨時進行搜索瀏覽選用;其次,成立采訪中心,將原來的網視部等從總編室剝離,建立了將信息采集和媒介剝離的流程,要求記者現場采訪、現場向微博、微信發送短文字、圖、視頻等稿件,回來后再繼續形成完整報道,在網站刊發;再次,記者通過各種途徑采集來的圖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新聞素材統一輸入中心平臺,實現記者和編輯的共享;最后,由編輯根據網站、論壇、微博、微信、客戶端等不同新聞終端和受眾的需求和特點,對新聞素材進行策劃、統籌和制作,分別提供多種媒體形態的全媒體產品。在全國兩會報道中,廣西新聞網采用了新聞采編“中央廚房”方式,組建了一支由前方外采與后方編輯相配套的“全媒體報道小組”,打造數字采編中心,確立“前方站(北京)即采即審即發”“后方站(南寧)邊收邊編邊發”和“總指揮平臺同時指揮兩站工作”的報道流程,實現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全媒體新聞生產,有效做到了“報道搶先發、多手段多渠道傳播、全媒體全面跟進”,占據了網絡宣傳的主動權。
為順應多媒體時代的發展,《廣西日報》致力于打造一支由全媒體報道精英組成的隊伍,培養了一批具備突破傳統媒體思維,集采、寫、攝、錄、編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全媒體”記者。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將以往報紙“長線程”采編、一次發布的傳統做法,整合為一個“采編發閉環”:在兩會報道中,北京一線記者采訪的同時,即時回傳,南寧新媒體編輯即時在微博、客戶端和微視編發,同時將網友評論即時反饋,由前方記者在采訪中再提問,最后形成多篇更全面、更生動的全媒體稿件,經后方編輯部及夜班領導審閱后,發布于報紙和新媒體。為確保新聞的時效,此過程中設在北京的指揮中心全程交替用電腦、手機、微信、短信、QQ、電郵等方式審閱簽發稿件,使新媒體稿件得以快速發出。這樣的一個“采編發閉環”,非常符合當前移動互聯網網民信息互動的需求,也拉長了新聞傳播過程,發酵和擴大了新聞影響,實現了快速發聲,有效發聲。廣西日報微信在廣西區內媒體中首家發布的總書記到廣西審議的文字、視頻消息,受到全區網友熱捧。
2.媒體融合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傳播
融合式傳播方式,實現了報紙、移動新媒體(微博、微信、微視、微刊、客戶端、二維碼、手機報等)和網站三大發布平臺的全面融合,從而使報紙的“全面權威”,新媒體的“快速、互動、易于分享”,以及網站的“多媒體傳播”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新聞的多元化多渠道傳播,形成了報道合力。例如,兩會期間,總書記到廣西代表團當天,廣西首個集成式全媒體大型報道隆重推出,集團各媒體同時發力。其中,《廣西日報》主體文章為《從“路網末梢”到“區域樞紐”——廣西鐵路10年大建設大發展紀實》《高鐵:穿越時空的廣西夢》,融文字、HTML5、動漫畫、音視頻于一體,在《廣西日報》一版、客戶端、微信、微博各平臺同時推出,在北京代表委員以及廣西廣大讀者、網友中引起轉發熱潮。
3.接地氣的呈現方式使重大主題報道顯得輕松活潑
如何使看似嚴肅枯燥的政經類新聞更接地氣,使讀者、網民喜聞樂見,應是黨報努力方向。在全國兩會報道中,我們按照各平臺的特點策劃和編輯全國兩會的內容,通過自采和選取權威媒體的兩會信息,結合網民喜好,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編輯,既對全國兩會進行全景式的動態報道,又突出廣西團和廣西代表委員的特點,滿足了廣西網民閱讀需求。在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后,又大膽決定以微信微漫畫為承載平臺,以手繪卡通動漫為表現形式,以代表感受為具體內容,以網絡原創歌曲《習大大》為背景配樂,制作了《廣西代表心中的習大大來了》原創微場景,生動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代表們心中的形象,并于當晚10點發布,引發代表與網友的轉發和點贊,閱讀量在短期內就達到了1萬多次。有代表說,這條微信以“萌萌噠”卡通人物形象為主線,圖文并茂地還原了新聞現場,從而將嚴肅的政治話題接上“地氣”。不少代表將作品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網友“木池”在微信里評論:“漫畫很生動,很萌,配樂很貼切,充分展現了習大大對咱們廣西的關懷和牽掛,心里很溫暖。”《廣西代表心中的習大大來了》作品被國家網信辦評為兩會報道創新獎。廣西新聞網還利用微信動圖的方式,配以明亮色塊,將平面媒體的文字內容圖表化、視覺化,制作了《習大大給廣西提了什么要求?》微信稿,讓原本在傳統媒體中枯燥、冗長的文字瞬間活了起來,以易閱讀、易傳播等特質為網友所喜聞樂見,引人眼球,改變了網民“兩會報道都是大塊文字”的印象。如此顛覆式的報道形式,大大提高了報道的傳播力。
1. 政治家辦報是安全之基。堅持政治家辦報,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主題報道實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把手”現場指揮,上下全面配合,做到大事不糊涂、大事大處理,講政治,講正氣,體現較高的政治智慧、政治藝術和新聞素養。每天上午采前會、下午編前會和晚上新聞夜班以及各種臨時協調會,確保了宣傳精神傳達做到落細落小落實,沒有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任何違背中央精神和引起負面作用的“報道事故”,踐行了中宣部提出的“導向是生命,責任大于天”的箴言。
2. 全媒體報道是新武器。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致力于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和廣西最大的智慧型傳媒集團,努力搶占媒體融合的制高點,這些努力在許多重大活動報道,特別是全國兩會輿論場這種重大主題報道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這種創新性報道,使輿論引導工作得到了充分發揮。
3. 應急聯動系統是滾動軸。對于新聞而言,“只有變才是永遠不變的”。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自上而下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新聞應急聯動機制,帶動采編體系高效運轉,體現了較好的把控能力。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