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守秋,劉立元,張紅麗(河北工業大學,天津 300401)
河北省在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中面臨的新任務
左守秋,劉立元,張紅麗
(河北工業大學,天津300401)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內容不僅涉及到協同抓經濟建設,還有協同抓生態建設,全面實施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而在這一背景下,河北省如何與京津冀協同共建生態文明面臨著眾多問題。包括如何與京津冀進行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的頂層規劃設計,建立一體化共建共治機制,規劃城鄉協調發展生態格局,為京津發展提供生態支撐等。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共建;生態文明;問題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三地既要協同抓經濟建設,又要協同抓生態建設,全面實施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使區域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水平同步提高,共贏雙贏。而在這一背景下,作為生態文明水平較低的河北省如何與京津冀協同共建生態文明,破除各自為政、地方割裂,破解當前嚴重困繞京津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眾多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1巨大的治霾壓力要求省政府盡快拿出能見效、能落地的治理方案
2014年全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遭遇了霧霾的反復侵襲。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每個季度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報告,在最嚴重污染的前10大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石家莊、保定、邯鄲、廊坊、邢臺、衡水等城市幾乎次次榜上有名,河北省成為了霧霾重災區。由于霧霾直觀可見,影響交通出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國人對河北省生態文明成就評價大打折扣,河北儼然已經成為中國污染最為嚴重的省市。霧霾不僅在影響著外資和內資入住河北、增資河北的投資熱情,甚至影響著旅游,乃至人才引進和人才留駐。面對巨大的治霾壓力,要求河北省政府盡快與京津合作,制定并落實《京津冀地區聯合治理大氣污染行動計劃》,把PM 2.5迅速降下來,把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升上去。
1.2“環首都生態示范區”需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不能拖后腿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京津冀地區要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習總書記在2014年2月27日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河北省生態建設作為“環首都生態示范區”建設中的一環,擔負著為京津“防沙、阻沙、保水”的重任,其地位舉足輕重:壩上高原生態區是京津風沙源治理區、京津水源涵養區,山地生態區是京津冀生態保護屏障,保護著城市供水安全、防治水土流失。平原生態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引江工程建設保護區。但這些地區面臨的生態問題可能拖“環首都生態示范區”建設后退,比如林草覆蓋度低,水土流失重,水源涵養能力差,城鎮下游河段污染重,礦業生產經營粗放,貧困人口集中,貧困性生態問題突出等。
1.3最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2014-2015節能減排方案使河北省任務更艱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境保護法》,在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創新。比如要求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建立跨區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實行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以及作為綠色信貸基礎的企業環保誠信制度等,這都更加強化了政府環境責任。此外,《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硬性要求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兩年分別下降4%、3.5%以上。對京津冀的煤炭消費,污染排放作出了特別要求:從公布的2014-2015年各地區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分配來看,山東淘汰2.3萬蒸噸,河北淘汰2.2萬蒸噸,遠超過其他地區。
1.4環京津貧困帶生態文明建設熱情不高
河北省共有國定貧困縣(區)40個,省定貧困縣12個,貧困人口452萬,集中分布在壩上高原、燕山山區、太行山區和黑龍港地區,是東部沿海地區貧困人口數量最大、區域性貧困問題最突出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居住人口以農牧民居多,他們收入較低,對于為了保證供水、保護生態環境而采取的一些限制性開發措施,如禁牧、大規模關停高污染企業會持抵制態度,對于建設生態文明政策的執行態度消極,熱情不夠。
1.5“五位一體”和“四個融入”要求省政府從頂層設計出路線圖、時間表
政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是最能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統籌規劃的政策提供者。中國新一屆政府在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并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總體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并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一張鴻篇巨制的全景圖。河北省政府應該迅速聚焦河北區域,做出一張生態文明建設的詳圖、施工圖,盡快確定出加速河北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
2.1與京津合作進行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的頂層規劃設計
京津冀共建生態文明,需要規劃先行,以規劃做引領,作出頂層規劃設計是當前京津冀協同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當前由于地方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思想還普遍存在,競爭多而合作少的局面,障礙著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的建設。目前河北省應與京津兩地政府合作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建立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規劃。在制定規劃時,要堅決摒棄“一畝三分地”的狹隘思想。要注意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統籌建設,城市與農村統籌建設,從京津冀大區域的視野和高度去統籌城鄉生態文明。
2.2建立與京津生態文明建設合作的協調、督導、考評工作機構
實施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三地決不可各自為政、地方割裂,若不盡快建立負責整個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指導、檢查督導及考評工作的組織機構,將不利于京津冀生態文明統籌發展。目前河北省可以考慮與京津合作,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建立一個中間管理層,由高層統籌指導,高于京津冀、低于中央的組織機構。這一組織機構的職責包括:負責編制三地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的規劃;組織實施國家、京津冀、各市縣的生態工程建設、管理、監督、保護;掌管京津冀生態建設保護專項基金;提供生態工程建設的技術服務;組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2.3與京津合作規劃出三地城鄉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的格局
生態文明內在地包含城市生態文明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兩個領域,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之一。當前,在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工業化與城市化傾向嚴重,重工業輕農業、重城市輕鄉村、重經濟效益輕生態環境效益的特征明顯。很多地方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資金投入多而農村投入過少,甚至有些地方為保證城市生態文明而以破壞鄉村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實施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可以在已經發展的城市的基礎上帶動和促進農村的進一步發展,使農村和城市的發展差距逐漸縮小直至趨同,在遵循自然環境本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使城市、鄉村兩個子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協同,最大限度地減輕區域的生態負擔,實現城鄉自然、人口、經濟、社會、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城鄉同時建立綠色環保的家園,城市和農村都能享受綠色、自然的現代文明。
因為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京津冀三地在以往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城市一直是生態環境保護投資的重點,環保投資及資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業地帶,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不足,普遍存在著重城市輕鄉村、重工業輕農業、重經濟效益、輕環境效益等問題,城鄉沒有能平等享有環境資源、免受資源缺乏和環境污染侵害的權利。在這一背景下,河北省政府應該與與京津合作,規劃出三地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不僅要保證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形成,而且要建立城市群之間的綠色廊帶,建設更多的生態工廠和生態城。
2.4迅速改變生態脆弱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河北省近年來生態環境惡化有加劇之勢,這種態勢有可能拖京津冀生態文明發展的后腿。(1)2014年河北省所有城市PM 2.5和PM10年均濃度均超標,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到全年天數的40%。在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前10個城市中,河北省就占了7個。
(2)河北省水資源稀缺和水污染問題削弱了水體的生態服務功能,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京津冀發展的最大短板。(3)生態環境脆弱。絕大多數山泉枯竭,平原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消亡,原生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沙化土地面積、水土流失面積較大,揚沙、沙塵暴發生頻繁,成為影響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河北省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一號工程地位,通過與京津合作,從區域生態治理轉變到協調一致的跨區域整體生態合作,制定從“城市—區縣—鄉鎮—自然村”的總體規劃。從省委省政府一把手親自掛帥的領導機構,到省環保廳、市縣環保局、鄉鎮環保所,要制定發展目標和行動方案,盡快改變生態脆弱局面,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劍玲.基于生態文明的京津冀區域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4(29).
[2]鐵錚.生態文明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的關鍵[J].國土綠化,2014(07).
[3]何樹臣.建設京津冀生態圈,打造生態文明首善之區[J].河北林業,2007(06).
[4]劉薇.京津冀區域生態文明圈構建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3(06).
[5]祝爾娟.京津冀區域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2012首都圈發展高層論壇觀點綜述[J].生態經濟,2014(02).
研究課題;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問題及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重點課題、課題編號2014020101
作者簡介:左守秋,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為生態文明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