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南,許傳斌,張 武,陳 晶,付峻瑋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CT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256層螺旋CT在縱隔大動脈中的臨床應用①
呂佳南,許傳斌,張 武,陳 晶,付峻瑋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CT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健康成年人縱隔大動脈指標及臨床意義,為臨床提供較為準確的數據,對縱隔大動脈疾病做出更早期判斷。方法:在2014-01~2014-12從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選取300例健康成人進行256層螺旋CT心臟冠脈造影檢查,其中男198例,女102例。年齡18~80歲。以收縮期及舒張期分別測量升主動脈(AA)、降主動脈(DA)、肺動脈干(PA)、左肺動脈(LPA)、右肺動脈(RPA)、左肺上動脈(LULPA)、右肺下動脈(RLLPA)并對其進行測量,進行Spss17.0統計學分析。結果:收縮期及舒張期升主動脈、降主動脈、肺動脈干、左肺動脈、右肺動脈、左肺上動脈、右肺下動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按性別分組,男女縱隔大動脈各血管有差異。按年齡段分組,縱隔大動脈各血管在不同年齡段有統計學差異。結論:70歲以上男性男性肺動脈干、升主動脈直徑均大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大,肺動脈干、升主動脈、降主動脈、左肺動脈及右肺動脈管腔直徑增大。
肺動脈干;主動脈;CT;縱隔
肺動脈高壓疾病的比例在逐年遞增,導致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就是肺動脈高壓,一個患者如果出現肺動脈高壓常提示治愈后容易復發,但肺動脈高壓的癥狀并不特異,容易被基礎的心臟疾病所掩蓋,一些患者在癥狀上并不容易診斷其是肺動脈高壓,所示常到晚期才被發現。所以在診斷心血管及肺部疾病中縱隔大血管徑線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肺動脈的徑線,是診斷肺源性心臟病的重要客觀指標[1],Kuriyama等于軸位CT圖像上測量26例,15~79歲,無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肺動脈徑線。但該文章研究患者樣本較少,且未進行年齡對比[2]。Callaghan等人測量了一組右肺動脈直徑,結果為(13.3±1.5)mm,正常上限為16.3mm,另一組肺動脈高壓病例的管徑比其值大很多[3]。朱友志等對101例健康患者進行了縱隔大血管的測量研究,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大,左右肺動脈直徑有所增加,肺動脈本身的彈性纖維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當血流大量沖擊后而導致管壁擴張[4]。崔立明等人對120例健康人群進行CT冠狀動脈造影,并按性別和年齡分組進行測量,分析結果表明同一年齡組中男、女性肺動脈干、左肺動脈及右肺動脈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隨著多層螺旋CT的發展,CT在診斷肺動脈高壓上的臨床應用逐漸增多,正是由于256層螺旋CT在心電門控技術的應用使整個掃描在一次屏氣下完成,避免了錯層和偽影,再加上256層螺旋CT有著更優良的分辨率,從而可以獲得更優良的肺動脈。
1.1 一般資料
2014-01~2014-12在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心臟冠脈造影的患者,選取300例健康患者,其中男198例,女102例。年齡18~80歲。應用菲利浦公司產螺旋256層螺旋CT進行心臟冠狀動脈掃描,利用軟件40 %時相為心臟收縮期,80%時相為心臟舒張期,分別按年齡分為3組,1組40歲以下,2組40~70歲組,3組70歲以上。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無肺部、縱隔疾病和無引起肺動脈壓力及血流變化的疾病排除臨床診斷肺動脈高壓、肺氣腫、肺栓塞及肺間質纖維化患者。
1.2 觀測指標
以收縮期及舒張期分別測量升主動脈(AA)、降主動脈(DA)、肺動脈干(PA)、左肺動脈(LPA)、右肺動脈(RPA)、左肺上動脈(LULPA)、右肺下動脈(RLLPA)
1.3 測量方法
采用Phiilipsbrilliance256-iCT,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上舉,頭先進[6],于主動脈窗層面測量升主動脈及降主動脈最寬處直徑。于肺動脈干分叉處取升主動脈與肺動脈相切點到另一緣的最短距離。在肺動脈干分叉后分別測量左肺動脈及右肺動脈最寬處直徑。在右下肺動脈消失前一個層面測量其最短直徑。
1.4統計學方法

將原始圖像及重建圖像交資歷較深影像師進行閱片,按心臟收縮期及舒張期分別分組進行縱隔大動脈血管測量。

表1 不同年齡組縱隔大血管直徑
①不同年齡比較中第3組男性肺動脈干、升主動脈直徑均大于女性(P均<0.05),而1、2組中各血管管徑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收縮期及舒張期隔大動脈升主動脈、降主動脈、肺動脈干、左肺動脈、右肺動脈、左肺上動脈、右肺下動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按性別分組,男女縱隔大動脈各血管有差異。按年齡分組,不同年齡段縱隔大動脈各血管有差異。
②由于年齡的遞增,肺動脈干、升主動脈、降主動脈、左肺動脈及右肺動脈管腔直徑增大,各年齡組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肺動脈增加值約為2~2.5mm,主動脈增加值約為2~3mm;而左肺動脈及右肺動脈直徑在各年齡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256層螺旋CT利用心電門控技術消除縱隔大血管由于呼吸運動所引起的偽影,從而對進行心臟冠脈造影的患者心臟收縮期及舒張期分別測量縱隔肺動脈直徑,以減少測量數據的誤差,以分別分組的形式對比縱隔大動脈在收縮期及舒張期是否有統計學意義。隨著CT掃描方式的改進和計算機后處理功能的迅速發展,心臟256層螺旋CTA發展更為迅速,不僅能顯示血管與周圍組織的毗鄰關系,還能顯示出縱隔各大血管的管徑徑線。縱隔靜脈受侵容易形成癌栓,動脈受侵容易使血管管徑變窄,CTA經曲面重建可在一個平面上對彎曲走行的血管進行評估,三維圖像能更加直觀立體的表現出血管的結構。不足在于即使使用低劑量測量方案也有一定的輻射存在,應用的造影劑對患者具有一定的限制,禁用于明顯的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對碘劑過敏者、心臟病、長期糖尿病、腎病、晚期腦動脈硬化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禁用。總之,256層螺旋CT因其成像方面的優勢應用于肺動脈及其分支的測量將更為方便和準確,CT測量是一個重要的預測肺動脈高壓存在與否的方法,各管徑是反映肺動脈高壓及心臟疾病非常敏感的指標,256層螺旋CT技術的廣泛應用[7],在顯示肺動脈管徑的改變及肺血管病變診斷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了解肺動脈改變及其分支管徑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對臨床診斷及研究有著深刻的意義。
[1]張鼎旋,謝琦,馬偉瓊,等.MSCT測量健康成人縱隔大血管徑線[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29(1):63-68
[2]PhillipsCG,KayeSR.Diameterasedanalysisofbranchinggeometryoffourmammalianbronchialtrees[J].RespirPhysiol,1995 ,102:303-316
[3]DasiLP,KrishnankuttyremaR.Fontanhemodynamics:importanceofpulmonaryarterydiameter[J].ThoracCardiovascSurq,2009,137:560-564
[4]朱友志,易習之,正常肺動脈分支直徑CT測量[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9,15:552-554
[5]崔立明,韓平,梁波,等.16層螺旋CT正常肺動脈管徑的測量[J].放射學實踐,2006,21:491-493
[6]陳博,田慶龍,徐鵬,等.飛利浦256層iCTiDose4軟件在肺部掃描降噪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技,2014,37(4):27-28
[7]白力嘎,牟煥晨,陳默,等.256層螺旋CT對左門脈高壓癥影像表現的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6):76-77
呂佳南(1962~)男,黑龍江佳木斯人,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付峻瑋(1986~)男,黑龍江雙鴨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444354666@qq.com。
R
B
1008-0104(2015)03-0110-02
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