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張 麗, 李 丹, 曹 霞,呂佳南, 鄭春梅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影像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改革與實踐①
王 薇,張 麗, 李 丹, 曹 霞,呂佳南, 鄭春梅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研究生教育的迅速發展,影像醫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已經不能很好的實現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本文對我校影像醫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新的課程體系應用于2011、2012和2013級研究生,經過3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地方綜合性大學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鑒。
影像學;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醫學影像學已經由最初單一的X線診斷學發展為擁有CT、MR、超聲、核素顯像等多種成像方法的綜合影像診斷學。并且由于介入醫學的興起,使其成為集診斷、治療為一體,并列于內科藥物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的第三大治療手段。這就對醫學影像學研究生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現有培養的一些弊端如課程本科化傾向嚴重、學術功底薄弱,論文無法獨立完成等逐漸突現出來。如何構建科學的、合理的,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創新精神為核心,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的新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己成為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務。
課程體系是構建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基本框架,居于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地位[1]。本次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遵循研究生教育區別于本科生的"層次性"和突出專業"精、新、寬"的特點進行構建。
1.1 優化課程結構
增加選修課,減少必修課。增加了交叉學科和人文類課程,剔除了一些本科化傾向嚴重的課程,注重知識更新。構筑培養研究生寬泛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科研底蘊、提高研究生人文社科和文理素質的課程,達到培養研究生綜合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目的。
1.2 精選教學內容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兼顧基礎理論、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類內容,剔除與本科課程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同時按一定比例增加追蹤學科前沿的知識講座。對研究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重點解決研究生基礎薄弱、知識面窄、視野不寬的問題,重點解決學科專業深度與廣度、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能難以兼顧的矛盾。
1.3 創新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是應用PBL[2]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保持教學活動靈活性。二是增加"課堂討論"、" 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課時,鼓勵創新性思考。三是以seminar形式[3]開設"創新思維訓練課",學習創新性思維的基本知識、創新訓練的思維知識和思維方法;四是建立科室輪轉制度與病例討論制度。五是醫學研究生醫患溝通能力規范化培養。
1.4 改革考核方式
樹立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現代考核理念,考核內容增加應用、創新知識和能力的考核,要求非授課內容占考核內容的20%~30%;考核形式根據課程本身特點、性質,靈活運用開卷、閉卷、開閉卷結合、答辯、實踐技能操作、撰寫專題報告、提交作品或者病例報告及分析等多種方式,提高研究生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1 通過調查法[4],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研討法等研究方法對我校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現課程體系進行了解、分析和總結。發現現課程體系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尤其是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充分調研、分析,明確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評估過程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調查問卷設計以封閉型選擇題為主,內容涉及課程名稱,課程內容,授課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問卷設計征求部分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碩士生導師、授課教師和同學的意見。對一些個案問題,與導師、學生進行座談、研討。
2.2 采用比較法[4],對原有和重新構建的課程體系的運用效果進行對比研究。先把兩種不同課程體系中所有相同或者相近的課程效果進行對比,發現其內在聯系和區別、優點和缺點。然后進行兩種不同課程體系的總體效果進行對比研究,在整體水平上明確兩種課程體系的優勢和劣勢,為進一步使用和推廣新的培養模式奠定基礎。
3.1 豐富完善了課程體系
這次課程改革,按照培養目標和社會需要的要求,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新增了以文、史、哲、法、藝為主的綜合素質課和講座,解決了醫學研究生人文知識不足和人文精神較弱的問題;新增了斷層解剖學、影像解剖學,影像物理學等,加強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的比重,同時針對影像專業學生專門開設一些專業課及有關新知識與新技能的課程和講座,解決了本專業研究生基礎薄弱、知識面不寬的問題;同時較大比例增加追蹤學科前沿的知識講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思維;刪掉了一些本科化傾向嚴重的課程或陳舊的課程內容,縮減了部分傳統課程的學時,課程更新率達到40%,構建了一套能夠較好實現培養目標的影像學研究生課程體系。
3.2 培養鍛煉了教師隊伍
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專業特點,精選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付出了艱辛,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來自不同學院的授課教師定期研討教學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也讓首次為醫學研究生授課的人文類課程教師對醫學研究生教育有了較深的了解;教授醫學類課程的授課教師更深的體會到了人文精神在醫學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認識到人文精神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性。通過3年的實踐,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適合專業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鍛煉出了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為本學科的可持續、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堅持基礎。
3.3 研究生學習成效明顯
新的課程體系應用于2011、2012和2013級研究生。通過對比研究和問卷調查,在新課程體系下培養的研究生,學習成效明顯。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研究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增強,二是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得到大幅度提升,醫患溝通能力增強,三是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夯實了,知識面寬泛了,四是增強了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五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動手能力增強。
[1]李占華,羅英姿.全日制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開發理念和改進策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39(11):22-24
[2]何玉,杜丹麗,陳曉輝,等.PBL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 中華全科醫學,2010,8( 6) : 787 -788
[3]尤華,彭志行,陸慧,等.Semiar教學法在社會醫學教學實踐中的嘗試[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2(3):74-75
[4]鄒麗琴.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模式研究[D].重慶:2008.第三軍醫科大學博士論文,2013
1.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編號:JGXM_HLJ_20131052.佳木斯大學教育科研項目,編號:JKA2013-037。
王薇(1973~)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
鄭春梅(1966~)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學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G
A
1008-0104(2015)03-0028-02
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