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對高齡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臨床療效觀察①
朱建國,黃泳標,劉 鋼(福建省立醫院北院、福建省老年醫院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3)摘要:目的:觀察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高齡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診斷后采用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57例,統計手術時間和流血量,并比較患者術前和術后的VAS分和椎體高度。結果:本次研究中,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平均手術時間(51.2±6.3)min,失血量(6.6±0.5)mL,術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緩解或消失,患者術前和術后VAS分、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間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椎體后緣高度無顯著性變化(P>0.05)。結論: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具有起效快,創傷小,止痛和穩定效果良好的優點,在治療高齡老年人時可以快速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關鍵詞:經皮后凸成形術;球囊擴張;高齡患者;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3.1;R5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0104(2015)03-0129-02
隨著醫學的發展,較多的治療方法針對老年患者進行改進,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因外傷等原因導致的高齡老年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具有創傷小、止痛效果和穩定效果良好的特點,術后患者恢復快,同時具有復位和矯正作用,利于患者恢復被壓縮椎體高度[2,3],本文觀察了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57例高齡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1~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診斷后采用PKP治療57例,男23例,女34例,平均年齡(73.3±9.8)歲,年齡66~83歲,術前平均病程(8.6±2.5)d,均為單椎體骨折,部位與數量為:T8:4例,T9:4例,T10:5例,T11:7例,T12:11例,L1:15例,L2:9例,L3:2例。
1.2 臨床癥狀
患者腰背部疼痛明顯,腰部活動受限,動則疼痛更甚,術前無神經、脊髓損傷,X線診斷骨折平均壓縮43%,CT診斷無粉碎或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均為新鮮骨折,無舊傷復傷者,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但都在醫療控制范圍內,無急性并發癥患者。
1.3 手術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局部麻醉,行單側椎弓根穿刺操作,通過X線光機透視確定病椎椎弓根體表投影點。先將穿刺針經皮由椎弓根插至病變椎體,透視達指定位置后更換工作套管,通過工作通道鉆孔至距離椎體前1/3處,將球囊擴張器經工作通道插人椎體,正位透視確定球囊位于椎體中,側位透視確定球囊位于椎體中前部,通過液壓將壓縮變形的椎體擴張,椎體高度恢復后拔出球囊,然后注射造影劑確定無泄露后,將調和好的骨水泥以骨水泥專用限量注入器注入椎體(骨水泥注入量約3.5mL),至骨水泥充填適度時停止注射,拔出穿刺針[4]。
1.4 療效觀察
(1):視覺模擬評分(VAS):用于疼痛的評估,范圍為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劇痛。(2)醫學影像:通過醫學影像系統測量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間高度、椎體后緣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5]。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57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51.2±6.3)min,失血量(6.6±0.5)mL,所有患者手術進行順利,無死亡或截癱患者,2例患者骨水泥溢出至椎體側方,均未發生神經根、脊髓受損等其他并發癥。術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緩解,部分患者術后疼痛消失,6例患者術后2h下地練習行走。患者術前和術后VAS分、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間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椎體后緣高度無顯著性變化(P>0.05)。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脊柱創傷,一般椎體前半部分病變,后緣正常,椎體通常發生形變,多發于下胸段和上腰段,多數患者由于外傷所致,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骨質疏松發病率提高,因骨質疏松性造成的骨折也多為壓縮性骨折[6]。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病情復雜,并發癥多, 且容易導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有甚者可致殘疾, 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很大的身心壓力[7]。 經皮穿刺球
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在目前的報導中,其止痛的機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有學者研究表明,注入病變處的骨水泥在進入病變椎體后,可以在短時間內凝固,起到穩定的作用,固定骨折的同時支撐了病變部位原有骨質承擔的重量,使神經不會因為活動時的擠壓和摩擦而被刺激,而且在骨水泥聚合反應時產生的熱能,導致骨水泥周圍的組織壞死,同時破壞組織內的神經末梢,因此疼痛消失或緩解[8]。本次研究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術進行順利,無死亡或截癱患者,2例患者骨水泥溢出至椎體側方,均未發生神經根、脊髓受損等其他并發癥。患者術前和術后VAS分、椎體前緣高度、椎體中間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緩解,部分患者術后疼痛消失,6例患者術后2h下地練習行走。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可恢復和穩定被壓縮的椎體高度和角度,減少骨折的椎體對神經的刺激,從而降低疼痛。綜上所述, 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具有起效快,創傷小,止痛和穩定效果良好的優點,在治療高齡老年人時可以快速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表1 患者手術前后比較
[1]楊大志,易偉宏,王爾天,等.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4,8(3):448-451
[2]隨忠國,蘇樂群,孫偉.臨床合理用藥指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10
[3]張艷琴.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頸腰痛雜志,2012,33(1):62-63
[4]王澤,周誼,甘志勇,等.經皮穿刺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四川醫學,2011,32(2):247-248
[5]童飛飛.胸腰檢壓縮性骨折影像學診斷與分析[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08:14-16
[6]劉飛勇,曾麗雯,何瑾云,等.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臥床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7,6(5):33-34
[7]夏凱文,李宇衛.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J].江蘇醫藥,2011,37(24):3001-3002
[8]徐文.胸腰椎骨折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5):837,840
朱建國(1961~)男,江西鄱陽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
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