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斐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長沙 410005)
?
護理干預在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①
肖 斐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湖南 長沙 410005)
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在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2-01~2014-06本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80例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互利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生活護理、飲食護理和功能訓練等綜合護理措施。結果:護理干預組護理后的HAMD、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干預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5%,便秘的總發生率為15%,護理總滿意度95%,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75%,便秘的總發生率為55%,護理總滿意度7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緩解患者煩躁、憂慮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護理干預;老年;帕金森抑郁;便秘
帕金森病(PD)患者的病情較重,病程也比較長,因此,大部分PD患者會受病痛折磨而產生抑郁癥狀。有關研究表明,PD患者中約有50%左右的患者會患上抑郁癥,而老年帕金森患者更因年老體衰,抑郁感更強。抑郁的不良情緒,不但會影響患者的語言功能、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而且還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效果。對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分別給予2012-01~2014-06本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種護理方式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01~2014-06本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80例,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護理干預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0~89歲,平均(75±3.58)歲;病程0.4~2年,平均(5±2.48)年;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63~88歲,平均(76±4.12)歲;病程0.8~11年,平均(4±1.6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與老年帕金森癥的診斷標準和ICD-10中的抑郁障礙等診斷標準相符者;②無相關的藥物禁忌證者;③無精神疾病、神經疾病、軀體其他疾病者;④簽署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書者;⑤漢密頓抑郁量表 (HAMD)17項的總評分≥17分。排除標準:①不配合治療及護理方案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護理方法:①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如患者是否有僵直、行動遲緩、抑郁、焦慮等病癥加重跡象;②PD早期患者,需鼓勵其進行適合的運動,如鼓腮、皺眉、露齒、吹口哨等簡單的動作;PD中晚期患者,需指導其進行肢體主動運動或者被動運動,同時注意活動內的安全防范。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并注意每種藥物的功效和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選擇科學的飲食,確保熱量、蛋白質等的供給,預防患者便秘。
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生活護理:帕金森病屬于一種慢性進展性的變性疾病。早期PD患者會出現走路拖步、邁步身體前傾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表現為小步態和慌張步,運動功能出現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其的生活護理,預防患者發生安全事故。根據患者肢體的活動能力、有無陪家屬或者看護人員陪伴等具體情況,對患者的跌倒危險因數實施評估,護理人員需將病房內的物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并保持病房內的光線明亮,空氣清新;衛生間內需放上防滑墊,坐便器旁需設置安全扶手;患者活動時需為其穿上防滑鞋。對于吞咽困難者,護理人員需指導其采取正確、合理的進食方法,如端坐位或者半坐臥位進食,避免發生嗆咳。對長期臥床者,需增加對其的翻身、拍背、肢體活動鍛煉等次數,預防患者發生壓瘡和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2)心理護理:①針對患者的文化層次、社會背景、性格特點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從而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等情緒,并做好相關的日常護理工作;②向老年患者和家屬解釋帕金森病的知識、治療方法等,以獲取患者的配合及家屬長期支持,輔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活動,如動作、語言、行為等進行分析,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聽取患者的想法,尋找患者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與家屬配合醫生治療,并尋求其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對身體中的不適癥狀進行分析,讓患者關注自身的優點,如堅強、勤勞等品格,對患者自身取得的進步給予給予其贊美和肯定;鼓勵患者向親屬、醫護人員和朋友傾訴內心的想法,將內心積壓的煩躁、抑郁、苦悶等不良情緒宣泄出來;護理人員還可鼓勵患者在業余時間進行下棋、跑步、養花、看報、聽歌等活動,不但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而且能穩定患者的情緒;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需盡量降低語調,了解問題的證候所在,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情緒的控制;對于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對其難以入睡或者半夜驚醒的癥狀進行分析,尋找其睡眠障礙的原因,并通過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播放催眠曲、教患者數綿羊等方式,幫助患者睡眠;④患者藥物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給予其一定的心理護理: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治療藥物作用、、特點、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根據老年患者自身的狀況,適當對藥物的服藥時間、用量等進行調整,觀察患者服藥之后的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心理安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3)飲食護理:PD患者的胃腸功能會減退,因此,不合理飲食及不良排便習慣會造成患者大便干燥,進而出現排便困難。此時,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多食高纖維素的食物和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香蕉)等,對于便秘嚴重的患者可依照醫囑給予其果導、蘆薈膠囊、麻仁丸等藥物治療。膳食中還需增加糖和蛋白質類的食物補充,同時還需以清淡、易消化的營養食物為主,禁止患者食用肥甘、油膩和煎炸的食物。另外,在飲食上還需堅持低脂、低鹽和適量蛋白質、富含多種維生素的原則[1]。
(4)功能訓練:PD患者會出現軀體功能障礙類的癥狀,醫護人員需依據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正確指導患者實施功能訓練,如語言訓練、行走訓練、面部肌肉訓練和臥床訓練等等,讓患者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消除其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HAMD評分內容包括焦慮/軀體化、體質量減輕、日夜變化、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絕望感和遲滯等;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2)觀察護理效果;(3)觀察便秘發生率;(4)觀察兩組護理后的滿意度情況。
1.5 評價標準
(1)用HAMD對患者護理前后進行評分:①顯效:減分率≥75%;②有效:減分率≥50%;③進步:減分率≥25%;④無效:減分率≤2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進步率;(2)輕度便秘:①2~3d排便1次;②中度便秘:4~5d排便1次;③重度便秘:6~9d排便1 次;④嚴重便秘:≥10d未排便;(3)本院通過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的方式,其主要內容包括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服務效果、操作技術等,滿意度測評分(100分制),可分為四個類別:非常滿意:評分值≥90分;滿意:評分值為70~90分;一般:評分值為60~70分;不滿意:評分值≤60分。并由護士站的工作人員統計分析及匯總。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達100%。總滿意度=滿意度+較滿意度[2]。
1.6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SAS、SDS評分
護理干預組護理后的HAMD、SAS、SDS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也低于對照組護理后的HAMD、SAS、SDS評分,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SAS、SDS
2.2 兩組護理效果
護理干預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7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40,(%)]
2.3 兩組患者便秘發生情況
護理干預組患者便秘的總發生率為15%,對照組患者便秘的總發生率為5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便秘發生程度比較[n=40,(%)]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組滿意28例(70%),較滿意10例(25%),不滿意2例(5%),總滿意度為95%;對照組滿意20例(50%),較滿意8例(20%),不滿意12例(30%),總滿意度為7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帕金森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肌強直和靜止性的震顫,姿勢和步態異常,運動遲緩等,現階段PD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隨著我國對PD的研究不斷深入,發現PD患者一般為非運動性的障礙者,如患者會帶有心理障礙、語言障礙、抑郁障礙等并發癥。尤其是老年PD患者,因缺乏與子女或者外界交流,或者身體的結構改變等,故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引起抑郁障礙。有研究表明,對PD抑郁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能緩解患者的病癥,改善其抑郁狀況[3]。
本研究除了以上的護理干預措施外,還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以下護理:①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友好的關系:由于PD患者具備病程長、發病急的特征,家屬的關心和支持比較重要,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帕金森疾病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治療措施及效果和抑郁的影響等,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囑咐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給多的關愛,以消除患者內心的孤獨感,進而避免患者出現抑郁癥[4];②并發癥的預防:老年PD患者一般免疫功能都比較低下,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差,因此,護理人員需注意病房的濕度和溫度等,并依據天氣狀況,為患者增減衣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對臥床患者需做好皮膚護理,預防尿便浸漬,造成褥瘡;對患者實施口腔護理,以防止其發生吸入性肺炎或者墜積性肺炎[5]。對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行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比較,發現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的HAMD、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5%,便秘的總發生率為15%,護理的總滿意度95%,均優于常規護理的總有效率75%,便秘的總發生率55%,護理總滿意度75%。由此可知,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康復。綜上所述,對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行針對性較強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而且能幫助患者緩解帕金森病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畢清清,王東輝.護理干預在23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4(7):4172
[2]劉英.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4,27(8):355-356
[3]令狐榮亞.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0):3100
[4]胡婧.護理干預在56例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130
[5]陳瑜.對老年帕金森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J].求醫問藥,2012,10(4):348
肖雯(1979~)女,湖南長沙人,學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護理研究工作。
R
B
1008-0104(2015)03-0148-03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