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烏克蘭特約記者 蕭雅文 本報特約記者 柳直 丁雨晴

一年前的今天,在克里米亞舉行的全民公投以壓倒性票數支持該地區加入俄羅斯聯邦。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值此一周年之際,俄羅斯電視臺于15日晚播放《克里米亞:回家之路》紀錄片。在早前的預告片中,普京承認在公投之前他已做出讓克里米亞回歸的決定。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隨后表示:“我們立場很堅定——克里米亞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烏克蘭的。”但隨即有人表示:“基輔不知道拿克里米亞怎么辦,以前不知道,現在也不知道。”圍繞克里米亞問題的歷史和現實是復雜的,盡管烏克蘭政府不承認,聯合國大會否認公投有效,到目前為止克里米亞已事實“入俄”一年。這一年克里米亞經歷了什么?在西方媒體眼中,克里米亞最大的產業旅游業受到重創,物價飆升,人們生活困苦,前途暗淡。在俄羅斯媒體看來,如果再次就克里米亞地位舉行全民公投,仍有多達9成的人會投贊成票。根據《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眾多當地人了解到的情況看,克里米亞的現狀的確是難以簡單化概括。
“克里米亞仍在清除它的烏克蘭過去”
在“回歸”一周年到來之際,克里米亞各地開始舉行慶祝活動。14日,在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當地民眾舉行了游行慶祝活動。另外,俄羅斯各地的慶祝將持續一周時間,最主要的慶祝活動于18日進行,一年前的3月18日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的協議。
不過,烏克蘭《真理報》日前發布數據稱,克里米亞過去一年80%的食品、淡水,85%電力等全部依賴烏克蘭本土,“入俄”一年來,克里米亞的食品價格上漲了45%-180%。物價大幅上漲讓這個旅游勝地受到沖擊。“沒有烏克蘭,克里米亞將不復存在”,該報稱。
據了解,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旅游勝地,每年大約有400萬烏克蘭游客,但“入俄”一年這個數字下降到40萬。即使來自俄羅斯的游客增加到200萬,克里米亞的旅游業仍經歷艱苦一年。
“在被俄羅斯接管一年后,克里米亞仍在清除它的烏克蘭過去。”英國《衛報》稱,自俄羅斯接管這個半島后,從外表看,辛菲羅波爾郊外的一個地方法院沒什么改變:同樣破舊的走廊,同樣的木制家具,同樣的檢察官和法官。唯一明顯的變化是法庭里懸掛的國旗。3月12日,法官納塔利亞·伊祖莫娃判決3名當地人40小時勞役,他們的罪行是展示烏克蘭國旗。這一審判既展示了過去一年克里米亞改變了多少,也顯示出,從很多方面看,克里米亞依然如故。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克里米亞也許視自己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但當地很多交通標識仍使用烏克蘭文,電話仍然使用烏克蘭國際區號380。但時鐘已經調整時區,與莫斯科看齊。這一切在1991年曾反著做過一遍,當時烏克蘭帶著克里米亞脫離了蘇聯。
不平凡的一年
對于克里米亞居民來說,過去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克里米亞“入俄”后不久,烏克蘭銀行便紛紛停業,俄羅斯銀行遲遲沒有入駐,僅有的幾個俄羅斯銀行幾乎每天門前排著長龍。退休教師塔季揚娜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取養老金都要跨國取。我的老朋友從莫斯科來玩,說這里物價比莫斯科還要高。”她笑著說:“看來我應該去莫斯科消費,不過我相信以后會好的。”
克里米亞的治安一直不錯,“入俄”以后治安似乎變得更好了。30歲的阿爾喬姆是辛菲羅波爾的一名警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前我做烏克蘭警察時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受尊重,現在我感受到了。現在街道上沒有酒鬼,公共場所沒有人抽煙,秩序變好了。”在問到工資時,阿爾喬姆說,“入俄”以前是3000格里夫納(按照當時匯率大約為350美元),現在是以前工資乘以3.8的系數。但新年過后,警察的工資下降了30%。“有可能是一月份的假期多了”,阿爾喬姆說。事實上,克里米亞政府宣布,從2015年1月1日起,克里米亞公共部門的工資將全面下降。
全民免費醫療政策也進入克里米亞,但醫療管理變得更嚴格。在辛菲羅波爾醫院實習的中國留學生許博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藥品管理變得非常精細嚴格,用了多少毫升都需要上報。而且看病的人多了,一名韓國留學生需要肺部拍片,但排隊排到了下個月。”該院麻醉科主任謝爾蓋·杜巴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免費醫療有長有短,最大的好處是病人不用付錢了。排隊并不是最糟的,最糟糕的是,藥品申領以后,我們不能增加藥品或改變藥物。”他還說:“很多以前用的藥品,俄羅斯不進口。不過現在增加了很多設備,并且設備更新將會在2018年全部完成。我的工資提高了5倍,但聽說要下降了。”
40多歲的瓦迪姆在德國居住了十多年,10年前回到克里米亞,目前經營著一個小旅館和一家旅游巴士公司。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年以前,我從不關心政治,所以沒有參加公投。以前忙著公司和家庭,生活還算不錯”,“但這一年,物價飛漲,生意慘淡,而且公司的手續全部需要重新注冊,這讓我筋疲力盡。”瓦迪姆坦言,他有意移民加拿大。
這一年的變革對克里米亞的外國留學生也產生不少影響。當地一名李姓中國學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手機是跨國服務,銀行取不了錢,一天有一半時間沒電,經常停水,這些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但對于留學生來說最大的影響已經過去,手機卡換成俄羅斯的,簽證換成俄羅斯的,我們都變成了俄羅斯留學生。這一年把我們忙壞了。”
截然不同的解讀
對于克里米亞的變化,西方媒體和俄羅斯媒體有著不同解讀。俄新網援引一名當地居民的話說:“當前的經濟狀況并不是很理想,但局勢比較穩定,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如果不加入俄聯邦,那么居民的處境將比頓巴斯還差。居民們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們愿意忍受當前的困難。我周邊的鄰居沒有人說,我們一年前做出的決定是錯誤的。現在的困難都是西方制裁造成的。”
據俄塔社報道,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3月10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91%的克里米亞居民對加入俄羅斯持完全肯定立場。如果再次就克里米亞地位舉行全民公投,有90%的人表示準備繼續投票支持加入俄聯邦。對于克里米亞與俄聯邦一體化進程,有69%的居民給予正面評價,81%的人對當前克里米亞局勢感到滿意。86%的居民對自己當前的生活感到滿意。79%的人認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通貨膨脹。
不過,在歐洲新聞電視臺看來,當地居民并非都這么認為。報道稱,辛菲羅波爾的一名婦女表示,“我認為加入俄羅斯在法律領域取得微小進步,但就日常生活而言,我們的日子并不好過,物價正在上漲。這很糟糕。”還有德國媒體稱,俄羅斯的工資水平比烏克蘭要高些,所以半島上的居民一開始高興了一段時間。不過,當地人說,大家的高興勁頭已經消退,開始擔憂工資下調和物價上漲問題。一名接受采訪的程序員正考慮變賣房產,搬到基輔去。
很多西方媒體還指出西方大企業紛紛撤出克里米亞。“再見,蘋果;你好,核武器”,“德國之聲”的一篇報道說,由于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很多美國公司從半島撤出。那里不再有麥當勞,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公司Visa和萬事達不再提供服務,蘋果專賣店被迫關門。與此同時,俄羅斯在狂熱地將克里米亞改造成一個堡壘,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駐扎在克里米亞的部隊將由當前的2.5萬人增加到4萬多。有猜測稱,俄羅斯還要在那里部署核武器。
“想要走的走了,想要留的留下了”
盡管解讀不同,對于克里米亞面臨的通脹等問題,各方都承認。《莫斯科時報》稱,克里米亞人對未來的樂觀仍是壓倒性的。去年合并后,這塊俄羅斯新土地上的很多人是有些不安的。但今天,大部分克里米亞人用謹慎樂觀的態度看待去年2月-3月發生的事。從通貨膨脹率飛漲到一系列嚴格的商業新規定,以及更嚴格的執法措施,克里米亞民眾抱怨過去一年面臨的諸多困難,與此同時,很多人表示這些困難是為安全付出的合理代價。
去年8月,俄羅斯政府通過一項旨在推動克里米亞快速發展的項目,該項目要在2020年前籌集約6800億盧布(1盧布約合0.1元人民幣)投資克里米亞。今年2月,俄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表示,不會在削減俄羅斯2015年預算支出的框架下削減對刻赤大橋建設和其他克里米亞項目的撥款。據報道,克里米亞地方政府的一名官員說,克里米亞只有和俄羅斯連接起來,即通過橋梁相連,才能真正得到救助。19公里長的跨刻赤海峽大橋最早要到2018年底才能建成,但“等待是值得的”。
政治上的紛爭也遠未塵埃落定。根據烏克蘭媒體公布的社會調查,70%的烏克蘭人仍認為克里米亞是被俄羅斯吞并的,只有14%的烏克蘭人認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注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圍繞克里米亞的紛爭依然不會少。
如今,克里米亞街道依舊寧靜,只是少了很多烏克蘭文標識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似乎印證了瓦迪姆和記者說的話:“想要走的走了,想要留的留下了。”▲
環球時報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