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周紅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在日本街頭走上一圈就會發現,不管是傳統日式餐廳,還是中餐廳、西餐廳,甚至是甜品店,不論規模大小,門口都會展出具有本店特色的食品模型(如圖)。在誠信度極高的日本社會,食品模型從菜品本身的大小、色澤,到使用的器皿、餐具都完全仿照實物制作,旁邊的牌子上則會標明菜品名稱和價錢,以便客人更直觀的選擇。日本正是食品模型的發源地。
早在1917年,當時有人制作出了供衛生試驗所和保健學校使用的教學食品模型,這是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古老的食品模型。當時是用蠟作為材料。食品模型的產業化發展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巖崎瀧三,原本經營著一家便當店的他發現了食品模型的無限商機,于1932年6月在大阪成立了食品模型巖崎制作所。由于當時的餐館經營者并沒有在店鋪門口擺放展示品的習慣,巖崎為了打開銷路,推出了“租賃制”,店家只需付實物價格的10倍,就可以租下食品模型使用一個月。擺出食品模型的店家銷售額果然大增。
制作食品模型至少要經過開模、做配件、上色及組裝四個過程,為求效果逼真,通常要花費1至2個月時間。和食物不同,這些食品模型可享有售后服務。時間長了如果出現掉色等情況,廠家會免費“維修”,這一過程一般需要2周左右。
各式各樣的衍生品流露出日本人對食品模型的喜愛,壽司、多納圈模樣的鑰匙鏈等小物件已經不足以表達了。光是手機殼的玩法也已經升級了,很多人的手機背面帶一根黃黃的香蕉,或者兩根綠油油的大蔥。新款iPhone手機殼上還鑲有一份帶湯帶水的好燉,蘿卜、竹輪、煮雞蛋、海帶結一個都不能少。此外,還有“媽媽的便當”款,手機被當做一個“便當盒”,里面裝著米飯、天婦羅、梅子和一條小煎魚……
還有更夸張的,如果你在日本街頭看見一個萌妹子的脖子上掛了一份插著筷子的炒蕎麥面可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食品模型款項鏈正在流行。除了炒面款,還有貝類章魚海鮮款、培根烤肉法棍款,做工之精良一點不比餐廳門口的展示品差。有的女生還喜歡把這種食品模型當發卡戴在頭上,或者戴在手上當戒指,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環球時報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