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會跳舞的草
在云南怒江上江鎮風柳村的山坡上,生長著一種奇特的草本植物,當地人稱“風流草”。它植株高60~80厘米,枝丫生長四、五片以上寬1厘米、長3厘米的葉子,呈嫩綠色。平時它與其他草類植物無異。奇怪的是每當有青年男女在它旁邊互唱情歌時,草葉似有靈性就會互相擺動,翩翩起舞。甚至在歌聲激昂時,每對葉片竟會相抱扭成一團,十分親密。歌聲停止,它的枝葉也慢慢舒展恢復常態。
名曰“草”,實際上它是一種落葉小灌木。它一般高15厘米,莖圓柱狀,復葉互生。它的葉子由三枚小葉組成,中間一葉較大,呈橢圓形或披針形狀,兩邊側葉較小,呈矩形或呈線形。風流草對陽光非常敏感,一經太陽照射,兩枚側小葉會自動地慢慢向上收攏,然后迅速下垂,不停地劃著橢圓曲線,不倦地來回旋轉。這種有節奏的動作,就像舞蹈家舒展玉臂,翩翩起舞!風流草跳起“陽光下的舞蹈”真是不知疲倦,傍晚時分它才停息下來。有趣的是,一天中陽光愈烈的時候,它旋轉的速度也愈快,一分鐘里能重復好幾次。
風流草有一分支,叫“圓葉舞草”它的特征是頂部生卵形或圓形小葉,它跳起舞來舞姿更輕盈。
風流草何以起舞,植物學家普遍認為與陽光有關,有光則舞,無光則息,就像向日葵沖著太陽轉動頭莖一樣。具體深入研究,還有各種分歧。有的認為是植物體內微弱電流的強度與方向的變化引起的;有的認為,是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變化所致;也有人認為是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它跳舞時,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蟲的侵害,再就是生長在熱帶,兩枚小葉一轉,可躲避酷熱,以珍惜體內水分。風流草究竟為何晝轉夜停,仍存在著很多疑問,要解開這個謎還需植物學家們繼續深入探索。
風流草為豆科舞草屬植物。除我國云南外,還廣泛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臺灣島、斯里蘭卡、老撾、尼泊爾、印度、緬甸、不丹以及我國的廣東、四川、貴州、廣西、福建、江西等地,生長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丘陵山坡以及山溝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會跳舞的花
植物跳舞并非風流草的專利,有一種花,也會跳舞。據報載,湖北武昌名都花園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里,有一盆開有數十朵菊花的小盆景,在美妙的古琴音樂聲中,部分菊花竟能輕輕搖動,猶如翩翩起舞。
盆景的主人夫婦分別擅長彈奏古琴和吹簫。記者采訪時,其客廳的茶幾上就擺放著那盆奇特的菊花。
表演開始前,男主人關上南北通透的窗戶和房門。他此前演奏過許多曲目,只有其中三首可讓菊花“跳舞”,并且最明顯的是《梅花三弄》。男主人在距盆景一米之外,開始用古琴彈奏《梅花三弄》,記者屏住呼吸靜靜地觀看,音調親切優美的第一部分,菊花“無動于衷”。
當演奏至第二部分時,跌宕起伏的樂曲原本表現的是梅花迎風斗雪的風姿,不料靠近南側的三朵菊花開始微微搖動,并且幅度越來越大。大約30秒過后,這三株“跳舞”的菊花又恢復了平靜。女主人說,有一次她吹簫時,無意中發現菊花在擺動!她剛開始以為是被風吹動,不料關上門窗,演奏優美的音樂,這三株菊花“跳舞”的現象仍可重現,因此吸引了許多琴友前來觀賞。
菊花為什么會跳舞呢?科學家分析,可能菊花的蠟瓣或葉片,對特定的聲波比較敏感,通過聲波傳觸共振;也有可能特定的音樂,會刺激植物細胞分泌某種激素,國外曾有利用植物的“樂感”,刺激植物生長的實驗。對于這株菊花“聽”音樂“跳舞”的具體原因,有待科學研究進一步論證。
(責編: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