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組稿工作上承選題策劃,下啟案頭加工,是出版的重要環節。組稿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圖書的成敗。《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是面向幼兒園教學使用的圖書,已出版發行十余個年頭,衍生出多個版本。圖書經過幾輪修訂改版,獲得使用者廣泛好評。該書的成功與優秀的組稿工作密不可分。
關鍵詞:幼兒圖書;組稿編輯
組稿是實現選題策劃的重要步驟,是將選題策劃轉化為實際稿件的過程,是一項由作者和編輯團隊共同完成的工作。《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是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開發的面向幼兒園教學使用的圖書,筆者多年參與該書組稿工作,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愿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發揮作者優勢
合理的寫作團隊是確保圖書質量的開端。我們選擇的作者未必是大家和名家,但一定都是喜歡做、有能力做、有時間做這項工作的人。喜歡做,創作時才能注入熱情;有能力做,寫出的稿件才會符合需求;有時間做,才能保證時間要求。《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寫作團隊搭配如下:教研員領銜園長、一線教師編寫具體內容,借助教學教研優勢,體現一線需求;高校專家掌舵把關,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家長反饋需求和建議,多角度建言獻策。
作為某領域或某方面的專家,作者的專業素養是組稿編輯所不具備的。組稿編輯要尊重和信任作者,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作者進行創作。發揮其專業優勢,采納其合理建議。例如在編寫中,作者建議小班圖書里的形象多設計“小”的動物,如小烏龜、小雞、小兔、小鳥等,少出現“大”的動物,如大老虎、大馬、大牛等。原因是小班幼兒對“大”的形象有一種畏懼,孩子們更喜歡和容易接受“小”的東西。這就是作者專業優勢和教學經驗的體現。
二、協調美編工作
幼兒園用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幼兒,幼兒的閱讀特點決定了畫面的重要性常常會超過文字,而美編的水平左右著畫面效果。作者的文稿和美編的畫稿合在一起才是一本完整的書。
組稿過程中,因為工作安排,美編一般不直接跟作者接觸,由組稿編輯將作者思想傳達給美編進行創作。這就要求組稿編輯要充分理解作者意圖,起到橋梁作用。例如,在《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的編寫過程中,曾有一幅圖要表現小蝌蚪和青蛙媽媽在一起的情景。作者要求畫面中的水里有三四只小蝌蚪,青蛙媽媽坐在荷葉上,張開嘴巴唱歌。這種配圖說明比較寬泛,于是,組稿編輯進一步確定:小蝌蚪要有什么動作和表情?在水中是翻滾的還是平靜的?尾巴大概有多長?有沒有前后腿?青蛙媽媽要豐滿圓潤還是纖細苗條?畫面需要擬人化還是寫實表現?背景有沒有特殊要求?除荷葉外是否還可加入菖蒲和蜻蜓點綴畫面?等等。細節考慮越多,描述越詳細,越有利于美編領會作者意圖,更準確地完成創作。
畫稿除忠實于原稿外,一般還會帶入美編的創意。組稿編輯要睜大發現的眼睛,對美編忠于作者并加以升華之處不吝贊美、對偏離作者意圖及違背常理之處及時提醒。組稿編輯平時應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美術修養的提升,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例如,曾有一幅畫面要求表現一個男孩從小班、中班到大班逐漸長大的三個不同階段,美編幾易其稿效果均不理想。筆者觀察后認為未達到要求的原因在于人體比例不合適。不同時期幼兒身體比例,特別是頭部和身長的比例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小班幼兒頭部要占身高的三分之一多一點,手掌胖胖的,手指短短的,身體看著像球;中班幼兒頭部約占身高的三分之一少一點,手部微瘦,身體看上去類似橢圓;大班幼兒頭部占身高的比例約為四分之一,手掌大一些,手指長一點,身體看上去有圓柱的感覺。再如表現某種場景時,給小班幼兒看的畫面應突出主角,每個形象輪廓分明,背景簡單,可以只有一種色調,無關緊要的東西不要有;而給大班幼兒看的畫面則可適當增加細節,在不影響主角的情況下添加一些裝飾效果,畫面豐富一些。這些技巧美編不一定都能注意,組稿編輯應適當提醒,當好參謀。
三、嚴守自身把關責任
嚴把質量關,離不開組稿編輯的細心、用心、多心和耐心。細心,才能細致入微,發現問題;用心,才能集中精力,專注于稿件質量的提升;多心,才能敢于懷疑,不讓差錯從眼皮底下溜走;耐心,才能持之以恒,做好各種枯燥、瑣碎、繁雜的工作。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書稿里有一個科學活動需要幼兒利用提供的材料,通過操作觀察視覺暫留現象。為驗證內容的正確性,筆者親自試驗了一下,發現操作不能觀察到預想結果,從物理學角度分析該操作方式亦存疑點。當問題反饋給作者時,起初作者認為活動沒有錯誤,但在筆者的堅持下,相關作者重新進行了論證和實驗,結果發現原書稿果然存在錯誤。
對于圖文并茂的幼兒圖書來說,畫稿也是組稿編輯需要把關的重點之一。畫稿不同于文稿,有時會出現一些易被忽視的錯誤,組稿編輯切不可因后續還有案頭加工環節而放松警惕。例如,《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的畫稿中有一副陸海空三軍軍旗圖案,原圖清晰度不夠,美編進行了處理。處理完的圖片似乎跟原來一樣,沒有異常。筆者秉承懷疑一切的態度查對資料,居然發現了問題:海軍軍旗下半部分的圖案應為三藍兩白色塊相間,而處理后的圖案變成了四藍三白色塊相間,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文稿和畫稿都是圖書的組成部分,哪一部分出差錯都會影響圖書的整體質量,一定要慎之又慎。
圖書編寫是一項整體工作,作者分工不同,水平也參差不齊。組稿編輯不能完全依賴于作者的發揮,而要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和知識積累發現問題,甚至積極參與創作。例如,曾經有作者設計了一個做紙燈籠的活動,讓大班幼兒沿虛線將彩紙剪成長條再粘起來做成燈籠。活動設計中規中矩,沒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沒有與眾不同之處。筆者建議作者增加一個步驟:把廢舊報紙團成團或將海洋球塞到粘好的紙燈籠里,燈籠就有立體感了。該建議得到了作者的認同,加上幾句話,作品有了生氣,啟發了幼兒的思維,體現了探究的價值。
此外,圖書編寫時經常會遇到不按計劃進行、編寫內容反復變化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組稿前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設并做好應對措施。布置任務時,細致講清楚要求和注意事項,讓團隊成員明確各自的任務、責任和時間要求。計劃一旦公布便不能隨意更改。如果確有必要調整計劃,應經上級領導批準并向作者解釋清楚,爭取得到創作團隊的認同和理解,互相配合搶時間趕進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不延誤出版計劃。
一個優秀的文化產品,往往就是一個成功的組稿作品。幼兒園圖書面對的讀者群體是學齡前幼兒,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每一句話、每一幅圖都要費心琢磨、精益求精。組稿編輯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責任之心、熱愛之心、進取之心為小讀者們奉上可口的精神食糧。
(孫曉艷,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