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兵
摘 要: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金蘋果,而是在適宜的環境中觸手可及的“紅富士”。明確了小學生創新的標準,就會用全新的目光去關注和發現學生的學習行為,就會有更多的驚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創新應從一點一滴開始。
關鍵詞:空間;信任;創新;評價
創新思維的界定有多種,其一就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創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金蘋果,而是在適宜的環境中觸手可及的“紅富士”。明確了小學生創新的標準,就會用全新的目光去發現學生的學習行為,就會有更多的驚喜。
一、創設自由、民主的空間,營造創新行為的沃土
小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差,興趣轉移快,由于受知識經驗欠缺的影響,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左右,具有從眾行為,容易隨大流。大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依賴心理較強,對教師和優生的意見,習慣于無條件地接受,很少會有疑問。鑒于這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教學設計就要有針對性。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情感也要有傾向性。富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親切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能有效拉近師生的距離。師生平等了,師生關系拉近了,就會營造出自由、民主的學習空間,學生在這樣自然的學習空間中就能變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為愉悅的、主動、積極的學習。
二、主動留白,巧設懸疑,妙趣生成
課堂教學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要給學生留有空白,留有空白,學生才有表現的空間,就有機會增補空白,就能生成很多本真的、富有創意的想法。我在教授“復制與粘貼”一課伊始,先出示有一只蝴蝶和草地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畫面上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生1:蝴蝶少了些。
生2:天空少了白云。
生3:天空少了彩虹。
……
我原本的預設是能有學生回答出“蝴蝶少了些”就行了,這樣我就可以繼續我的教學了。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精彩的回答層出不窮,完全超出我的預料。盡管影響了教學時間,但是我還是讓每位舉手的小朋友說出了自己個性的想法。真沒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竟能有如此精妙的生成。
三、信任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我在教授“畫矩形”這一課時,例畫是一輛大卡車,難點是各個圖形的連接和兩個輪子的畫法。各個圖形的適當連接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其一;復制與粘貼的方法他們還沒有學過,而要把兩個輪子畫得一樣或基本一樣也是很難的,這是其二。為了能讓學生畫得更好一點,我在教學設計中本來是打算先把復制與粘貼的方法教給學生,再讓他們畫車輪。無巧不成書,在教學過程中我卻忘了這一環節。當學生練習畫卡車時,我卻驚喜地發現不少學生畫得都不錯,各個基本圖形連接得比較好,兩個車輪的大小也差不多,差別沒有我想象的那么懸殊。兩個車輪畫得一大一小,或車輪與車身連不起來,這種現象只在個別學生身上出現。一次失誤讓我對學生刮目相看——看來,也不能低估了學生噢!
四、關注學生的操作過程,發現學生的創新火花
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的過程。我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采取自己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看到學生舉手會了,我就覺得教學任務完成了。直到有一次學生練習畫天空時,我發現有一個學生天空的涂色竟能畫出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很漂亮。我心中一熱,學生真有才呀!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創新行為多有發現,如畫圖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用細線來勾畫事物的輪廓,而有的學生卻用粗線來勾畫輪廓,使畫面更醒目,物體更清晰,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logo語言編程中,有的學生不用老師講的方法,而用自己探究出來的方法進行編程,既準確又簡潔。這些都體現出學生是智慧的,是有創造能力和創造個性的。
五、用飽含愛的語言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平時在學生操作時,我不斷巡視,以獲得反饋。當學生成功時,及時予以表揚;有創新時,更是大加贊賞。比如,在選修內容logo語言編程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能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地
編程完成書后“實踐園”中的圖形,我就說:“你真棒!”“你是棒棒糖!”在學習“修改圖形”這一課時,有的學生能熟練地運用放大鏡,準確地放大需要放大修改的部分。我就向他豎起大拇指:“你真了不起,真是神槍手呀!指哪打哪!”諸如此類的語言還有很多,如“你畫好了,祝你成功!”“你的畫面還添加了太陽嘛,想象力真豐富!”這些像蜜一樣的語言,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甜”的,個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是呀,你愿給學生多少愛,你就能釋放多少愛給學生,不要忽視他們,關注他們;同樣,學生獲得了你多少愛,就能釋放出多少學習的能量和潛能,大膽探究,勇于創新。你無私的關注和關愛,點燃了他們創新的火花,使他們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施晶暉.小學生創新意識與行為培養研究.江西教育,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