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胡頓 文 吳新建 譯
亞太地區潛艇競爭日趨激烈
愛德華·胡頓 文 吳新建 譯

日本“蒼龍”級潛艇下水
潛艇是現代海軍的主力艦艇,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裝備潛艇國家的數量正在穩步攀升。亞太地區對于潛艇不斷增長的需求,反映出潛艇對于海上優勢的日益重要。
除發射導彈等傳統任務,隱蔽偵察已成為潛艇的主要任務,這要歸因于聲吶、光電和無源電子戰系統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情報搜集平臺。
現今,只有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和印度具備列裝配備核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的能力。雖然這些海上戰略威懾的投資成本很高,但是運營成本相對較低。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數字,“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部隊為美國提供了54%的戰略威懾,但僅占華盛頓戰略預算的35%,人員編制僅占海軍的1.5%。
約30年前,美國研制出通用性的“吸氣式”對陸攻擊武器—雷神公司的“戰斧”艦對地巡航導彈,在戰役層面提供了一種遠程常規對陸攻擊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代反艦導彈,如波音公司生產的“魚叉”和歐洲導彈集團生產的“飛魚”反艦導彈,也具備有限的對陸攻擊能力,因為它們的制導系統經過改進,可以擊中靠近海岸的陸上目標。對陸攻擊能力日益成為亞太主要海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因為世界40%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洋185千米的范圍內,這些地區的產值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68%。
日本維持著一支由17~19艘潛艇組成的艦隊,最新的項目是建造7艘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的4100噸級的“蒼龍”級常規潛艇。通常,該級潛艇以每年1艘的速度入役,預計最后1艘將在2016年加入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最新的“黑龍”級潛艇已于2014年11月下水。

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示意圖
亞太地區正在穩步入役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的潛艇。韓國可能會用其國產的被動拖曳陣聲吶和魚雷升級其“張保皋”級潛艇,同時繼續生產1890噸級的“孫元一”級潛艇,該艇計劃生產9艘。另一個剛剛啟動的潛艇建造項目是KSS-3型潛艇計劃。KSS-3型潛艇由韓國自主設計,排水量為3000噸,共計建造9艘,大宇公司已贏得建造前2艘KSS-3型潛艇的合同。同KSS-2型潛艇一樣,這些潛艇將采用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以及具備對陸攻擊能力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這些裝備了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的潛艇于2014年開始建造,首艦將于2020年加入韓國海軍服役。
澳大利亞擁有6艘瑞典設計的排水量3407噸級的“柯林斯”級常規潛艇,并根據一個為期兩年的計劃,在2014年使用商用的現成組件及附帶軟件來升級其聲吶系統。2013年11月,澳大利亞授予薩博公司一份合同,旨在為這些潛艇安裝新的指揮與控制系統。根據“海洋1000”計劃,澳大利亞將采購8~12艘潛艇以取代“柯林斯”級常規潛艇。目前預計,2015年完成設計審批,2016年開始施工,首艦將于2024~2030年開始服役。澳大利亞拒絕任何利用現有設計的想法,而是支持升級“柯林斯”級或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但幾乎可以肯定,這些潛艇將采用與日本“蒼龍”級潛艇相同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2014年6月,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大衛·約翰斯頓說,政府正在重新評估選項,3個具體選項可能包括一種新的澳大利亞設計、升級“柯林斯”級潛艇(前政府的優先選項)以及滿足澳大利亞需求的現有設計。
印度的潛艇計劃處于低迷狀態。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印度海軍列裝了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號,它裝備有12枚“薩加里卡”中程彈道導彈,在2014年底開始試驗。印度國防部稱,該艇將在2015年初進行第一次戰備巡邏。據報道,印度將再建造5艘同型號潛艇,其中2艘有可能裝備潛射巡航導彈,其余3艘將是攻擊型核潛艇。
專注于核動力潛艇以及國防建設中的官僚主義,導致印度海軍的常規潛艇力量顯著下降。2013年8月,印度海軍的“辛都科什”級/改進型“基洛”級常規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在碼頭發生爆炸沉沒,該艇耗資1.56億美元改裝,重新入役還不到4個月。因此,事故對印度常規潛艇艦隊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盎濉奔墲撏怯《葷撏Р筷牭闹髁Γ褂糜《鹊碾娮赢a品進行了升級,并具備反水面戰或對地攻擊導彈發射能力。
雖然印度海軍的4艘“西舒瑪”級常規潛艇已經全部進行了升級,但是都已老化。至2015年,大部分現役潛艇都將超出服役年限,印度海軍潛艇的數量將從峰值17艘下降至13艘,而新德里的目標是維持一支由24艘潛艇組成的艦隊。在未來幾年內,印度海軍僅有半數潛艇能執行作戰任務,4艘潛艇將達到服役年限并退役。在努力保持“西舒瑪”級潛艇作戰能力的同時,新德里已經與阿特拉斯電子公司簽署合同,升級現役艦艇裝備的64枚SUT-1魚雷,并將其使用壽命延長15年。
印度正在根據“75項目”,用法國的“鲉魚”級潛艇去更換老舊潛艇,但這一項目遠遠落后于原來的計劃。印度國防部預計,該項目的首艦直到2016年9月才能交付,比原計劃2012年整整晚了4年。后續的“項目75”I也已經啟動,預計2014年將授予合同。據報道,根據該計劃建造的6艘潛艇中,有2艘將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預計2022年加入印度海軍服役。

“基洛”級潛艇
在東南亞地區,潛艇的活躍程度也不容忽視。泰國正在為重新獲得潛艇能力奠定基礎,并計劃采購3艘潛艇作為其十年發展計劃的組成部分,該計劃的第一步是在2014年3月建成潛艇中隊指揮中心總部和訓練中心。德國向泰國提供了自己的盈余潛艇,但泰國認為這些潛艇不符合成本效益,目前正在審查其他選項,包括法國、德國、韓國和西班牙等國家的設計,同時在德國和韓國進行人員培訓。
馬來西亞沒有擴充其潛艇部隊的計劃,目前正忙于熟悉2艘“鲉魚”級常規潛艇的操作與維護,這些潛艇都裝備了潛射反艦導彈。
根據2011年5月發布的《潛艇發展綱要》,菲律賓海軍將在2020年之前采購3艘潛艇,目前的重點是采購護衛艦。
越南接收了6艘3125噸級的俄制“基洛”級潛艇中的前2艘,作為其擴充艦隊的一個組成部分,并正在接受來自印度的培訓支持。第3艘潛艇的交付時間為2014年3月,最后1艘潛艇應該在2020年左右開始服役。2014年5月,俄羅斯為越南購買的最后1艘潛艇鋪設了龍骨。
在東南亞,新加坡是惟一潛艇裝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的國家。該國已經采購了2艘瑞典皇家海軍的二手潛艇—1626噸級的“瓦斯特哥特蘭”級常規潛艇,該艇后來被命名為“射手”級加入新加坡海軍服役。除此以外,新加坡還計劃采購2艘德國哈德威造船廠生產的全新210型潛艇。這些潛艇將在2020年取代“射手”級潛艇。
新加坡的近鄰印尼正在韓國升級其“卡拉卡”級常規潛艇,升級的項目包括安裝新電池以及改進作戰系統、聲吶,預計交付時間為2020年。?。幔╉n兩國之間的交好,導致雅加達從大宇公司訂購了3艘許可生產型209型/1400型常規潛艇,這些潛艇將在2018年之前交付完畢。最后一艘209型潛艇將在印尼PT PAL造船廠建造,雅加達已經為該造船廠撥付了2.5億美元以更新其生產設施。印尼曾透露,希望擁有一支由39艘潛艇組成的艦隊,根據資金情況,該國可能會采購俄羅斯的“基洛”級常規潛艇或更多的韓國潛艇。
在未來數年內,潛艇將繼續影響海軍在亞太地區的行動。除中國臺灣地區和泰國以外,在未來十年內似乎不太可能出現任何新的潛艇項目。但在未來的項目中,會看到西方和俄羅斯與中國、韓國等同行的競爭。
譯自泰國《亞洲軍事評論》2014年第11期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