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將獲巨獎VS湖北某高中為“狀元”考生塑像
考上清華北大將獲獎百萬和一套房
南都訊,考上清華北大的廣東恩平考生不僅可以獲100萬元獎金,還可獲贈洋房一套。為扭轉優質生源流失,重振恩平教育事業,澳門恩平同鄉會會長馮活靈回鄉設立高考專項獎勵基金。恩平市還設立促進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對辦學業績突出,績效考核優秀的學校進行獎勵。
該獎勵基金總額3000萬元,用于獎勵2015年至2021年間考取北大清華的考生及相關教職人員。獎勵辦法是每年獎金總額500萬元,若當年3人以上(含3人)同時考取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則每增加1人追加100萬元。若當年只有1人考取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則獎給考生100萬元,獎給考生在恩平就讀的小學、初中、高一、高二所在學校的教師各60萬元,獎給高三科任教師160萬元。若當年有2人及以上同時考取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則按該基金制定的相關辦法進行獎勵。
此外,恩平官方也設立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有600萬元專款對辦學業績突出,績效考核優秀的學校進行獎勵。
湖北某高中為“狀元”考生塑像
新浪微博網友“RF憶江南”微博報料:恩施州來鳳縣一學生去年考上清華大學,其高中母校為他在校園中樹立雕像紀念。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在一所學校校園內,一座黑色大理石底座上,立著一尊半身人物雕像,下方用鎏金大字刻著人物簡介,內容大致為:去年高考中,該校學生楊元以668分成為恩施州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錄取,“開創了來鳳教育的新篇章,書寫了平民教育的神話。”
來鳳縣高級中學的校長周曼稱,該生的雕像位于主教學樓前,“校園文化建設中,常用孔子、老子等人物雕像,而我想用學生身邊的榜樣,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勤奮讀書。”
【對比解讀】
高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精英教育遠不如平民教育來得重要。學校在鼓勵學生的同時,理應重視素質教育、道德修養,培養其創造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崇拜狀元,單純打造一個個應試機器。吸引優質生源,重振教育事業本無可厚非,但是將鼓勵考生與重金、豪宅等利益相掛鉤未免太過,這樣的引導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畸形學習觀和教師的功利化教育觀,實則不利于教育的發展。
老人因孤獨找民警陪聊VS
社區照顧老人
老人因孤獨一年1483次撥打110 民警陪聊
“趙大爺,今天我在外面陪家人,等會兒我們同事就去看你哈。”大坪派出所民警席江豐給住在九坑子的趙明(化名)打電話。這位趙大爺,此前被媒體曝出一年撥打1483次110而出名。
“老人離婚后獨居,兩個孩子又在外地打工,他比較孤獨,喜歡喝酒解悶,酒后又想找信得過的人聊天,所以才屢次撥打110。”民警席江豐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經常用入戶、巡邏、下班時間看望趙大爺,走不開也會打電話,“現在養成一個習慣,我不打電話過去,他就打電話過來,一天打十好幾個,聊的都是家長里短。”
“我們準備拿一年時間來改變他。”大坪正街社區副主任方向紅表示,針對老人愛打電話傾訴的特點,社區干部還聯系了一家企業,對方愿意提供一部手機,24小時為老人開啟,“只要他撥打電話,那邊就有人陪他聊天。”
有社區照顧,老人生活不孤獨
在繁榮社區“鄰里和諧一家親”敬老愛老系列活動中,20多名社區孤寡、熱心公益的老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65歲的付桂蘭老人早早地來到社區活動室開始張羅著拌肉餡。陸續趕來的義工和受邀的老人,也幫著付桂蘭干活。12點,“家宴”開始,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嘮家常,一邊包餃子,體驗著家庭般的親情。
家住11棟的王大爺因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老伴也在去年去世了,一度感到孤獨寂寞,社區的社工知道后經常上門走訪,與老人談心,動員老人來社區活動室打撲克、下象棋,走到鄰里朋友中,走出孤獨。之后,王大爺激動地說:“吃著這熱餃子,感到心里也暖暖的,有了社區這個家,我也有靠了!”
據悉,在繁榮社區,還有20多位孤寡、獨居、家庭困難的老人時刻感受著社區的濃濃情意。繁榮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想把社區建成一個大家庭,給予老人、兒童、各類弱勢群體以關愛,讓大家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對比解讀】
“孤獨寂寞似一把利劍,直插老人胸口。”離家的孩子應經常與父母聯系,進行有效溝通。可以每天打個電話,聊一些讓老人開心的話題,哪怕就告訴他們“我挺好”。老人們也要學會自我排解,正確看待子女“離巢”,不必為此感到悲傷。子女成年以后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老人要學會逐漸轉變以子女為中心的思想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悅。老人過得健康,快樂,是給子女最大的心理安慰。
“黑校車”超載三倍多VS
一個班學生睡百平米房間
阜陽一“黑校車”核載7人塞進25人
阜陽市交警一大隊民警在雙清路巡邏時發現,一輛面包車有超員嫌疑,民警隨即示意司機停車接受檢查。司機拒絕檢查,開車順勢轉入道路南側的小巷內,隨后棄車逃跑。民警徒步追出三百余米后將涉嫌車輛截獲。
警方執法記錄儀視頻顯示,車況較差,車廂中部座位自行拆除,放置有塑料小板凳。經清點確認,核載7人的面包車內共乘坐25人,其中23名幼兒,2名成人。經了解,車主王某系潁州區鼓樓辦事處居民,車內運送的幼兒均為潁州區育成幼兒園學生。
民警將幼兒護送到學校后,車輛被依法暫扣。“這是一輛非法校車,且嚴重超員。”民警介紹,依據國務院校車管理條例,交警部門將對校方使用“黑校車”的違法行為做出罰款2萬元的嚴肅處理。對于涉案棄車逃逸的司機,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一個班學生睡百平米房間
9月25日下午,明通小學體育老師將兩塊體育教學使用的海綿墊子(長200厘米、寬150厘米、厚30厘米)臨時靠墻放置于學生午休宿舍樓一樓單元過道處。26日14時許,學校起床鈴拉響后,該小學一、二年級午休學生起床后返回教室上課,由于靠墻的一塊海綿墊平倒于一樓過道,造成通道不暢,先期下樓的學生在通過海綿墊時發生跌倒,后續下樓的大量學生不清楚情況,繼續向前擁擠造成相互疊加擠壓,發生踩踏事故,造成學生6人死亡、26人受傷。
據當地媒體報道,明通小學校園內有兩棟分屬不同年級的主、次教學樓,在操場一角的鐵柵欄外有兩棟老式居民樓,樓內光線昏暗,青水泥地面。有家長稱,學校給一、二年級學生提供的午休場所,就在這棟居民樓內。樓里沒有電梯,樓道很窄,寬約1米~1.2米,每層有兩戶。一名家長說,每天12點到14點間,一個班的學生會睡在一套房子里,套內面積約100平方米。
【對比解讀】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件屢屢發生。學校安全工作,是全社會安全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學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穩定。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徹底解決校園安全問題,不僅是投入問題,更是責任問題,良知問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問題。
中石油員工拾金不昧VS
大學生“撿錢”吃喝玩樂
中石油員工拾金不昧感動失主
9月4日,一名顧客在中國石油山東銷售公司濰坊44站加完油交款后,從斜背挎包翻找證件辦卡時,將包內裝有7萬現金的紅色袋子放在了收銀附近的口香糖貨架上,因未找到證件,放棄辦卡,付了476元的油錢,竟忘記放回裝有7萬元現金的紅色袋子,隨即轉身開車離站。
20分鐘后,忙碌完畢的加油站經理張玲玲發現了貨架上的紅色袋子,打開一看,“里面是成捆的現金,7捆。肯定是顧客落下的,該多著急呀,一會肯定回來找!”張玲玲點也沒點,就急忙找來同事一起將紅色袋子鎖到了站上的保險柜里。
監控里失主的車牌號無法看清,加上未留任何證件信息,一直無法聯系到失主,直到當天下午2點多,因擔心失主忘記丟錢的地方,在請示片區經理及公司意見后,張玲玲報了警。
幾經周折終于在當地警方的幫助下找到失主。“失主終于來了!”一見面,確是其人,張玲玲很是寬慰。“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撿到任何東西都歸還失主,這在加油站是家常便飯。真的不用報道我!”在失主提出聯系媒體報道時,張玲玲婉言謝絕。
大學生“撿錢”吃喝玩樂花掉1萬多
家住萊山縣的耿先生于6月24日中午到某高校附近一家銀行的自動取款機取錢,粗心的耿某取款后將銀行卡落在了取款機里。耿某數日后發現卡不在了,查后得知卡里少了1萬多塊錢,遂立即報警。7月20日上午,民警在一處小區內將犯罪嫌疑人劉某抓獲。
劉某,煙臺人,系市區某高校在讀生。6月24日中午,他也到耿先生取款用的ATM機上取錢,發現里面還插著一張卡,連操作界面都沒有退出。劉某前后左右張望了一下,發現沒有其他人,心生貪念,先后從卡里取出現金1萬多元。隨后,劉某開始若無其事地揮霍著這筆“意外之財”,很快就花掉1萬多元。就在劉某暗自高興時,民警找上門來。目前,劉某因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辦案民警表示,雖然劉某是在校大學生,但法律意識淡漠,一直認為這錢是自己“撿”來的,而不是一種犯罪行為。實際上,在2008年5月6日,最高檢就已公布了《關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動柜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明確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屬于信用卡詐騙罪,該司法解釋已于2008年5月7日起施行。
【對比解讀】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大環境下,張玲玲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樸實的精神風貌,她的行為不僅給中石油的員工樹立了榜樣,也為社會樹立了誠信的形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然而大學生劉某在“撿錢”后吃喝玩樂,這不僅體現了個人道德的缺失,更折射出教育的缺失。
帳篷節變“生態劫”VS
八達嶺長城6天清理109噸垃圾
武功山帳篷節閉幕后垃圾漫山
“上山時一片綠色曠野,離開時遍地垃圾。”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是一位游客描述的剛剛閉幕的江西萍鄉武功山國際帳篷節。在9月13號到14號為期兩天的帳篷節中,有22000余人進入到武功山景區,經歷過狂歡后的武功山,因垃圾遮蓋已經無法看到土地和草地,除了游客隨手丟棄垃圾,山上商家經營活動產生的大量廢物、廢水、塑料餐盒和食物殘渣也給環境造成污染。一些游客為了有個平坦的扎營之處,直接用鋤頭把草地刨開。垃圾可以清理,植被的恢復卻需要一段時間。
“帳篷節”變成“生態劫”,是景區管理上有疏漏,還是游客素質有待提高?恐怕二者兼而有之。
八達嶺長城6天清理109噸垃圾
10月3日6時45分,濃霧裹著崇山峻嶺。此時,家住長城腳下的景區清潔工高俊已打完卡,上班開始一天的工作。“單位要求的是7時20分打卡,但節假日期間不提前來工作,那就很難順利完成(清潔任務)。”
46歲的高俊負責清潔的區域是長城三樓半到四樓之間的梯段,地面上所有垃圾都必須被清理進垃圾桶,按照可回收與否分類打包后,再由她背下山來。黑色塑料袋用來盛裝垃圾,每一袋重約二三十斤。每天,她在這個樓段間得來來回回打掃十來趟。今年黃金周,高俊更是帶著自己還在上高一的女兒上長城幫忙。
下午5時30分左右,太陽落山,長城上的游客陸續開始散去。此時,清潔工們開始最后一次全面清理。“四樓以上沒有燈,天黑了就什么也看不見了,必須抓緊時間下山。”一名清潔工說。
10月6日,黃金周第六天,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累計游客人數達35.66萬人,產生垃圾共計109噸。
【對比解讀】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自己手中的食品袋、瓜果皮、廢紙片都不能扔進垃圾箱或帶走,如何做一個合格、守法、負責任的現代公民?如何做一個勇于奉獻、敢于擔當的愛國者?
節后垃圾遍地,無異于一面“集中”正衣冠的鏡子,照出了我們文明素質中的短板,照出了我們愛國熱情背后的差距。我們應培養自尊自律的現代公民意識,請從力所能及的文明小事做起,從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