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浩俊 (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鎮江212001)
企業強不強,不看資產規模有多大,而要看市場競爭力有多強,看能不能形成品牌效應。這也是跨國集團、國際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之一。最典型的就是沃爾瑪、歐尚等商業巨頭,每年的經營業績都位居全球前列,但資產規模遠不如業績顯著。因此,它們的凈資產收益率一般都很高,負債也不是很重。
而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恰恰喜歡走重資產、重規模之路,繼而在擴張過程中,把資產規模有多大、資產增長速度有多快作為衡量企業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最終,資產規模越來越大,企業負擔也越來越重。
中石油作為中國的“巨無霸”企業,雖然營業收入、利潤等都在全球屈指可數,看起來效益良好、競爭力強。但是,只要與企業的資產、負債等一比較,其業績也就沒有那么顯著了。中石油內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中石油投資規模持續增長,近三年每年都在 4000億元左右,資產總額已增加至3.74萬億元。由于資產擴張過快,負債也在不斷增加,許多項目投資以后,很難達到預期效益。因此,也出現了現金流不足、現金流與資產規模不匹配的問題。
據報道,中石油正在加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將以2家局級單位油田進行試點,各拿出35%的股權引入民營資本,具體改革方案有可能于近期正式對外公布。如果這樣,對于緩解中石油現金流不足的矛盾,走輕資產擴張之路是能夠產生積極而重要作用的。
事實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樣的企業,如果過度走資產規模擴張之路,總有一天會走不動的。因為,大量的資金積壓在土地、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上,除非效益特別好,否則,企業的現金流就會越來越緊,運轉也會越來越困難。而從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企業都沒有很好地認識到過度的資產規模擴張對企業整體的影響有多大,對效益影響有多大。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銀行一個個賺得缽滿盆溢,而企業卻利潤非常有限,以至于今年全國500強企業中的全部制造企業實現的利潤之和,還不如中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兩家銀行的利潤之和多。就是因為中國的企業大都將資金堆積在土地和固定資產上了,都在集體為銀行打工,為銀行創造利潤,自己卻活得很累。
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沒有一家凈資產收益率是能夠與同樣進入世界500強的同類外國企業相比的,甚至差距很大。也正是因為過度依靠資產規模擴張來提升企業的地位、增強企業的實力,因此,也就很少有企業把品牌建設與培育放到突出位置,很少有企業考慮如何走輕資產擴張之路。結果,從外在來看,國企一個個都比國外同類企業魁梧、偉岸,實質上都是虛胖、虛高,真正在市場中競爭起來,沒有幾個能夠戰勝對手。
相反,像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盡管資產規模和在世界500強中的地位遠比不上國有企業。但其唯一的優勢,就是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優勢多,對國外同類企業的威力足。不然,西方一些國家和企業也不會想方設法阻止華為進入歐美市場。
如此看來,中石油能夠勇于嘗試立足于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達到輕資產的目的,就顯得十分珍貴。至少說明中石油的管理層已經認識到過度依靠資產規模擴張的危害,已經充分認識到輕資產擴張的重要。想一想,以最少的資產、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不正是企業發展的目標嗎?
據悉,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也在積極引導央企走輕資產擴張之路。特別在對企業考核方面,把負債與效益掛鉤,以經濟增加值來衡量企業的效益水平,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完全符合目前央企實際的。而要轉變央企只重規模、不重效益,只講數量、不講質量的觀念,僅有績效考核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投資規模、土地征用、設備購置等方面加以控制,能租賃別人資產的,盡量租用,能少征土地的,盡量少征。總之一句話,要走輕資產之路。
回到改革上來,那就是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切不要把資產規模擴張當作主要手段、主要目標,而應當在引進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時,盡可能地改善企業的負債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在此基礎上,進行輕資產擴張。而對那些效益不好、市場競爭力不強、但資產規模很大的板塊,能轉讓的要全部轉讓,能退出的盡可能退出。只有這樣,國企才能真正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真正把品牌培育好,把市場開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