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
圍繞中心大局,統籌調配資源。在加強預算監管的契機下,專員辦工作范圍不斷加大,工作要求不斷提高。遼寧專員辦根據財預〔2014〕352號文件要求,按照業務處室對口司局的方式,統籌安排工作分工,合理配置人力資源,落實辦領導分管、處室負責、具體經辦的三級復核制度,進一步完善AB角互補制度,保證每項工作落實到處、落實到崗、落實到人;對于財政部統一部署的專項核查,按照對口處室牽頭、兄弟處室支持的方式,營造全辦聯動、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保證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圍繞重要事項,突出監管重心。強化對部門預算、轉移支付等重要事項的監管。部門預算監管中從被監管單位三定方案入手,在全面了解人員、資產、財務等信息基礎上,以銀行賬戶年檢、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預算為抓手,重點關注基本支出中的定員定額標準、項目支出是否存在被擠占、挪用等情況;轉移支付監管中選取基礎建設、農田水利、民生工程等重要資金,重點關注申請依據是否充分、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合理、支出績效是否提高等方面,并逐漸探索擴大轉移支付監管范圍的有效手段,從而加強監管重點,突出監管特色。
圍繞關鍵環節,提高工作成效。一是溝通渠道環節要順暢,對新增或者調整的監管事項由各處室第一時間向部機關業務聯系人進行請示,明確文件背景,掌握政策導向,找準監管定位;二是工作方法環節要合理,審核審批類要求被監管單位資料申報及時、手續齊全、真實有效,并按照要求及時上報審核結果,監督檢查類做到證據充分、底稿明晰、定性準確,并且充分考慮反饋意見;三是基礎信息環節要牢固,按照要求建立臺賬并定期整理,同時關注地方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情況,不斷夯實工作基礎。
圍繞焦點熱點,深入開展調研。調查研究是反映地方實際情況的有力支撐。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預算監管工作方式方法也相應隨之調整。遼寧專員辦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將財稅體制改革和重點民生政策作為切入點,結合預算監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靜下心、俯下身的姿態積極應對、全面思考,同時深入一線、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從將國家政策和地方實際相結合的角度,努力形成依據足、分量重、情況實的調研成果并上報,為財政部提供決策依據的重要參考,促進各項財政政策落實到位。
(張 雷)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預算信息公開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管。把預算信息公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工作規劃和方案,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規范工作程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加強溝通配合。建立健全預算信息工作溝通協調機制,加強與市人大相關機構的溝通和財政與編制公開辦、監察、審計等部門的協調。完善預算信息公開工作規程和保密審查機制,規范審查程序,落實審查責任。
三是夯實公開基礎。按照鐘祥市政府關于預算編制和執行的要求,夯實預算編制基礎,增強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強化部門預算執行約束。
四是強化公開責任。建立健全預算信息披露機制,按照職責分工,履行預算信息工作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預算信息公開載體建設,規范預算信息公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程序。各業務科室緊密聯系對口預算單位,加強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預算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問題。市財政與編制公開辦強化督導和檢查,做好上下銜接。
(張大定 許洪兵)
一是領導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充分認識開展民生專項資金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定專人負責,配合檢查人員做好相關工作。
二是明確檢查目的。開展民生專項資金檢查的目的旨在強化對專項資金的監管,確保民生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發現和糾正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嚴肅紀律、確保質量。檢查要求認真仔細,深入透徹,嚴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對檢查情況要全面如實地報告,不得弄虛作假、瞞報、漏報。
四是糾防并舉,建章立制。通過專項檢查,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民生資金監管制度,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完善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馬慧玲)
一是打造“三大平臺”,廣泛收集民意。在村內設立公示欄開放平臺,在公示無異議的基礎上,通過“一折通”內網系統錄入發放清冊數據,通過財政內網將數據傳輸到金融部門予以發放。在各鄉鎮財政所便民服務大廳設立涉農資金發放“一指通”觸摸查詢屏。創建“東海縣民生資金監管公開平臺”,通過外網形式公開涉農資金發放信息。上述三個平臺滿足了不同群體的監督需要,便于多渠道收集民眾意見,為及時發現并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建好“三支隊伍”,就近發現問題。重點抓好鄉鎮財政、農經及村級監督三支隊伍建設,每個鄉鎮財政所配備1—2名資金監管專管員,鄉鎮農經站統一實行村賬鄉鎮代理辦法加強資金監管,每個行政村都成立了由3—5人組成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并指定專門人員做好資金監管相關工作。上述三支隊伍常年扎根鄉村基層,充分發揮了就地就近監管作用。
三是建立“三大機制”,確保群眾滿意。結合項目工程進度建立了人員約談機制。通過約談監理單位,及時掌握惠民工程項目施工進度。通過約談施工單位,督促施工進度,確保如期完工。通過約談鄉鎮財政所長,不斷加大資金監管力度。通過約談和溝通,解決了現實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快了項目工程進度,保證了財政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群眾滿意度大大提高。
(楊文軍)
為切實提高財政內部管理和依法理財水平,規范財政制約機制,近日,安徽省黃山市財政局印發了《黃山市財政局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標志著全面啟動內部控制工作。
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強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規運行的總要求,將內部控制作為財政管理的全過程、全領域加以推進,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注重防范業務風險和廉政風險,逐步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內部控制委員會由局長任主任,黨組成員、國資辦副主任、正副調研員任副主任,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并下設辦公室在監督檢查局,在各科室單位設置內控管理崗和內控管理聯絡員,確定各科室各單位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制定各類專項風險管理辦法,擬定各科室單位內部控制操作規程。綜合采用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控制、授權控制、歸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統管理控制等方法加強內部控制,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規范有序、務實高效的內部制衡機制。
局內控辦將組織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內控薄弱環節、查找原因、堵塞漏洞。針對各類風險防控中存在的問題,跟蹤整改落實情況,強化檢查結果運用,有效保障財政管理活動合法合規。
(潘南峰)
一是破阻力,盤活財政存量見實效。財政存量資金在當初安排時均有政策依據和合理合法性,涉及相關部門的利益。自2014年10月以來,湖北省荊門市財政局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力破各種阻力,在報請市政府同意后,先后3次對財政存量資金區分情況、分門別類地進行了全面的清理盤點,對已過項目建設時限和長期“趴”在賬上不動的政府性基金等進行了清理、歸類整合。截止2015年4月,荊門市本級清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達12.1億元。盤活財政存量中整合統籌占60%。目前,正在組織力量對預算單位存量資金進行清理盤點。
二是勇創新,構建扶持產業發展新模式。荊門市財政局在廣泛學習調研的基礎,率先建立起了產業發展基金管理制度,今年先后起草并提請市政府出臺了 《荊門市市級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荊門市政銀合作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等,實現了由過去財政對企業小打小鬧式的項目直補向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金融資本和企業資本有效“合作”的大手筆扶持企業發展的新模式的跨越。通過統一的基金平臺,放大財政資金功能,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合作支持企業發展和園區建設,使之成為利益共擔的合作伙伴。
三是巧調度,財政間歇資金投入安全高效。1—5月,荊門市各級財政部門,組織調度,財政間歇資金20多億元,支持縣域工業產業和小城鎮建設,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不足的困難,為企業生產發展送來了“及時雨”。財政間歇調度資金,通過銀行比照放貸模式投放,采取一定的質押等形式,將企業納入銀行征信系統管理,既確保了資金使用安全,降低了財政直接投入風險,又及時解決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近年來,荊門財政部門還籌集財政間歇資金11.5億元,通過政銀合作方式放大銀行對企業融資,通過注入投資擔保公司資本金和周轉金等方式,為企業融資提供支撐,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進作用。
(蘇紋葆)■
(本欄目責任編輯: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