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王 喆,龔慕辛,王滿元,翟永松,賀 蕊,仇 峰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中藥藥劑學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研究與實踐
李靜,王喆,龔慕辛,王滿元,翟永松,賀蕊,仇峰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中藥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對于高素質的中藥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將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納入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訓硬件條件、師資隊伍和管理制度建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設計,完善實訓效果評價體系,在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及綜合素質方面做出有益嘗試。
中藥藥劑學;仿真生產實訓;實踐教學
中藥藥劑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必修課和核心專業課,是知識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具備能夠從事制藥行業現代化生產的實際工作技能。學生從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到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將二者有機結合。同時,隨著我國制藥行業的飛速發展,醫藥企業不但需要懂得專業理論知識的人才,更需要能使用大型生產設備,懂得生產管理,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復合型人才[1],這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鑒于中藥藥劑學的教學內容與藥品工業化生產以及醫療用藥實踐密切相關,為滿足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實現學科培養目標,在教學中必須將中藥藥劑學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重視與藥品生產實際聯系密切的生產實踐教學。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制藥企業陸續進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生產管理要求非常嚴格,藥品生產涉及衛生標準、員工崗位責任、配方保密、產品質量和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因此學生很少有機會到制藥企業從事生產實踐或參觀學習,僅通過課堂上觀看與制劑生產相關的視頻進行學習。各大院校雖然積極進行基礎實驗課的改革,從各方面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但是由于醫藥院校藥劑學教師大多從事教學和基礎科研工作,存在生產實踐經驗少的問題,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與企業崗位需求相對應的實踐能力[2],直接影響了藥劑學實踐教學的效果,嚴重影響到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藥學工作的能力[1]。怎樣盡快解決這類問題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關鍵。
參考兄弟院校相關教學改革經驗[3-6],我校在本科中藥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獨立設置了40學時的中藥藥劑學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積極探索生產實訓教學規律,進行中藥藥劑學教學改革。將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納入實踐教學體系,在模擬的真實生產環境,即符合GMP生產標準的固體制劑車間、液體制劑車間、公共生產區以及質檢區中進行實踐教學。學生在仿真生產實訓車間上課,可以了解制劑設備的結構、原理、使用和維護方法,初步掌握制劑設備的操作技能,熟悉常見制劑生產工藝流程,學習綜合設計和制備制劑的過程,加深對GMP的認識,增強藥劑衛生觀念,提高了分析和解決藥品質量問題以及綜合管理的能力。通過仿真生產實踐,將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融會貫通,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及綜合素質。
2.1硬件條件
仿真生產實訓車間既有單元操作的生產設備,又有先進的仿真生產線和規范的管理模式,是集科研、實驗和模擬生產為一體的實訓場所。制劑實踐教學所需要的仿真儀器設備等要購置齊全,如建設固體、液體制劑仿真生產線,配備質檢室等,以便學生進行仿真操作訓練。實訓場地、儀器設備、制劑原材料等所需資金可申請國家課程建設經費,亦可吸收企業或個人贊助資金等。如果學校沒有條件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可與制藥企業及其他同類院校的仿真實訓中心建立合作關系,整合地區性教育資源,依托校外的仿真生產實訓車間開展實訓課程,確保實訓的時間和質量。
2.2師資條件
參與指導實訓的教師必須具備熟練的生產設備操作技能、系統的實訓教學方法及實訓教學管理經驗、必要的崗位操作規范、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施教能力。為彌補本校師資力量的不足,我校借助于“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模式,聘請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工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與本校的專業課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制訂“教、學、做”三者合一的教學方案,編寫教學大綱及操作性強的實踐教材,共同指導學生的實訓操作。這種“雙師型”師資團隊模式解決了本校專業課教師實踐經驗不足、難以順利指導學生實訓的問題,既保證了實訓教學的有效開展,又為校企間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7]。
2.3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訂仿真生產實訓車間管理制度。實訓車間具有真實的藥品生產環境,管理制度可借鑒優秀企業車間的管理辦法,既能保障實訓扎實有效開展,又能使學生感受到真實的生產車間氛圍。其次要明確對專兼職教師的工作要求。嚴格要求專兼職教師,使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照課程計劃共同完成實訓教學工作。
2.4軟件條件
利用信息技術開發“中藥制劑仿真生產實訓”軟件,對制劑生產設備、生產場景進行三維模擬。在參與實地生產實踐之前,指導教師和學生在虛擬網絡空間進行中藥制劑生產實踐等仿真互動,可完成教師授課、學生自學、綜合考評等多個教學環節,為參與實地生產實踐做好準備。虛擬的生產場景雖然與真實場景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在沒有條件進行實地生產實踐的情況下,仿真模擬軟件也是較好的輔助學習工具。
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的實施要有周密的教學設計,只有做好教學設計,才能保證教學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學設計包括實訓課程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的設計。
首先,在前期中藥藥劑學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學習實訓課程理論知識,教師根據具體劑型選擇相關的生產錄像視頻,在指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現代化藥物制劑生產設備、車間管理制度及各崗位操作基本要領。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仿真軟件模擬生產環節,使學生對制藥企業現狀、制藥行業崗位設置及GMP操作流程有初步認識和了解,對生產技術要求及藥物質量控制標準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做好仿真生產實踐教學設計。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按照設計—預習—操作—矯正—評價的順序,層層推進教學。具體來說,實訓前教師設計重要設備的實訓題目,安排學生分組預習,并將內容問題化,如高速旋轉壓片機的實訓模塊,要求學生預習后寫出標準化崗位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等,包括壓片崗位操作法、旋轉式壓片機標準操作規程、旋轉式壓片機清潔標準操作規程、場地清潔標準操作規程以及設備安全使用及日常保養注意事項等,經教師審閱指導后,學生按自己設計的實訓內容進行操作,記錄實訓數據,發現問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糾正,認真書寫實訓報告,最后由教師講評和學生間互評。
4.1單元模塊操作實訓
基礎單元操作包括固體藥劑的粉碎、篩析、制粒、干燥、壓片、包衣、包裝、質檢等模塊;液體制劑的配料、過濾、檢驗、灌裝、封口、滅菌、質檢等模塊。結合具體環節穿插GMP車間的規范要求,如生產前確認記錄、生產記錄和清場記錄的填寫,更衣、洗手、稱量操作、車間物料的發放、生產區域衛生及消毒要求等。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先安排15~20分鐘的時間由學生現場陳述實訓方案,包括實訓目的、實驗材料、設備操作方法和要點、質量標準、注意事項等,再由教師補充和提問,全班學生互動討論,做到對實訓過程、原理、方法心中有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有意識地采用問題式教學法,例如在進行壓片機實訓時,教師有意改變壓片機的片重調節器、出片調節器、壓力調節器的位置,設置障礙性問題,或從黏合劑的種類、用量、顆粒的大小和硬度等方面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通過解決障礙性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
4.2綜合設計性實訓
在學生感受實際工作環境、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之后開展綜合設計性實訓。要求學生利用實訓車間條件設計綜合實訓題目,按照生產操作流程完成探索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訓工作量較大,如果沒有團隊合作和合理的分工很難完成實訓內容。因此,采用10人為一組,并選出一人擔任組長的方式,組織學生認真復習理論知識,分組查閱文獻,在教師的引導下擬訂制劑的處方、設計工藝流程、制訂質量標準、細化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全面模擬藥品生產的全過程。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組內學生擔任不同的崗位角色,完成文件記錄、制劑制備、質量檢驗、安全保障、清潔清場等任務,力求真實地模擬生產崗位的工作內容。這種綜合設計性實訓是一種主動性、探索性的教學,學生將制劑處方設計、工藝、質量控制等相關環節作為一個系統考慮,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去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學會有效解決制劑研究、生產全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宏觀掌控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仿真生產實訓教學的環節多且復雜,既有團隊合作,又有獨立創造,因此除了制訂完善的管理制度外,科學評估體系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采取過程評價和定性評價模式,注重評價的多元化。不以單純的實訓報告質量作為評價依據,應關注學生實訓的全過程,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實訓的主動性、基本生產技術的掌握程度、操作規范性、設備的調試與維護能力、綜合實訓方案設計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情況,回答、提出及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除教師評價外,學生也參與評價。此外,實訓結束后要求學生書面總結實訓過程中的認識以及不足,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體會和反饋意見,并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便有針對性地分析實訓教學的效果、能力培養情況等。只有不斷完善評估體系,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從教師評價結果來看,仿真生產實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認真學習設備操作規程,積極參與綜合設計性實踐,企業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對2011級中藥班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95%的學生認為仿真生產實訓課程能促進對制劑生產的總體掌握,90%的學生認為能促進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實踐證明,開展中藥藥劑學仿真生產實訓課程,不僅能使學生學會中藥制劑技術,而且能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藥劑學知識的重要性、實用性和創新性;學生通過團隊學習,體驗到了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生自主設計實訓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等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將仿真生產實訓課程納入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中藥藥劑學課程新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有利于實現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長遠目標。
[1]張宏梅,崔佰吉,張秀榮,等.藥物制劑設備與車間工藝設計的教學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0):177-179.
[2]羅堃,彭買姣,嚴建業,等.新形勢下的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藥學教育,2012,28(4):44-47.
[3]潘林梅,婁兆文.高校中醫藥院校藥劑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22-23.
[4]秦冬梅,陳韓英,李樂.中藥學專業中藥藥劑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47-48.
[5]王秀麗,劉勇,艾璐,等.中藥藥劑學中試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中醫教育,2010,29(2):36-39.
[6]王英姿,杜守穎,賀葵邦.強化實踐教學 培養中藥藥劑學應用型人才[J].齊魯藥事,2012,31(1):54-55.
[7]張欽德,沈偉,梁偉玲.高職院校“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14-16.
G622.3
A
1671-1246(2015)12-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