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網站3月15日文章,原題:印度需要向中國學什么 印度總理莫迪正計劃在5月底前訪華。這次除討論中印邊境問題、重新開放陸上絲綢之路并打造其海上版本外,莫迪還應花些時間研究中國的居民再安置和污染治理模式。
隨著新德里加大力度促進增長,這些問題只會變得更重要。例如,印度政府正在規劃6個工業走廊,其中,德里-孟買工業走廊將影響1.8億人。建造這些走廊將需購置大量土地和搬遷眾多人口,印度重新安置這些失地民眾的努力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莫迪應研究中國的再安置政策。一份為世界水壩研討會報告準備的文件顯示,中國的小浪底項目有許多可供借鑒之處。中國的開發性移民政策將再安置計劃與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融為一體。因此,中國除提供工業崗位,還能提供技能、低息貸款、培訓、經濟作物種植和其他援助措施,以便被安置民眾能夠參與到當地經濟中。
與此同時,印度超越中國的心愿已至少有一個變為現實:如今新德里的空氣污染比北京更嚴重。除提高車輛尾氣排放標準外,中國還準備征收擁堵稅。某些地方政府實行汽車牌照搖號和單雙號限行等措施。此外,北京推出“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2013年以來被關閉的污染工廠已達663家。從新德里、班加羅爾到瓦比、金布爾,各個印度城市都應推出并貫徹類似計劃。
中國故事并非僅限于科技、軍事實力和龐大消費群,還與落實能夠改善中國民眾生活的政策和法律有關。我們看到,中國人已了解那些降低人類生活和環境標準的經濟增長毫無意義。印度需要奉行實用主義,以吸取中國人已從其錯誤中學到的教訓。▲
(作者薩米爾·拿撒勒,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