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菁
“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這是古代哲學家對數學美的一個高度評價。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起源、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但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現實卻不容樂觀,文化性的缺失成為數學教育價值失落的重要原因。在關注生命,關注人的發展,提升人文科學的教育理念漸入人心的今天,在數學中滲透人文教育被越來越多的老師重視,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文化研究也正在悄然興起。本文就在數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打造“最美課堂”談一點膚淺的看法和體會。
一、充分利用閱讀材料,角度多維閃現人文之魅
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以介紹本單元中的數學知識史、某些定理的由來、相應的數學知識等內容為主,材料豐富,可讀性強,同時也包含了許多數學哲理,我們應充分利用閱讀材料來培育數學人文精神。
如在推導“圓的周長”這一課中,人教版教材就安排了如下閱讀內容:“約2000年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這項偉大成就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數值的時間,至少要早1000年。現在人們用計算機算出的圓周率,小數點后面已經達到上億位。”
我國古代人民有關圓的探索與發現,讓孩子們嘖嘖稱贊,他們為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成就而驕傲,這樣潤物無聲的愛國主義教育日積月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概括24字中的“愛國”二字就自然根植學生心中了。同時這短短一段話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孩子們一下課就拿起手機到“度娘”上搜索圓周率小數點后的第一百位、一千位是多少,還有的同學利用網上學到的記憶技巧,競賽似的背起了圓周率小數點后的一百位。雖然此時孩子們的行為或許對于數學思維的促進、對于數學成績的提高毫無裨益,但我卻在一旁會心欣賞,因為這是孩子們學習興趣被激發的最好佐證!
課本中閱讀的取材多元,我們應找準角度激發學生興趣,讓數學的人文之魅充分閃現。
二、搜集數學家的故事,感受數學知識的探索之魅
數學家的故事,既能讓學生領略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讓學生受到科學精神的陶冶和浸染,特別是磨礪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形成經得起成功和失敗雙重考驗,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努力養成熱情、認真、求是、求實的良好的學習態度。
我在上“體積與體積單位”一課后,給孩子們講了阿基米德巧辯皇冠真偽的故事。學生聽了故事后,對物體的體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也成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還引導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找古今中外數學家的童年故事及他們嚴謹治學、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跡,然后利用自習課進行交流或者進行故事比賽。現在的小學生,收集信息的渠道特別多,因此故事的內容也相當豐富。通過故事比賽,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多種能力,更值得肯定的是讓他們獲得了一種精神動力。例如當學生聽說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時,躍躍欲試;當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了解到歐拉在孩提時代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后來經過努力卻成為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后,信心倍增……這些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之魅,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大大增強。
三、積累相通素材,傳揚數學的藝術之魅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應盡可能地搜集與數學相通的素材,以數學學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例如生活中的對稱美、人體中的黃金分割、詩詞中的數字美、數學公式的簡潔美……讓學生在感受數學美、欣賞數學美、再現數學美的同時,產生創造數學美的沖動和欲望。
如在數學拓展課“有趣的乘法算式”中,我先出示了一首回文詩:“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孩子們一讀,馬上有“小機靈”發現這首詩正著讀、反著讀完全是一樣的!正當大家為這個發現驚奇不已的時候,我又出示:3×51=153,6×21=126,4307×62=267034,9×7×533=33579…這些算式,孩子們一看,誒,這些算式與剛才的詩歌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從而揭示:這樣回環往復都能誦讀的詩叫做回文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有的是能順讀倒讀,有的能上下顛倒讀,還有的能斜讀,只要循著規律讀,都能讀成優美的詩篇。孩子們聽得入神之際,我再追問:“那么像這樣等號左邊的數字排列順序正好與右邊相反的算式我們可以叫它——”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回文算式。
真好,在這樣文史之美和數學之美的和諧統一的導入中,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數學不僅僅是數字,它更是藝術。實際上,在沒有被表達出來之前,大多數數學觀念不是建立在邏輯的基礎上,而是直覺與美。那就讓我們像欣賞藝術一樣欣賞數學吧!
數學充滿著人性因素,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現代數學教育應充分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在文化層面上找回失落的數學教育價值,這是新課程賦予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的職責。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可以相信,在數學文化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心智將會不斷得以滋養,才干會不斷升華,人格會不斷地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李萃茂,劉洋.淺論數學教育的人文之美.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