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不是每一朵花開過以后都被人稱贊,但當你走近它、了解它以后你會發現它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不是每一顆種子都有同樣的生長過程和環境,只要你細心培育,在經歷風吹雨打后都會讓你碩果累累;世間萬物皆如此,人亦如此。做幼教事業的我們視可愛的孩子為小天使,何為天使?我們可以用幾個詞語來解釋一下,“翅膀”“自由自在”“純潔無瑕”,有的長著創造力的翅膀,有的長著想象力的翅膀,有的長著藝術能力的翅膀,有的長著邏輯的翅膀……可以說每一個小天使都各有所長,但是縱觀一些社會現象,還有多少小天使的翅膀還在?作為專業從事幼教的我們決不能成為剪斷天使翅膀的劊子手,而應有義務成為宣教者。
一、教師要有師德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離不開教師,每一位教師都是專業化培養的產物,都是經過系統有效的訓練的,再加上工作崗位的歷練,成長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不作為重點。大家都知道科技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驚人,一些關于幼兒教師體罰的事例層出不窮,讓人觸目驚心,靜下心來想想,一個詞語“失德”,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在斷了一百年以后,在當今社會得到了驗證,失“五德”失“人性”,所以教育的定位首先應該放在“德”與“愛”上,“德是才之師,才是德之資,無德行難遠,無才立難實”,德才兼備可謂師德修養。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范,也是教師人格特征的體現。人們常說:“幼兒就像一張白紙,你怎么教他們,他們就怎么學。”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特別是作為幼兒啟蒙教師的我們,更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可以后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一個具備良好師德品質的教師才會發奮努力,克服困難不斷進取,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增強。相反,假如一個老師沒有良好的師德,就難以具有和保持高強的教育技能,就會失往動力和方向,甚至失去作為教師的資格。
二、要熱愛和尊重每一位孩子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教育好幼兒。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以說,教師是除了家長外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同等的,一視同仁、不帶任何偏見。我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更需要了解其內心,善于傾聽他們的想法,才能更好地與幼兒溝通交流。融洽的師生關系會讓幼兒在心里感到安全,這時幼兒才會大膽地在活動中表現自己、發揮自己。可見幼兒教師的德性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定位立足于孩子本身,教師還應在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規律上,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教師只有因人施教,促使每一個幼兒在各自的不同水平上都能得以進步,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可以綻放,要學會靜聽每一朵花開放的妙音,《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我們又何妨不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在俗世的回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三、做好教育評價
教育評價在我們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育評價在幼教中難以體現,畢竟學前教育和義務階段的教育不能相提并論,
有一年,世界聯合書院錄取了一個學校油印工的孩子,而不是校長的孩子,當今社會不需要被包裝的孩子,剝開華麗的包裝外表,也許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類人,只有靠自己真實的努力才能筑就以后的輝煌!蘇州中學學業測試水平在后10%的孩子卻以全額獎學金被錄取,因為他們有做社會志愿者的經歷。這說明什么?孩子的學習不僅局限于掌握多少課本知識,懂得多少物理、化學的深奧與它們本身帶給我們的驚喜,重要是要走出家門、校門感受民生,感受社會各類人、事、物的最本質的形態是什么,體驗生活帶給人們的喜、怒、哀、樂,了解各類人群的需要。比如前往敬老院,探望社會上最需要陪伴的群體;利用假期和家長走進偏遠的大山深處,看看窮鄉僻壤里的孩子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對于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來說也許在離開父母幾天后會被餓死,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做飯,有多少孩子上了大學才學會自己洗衣服。
我特別欣賞蘇州教育局顧局長的“立德樹人”的想法,中華傳統文化是不能被拋棄的,是值得我們推崇的,什么時候我們的教育能把“德性”作為評價一個好學生的標準之一,就是作為評價中的一小部分也可以。在這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的幼兒教育不以分數來評價,我們所做的就是從小教育孩子懂文明、守規矩、講信用、愛生活、有禮貌,學“五德”,我想把最基礎的做人所應該學的學好了,孩子就不會成為只會學習的學生。正如顧局長所講,我們的學校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世界眼光和國際理解。
參考文獻:
陳敏.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J].師道,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