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仙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我為什么說“‘我的課堂,學生做主”。大家都知道,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過程的調控、教學手段的使用等等主動權都掌握在老師的手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點撥者、參與者、指導者,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只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才能充滿活力、才有生命力!在課堂中只有把學生的各種感官都調動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才能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以我說,“‘我的課堂,學生做主”。
今年五月份我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三角形分類。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對“‘我的課堂,學生做主”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就這一課的課前構想與大家分享。
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于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學生對圖形的分類來加強對各圖形特征的理解,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觀察—推理—驗證—歸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我想著重說說“三角形分類的探究”和“猜三角形游戲”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構思。
在要求學生分類的環節,初始的設計是放手讓學生去分類,可以按自己的標準給三角形進行不同的分類,我想這樣也許可以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可是根據教學進度,“三角形”這一知識學生還沒開始系統的學習,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僅僅是來源于生活經驗。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知識經驗,因此我預測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1)找不到分類的標準;(2)即使按邊分或按角分,方法也許各有不同,可能有分兩類的,有分三類的,或有其他更多而又無序的方法;(3)或許會出現有的學生把角和邊的不同標準放在了一次分類中等等。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在教學方案預設中確定這一環節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幫扶學生有序、科學地探究“三角形的分類”這一知識,采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匯報展示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分類”。我想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按角分類的探究活動結束,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應該有初步的印象,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類三角形的特征?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快地判斷一個三角形屬于哪種類型呢?在突破這一重難點的同時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這些是我在教案設計中考慮最多的。通過學習和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游戲”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我設計了多個游戲:比如“我報你畫”(說一類型三角形畫出來)、“我說你猜”(說出三角形的特征猜類型)等等,這些游戲趣味性不強而且不能使學生加深對各類三角形特征的理解。這些游戲都被我否定了,我想:判斷三角形類型的最簡便方法是什么呢?看三角形最大的內角。三角形的共性是至少有兩個銳角,如果知道一個三角形兩銳角能判斷出三角形的類型嗎?知道一個呢?因此我設計了猜三角形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必須應用所學的各類三角形的特征這一知識,在游戲中學生的想象力、多種思維能力將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感受思辨帶來的智慧火花的碰撞。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最后,我想說說這節課教學手段的應用。這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將媒體、教學具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求達到教學最優化。
雖然是一節課,但我將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我相信“‘我的課堂,學生做主”。一定會讓學生走得更遠、走得更快、走得更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