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成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可是,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作文教學是教師的一大難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老師花了很大的精力指導作文,學生仍然是望而生畏。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更不容樂觀,究其原因,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學生視野不夠開闊。那么,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怎樣克服困難,上好作文課是一項需要研究的課題。
農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孩子們在這里才能看見蔚藍的天空,才能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把自己的內心感受描述出來。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泉源,文章就是溪水,泉源只有豐富不枯竭,溪水才會活潑自然地流個不停,豐富習作素材是學生個性表達的基礎,農村自然生活是學生寫好文章的源泉。其實,我們的農村孩子作文題材非常廣泛,隨時隨地可見,新課標要球:“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引導善于捕捉熟悉的材料,選擇學生熟悉的話題:田野中的莊稼、田邊的小草、池塘里的小魚、圈中的牲畜等等,然后對這些素材進行歸納、提煉,付諸筆端,就構成篇篇真實情感的文章。羅丹曾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币虼耍趯W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常常帶領學生到田間地頭搜集素材。例如我們的農村田野美麗可愛,這是學生寫景最好的題材:小麥、水稻、油菜、玉米、大豆……各具特色,它們的形狀、顏色、生長過程特點各異,隨著時間變化構成一幅又一幅畫卷,這時,我就引導孩子們就地取材,帶領他們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孩子們感受這些植物不同時期的美麗。這樣學生就從他們熟視無睹、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挖掘到了自然的美景,他們就會把觀察到的現象寫入作文當中。再如新農村建設為農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舊房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洋樓”“四合院”“小別墅”,這些成為農村一道亮麗風景線,因此,我引導孩子們從農村新居積累素材,讓學生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描繪家鄉美,讓他們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農村作文教學更是困難重重,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知道廣闊農村是學生取之不盡的作文源泉,農村的景美、人美,教師應該引導農村孩子捕捉農村故事,讓我們的作文教學回歸農村。我相信,我們的學生定會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的農村作文教學定會有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