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蕾
摘 要:小學音樂課堂學生互動是指在和諧情境下,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對話的動態過程。教師要營造精彩的互動氛圍,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課堂高效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音樂知識,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精彩不斷。
關鍵詞:學生互動;高效課堂;問題導入
一、靈活創設情境,點燃互動之火
1.問題導入,讓口動
導入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開場白,它起著醞釀學生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教師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教師去哺育。音樂教師要依據文本,兼顧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在上課伊始就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產生迫切的探究欲望,誘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讓學生感到音樂學習特別快樂,從而主動去討論、親近音樂。如:音樂欣賞《小白船》時,教師先出示掛圖,讓小學生欣賞畫面,教師講故事,介紹“中秋節”賞月的習俗,讓學生初步了解樂曲的內容。教師及時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小朋友坐著船要干什么去?小船為什么會在天空中?這樣的提問讓學生積極動口回答問題,然后教師趁機導入新課。請大家欣賞《小白船》,學生邊聽邊用身體左右擺動,做劃船的動作,表現出樂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的意境美。這樣的課堂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課堂生機勃勃,精彩不斷。
2.趣味想象,讓心動
音樂不是無情物,教師不是無情人。音樂教師一旦走進課堂,就是一個鮮活的人,就是情感的化身。教師想要讓一堂課音樂課充滿激情,首先要迸發自身的活力。教師在課前制作一些小學生喜愛的教具,做動物、音符的頭飾,美麗的“花朵”,也可以制作“活動”的教具。運用這些教具把學生帶入色彩繽紛的音樂世界,不斷開闊小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知音樂的魅力。如:百鳥樹林中鳴叫,你聽了之后感覺到愉悅,還是清新?能不能聯想到此時此刻山中行旅的心境如何?大雪紛紛揚揚地下著,偶爾聽到幾聲鳥鳴,雪簌簌地下著,你又會想到什么?這些想象并未告訴我們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學生的各種音樂情緒,體驗快樂、興奮、滿足。從趣味想象中學生隨音樂自己用心去創編舞蹈動作,邊唱邊動,興致勃勃,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動作的創編中,無論是旋律還是節奏都做得非常準確,用心去感悟。
二、體驗課堂快樂,感悟互動魅力
1.學唱歌曲,和諧互動
音樂是情感的體驗,高亢、明快、節奏活潑的樂曲使小學生快樂的手舞足蹈;低沉陰暗、節奏緩慢的音樂讓學生傷感。教師用謎語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唱歌興趣。讓學生會唱動聽的歌曲,在音樂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如:《大白象》是一首深受小學生喜歡的歌曲。學唱之前,教師出示謎語:眼睛彎彎圓又亮,鼻子長長彎又翹,耳朵寬寬像蒲扇,身體肥胖腿粗壯。教師邊畫邊說,你們能猜出來它是誰嗎?(大象)學生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躍躍欲試,急于想學唱歌曲。那就贊美大象吧!請大家一起跟著音樂唱一唱、演一演,把你內心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吧。學生很認真地學唱歌曲,唱完后,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想改編歌詞內容,因為我家有一匹大馬,我想歌唱大馬。”聽了孩子真誠的話語,教師鼓勵大家可以改一改、唱一唱。學生小組合作,把自己改編的有關動物的歌曲唱出來,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2.聽畫結合,完美互動
聽畫結合就是把聽音與繪畫巧妙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綜合性音樂教學方法。畫來源于聽到的信息,聽作用于畫的技巧。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小學生的繪畫技能,發揮他們繪畫的長處,進行聽畫訓練。音樂也能夠表現物體的色彩,音樂形象能引起欣賞者對某種色彩的有效聯想,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悟藝術的魅力。如:教學蘇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四季童趣》一課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描繪“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四幅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來描繪四季的不同景色。在小組里創編動作,按季節學生合作表演,從版畫中體會動作,然后再學唱歌曲。欣賞器樂演奏,當歡快、優美的圓舞曲出現時,孩子們會自然想到溜冰場盡情馳騁的歡樂。頭腦中立刻出現一片銀裝素裹的色彩,讓學生把已經感受到的色彩用線條勾畫出來。在音樂的感召下畫出春天的生機勃勃,先天的百花爭艷,秋天的果實累累。用色彩繽紛的畫面,把音樂和色彩相映成趣,融圖畫和音樂為一體。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互動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讓音樂課堂變精彩無限!
參考文獻:
李翠俠.融入情境,學會欣賞: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