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習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內驅動力,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通過文獻法對小學數學學習主動性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對部分重點文獻進行下載研讀,再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激發內動力、創設和諧氛圍及構建獲取成功機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關鍵詞:內動力;成功體驗;教學氛圍
音樂、體育和美術是我國小學學校教育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三門,其對于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運動技能掌握、審美心理培育、創造能力培養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等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內驅動力,對其有效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分析小學體音美教學特點,主要表現為“動手、動口、活動為主”,依據這些特點,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小學老師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借鑒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和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討論:
一、從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激發入手增強主動參與興趣
音體美不僅僅是小學教育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與載體。長期以來,小學音體美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這樣的怪現象:學生喜歡唱歌,卻不愿意上音樂課;學生喜歡踢足球,但不喜歡上體育課:學生喜愛卡通漫畫,卻不喜歡上美術課。那么,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變成這樣,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的教育出現這種現象?本文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參與的興趣,我們的教育抹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布魯納曾在心理研究成果中指出:激發學生的學習,最好的策略就是讓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因為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為之努力的欲望,最終演變成行為。
興趣理論中有一個關于人的興趣穩定的理論,主要是說興趣穩定性越高越有利于激發參與行為的產生。而影響一個人興趣穩定程度高低的因素有世界觀、理想以及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樂趣。事實證明,當興趣出現不穩定現象時,其參與者將不會長期地進行一種行為活動。換句話說,一個興趣變化無常的人,其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古今中外科學家身上得以驗證,因為,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共同特點:較持久的興趣穩定性。為此,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講,我們必須依據音體美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堅持吸引性、趣味性及針對性等原則,從教學的細節處入手,打破舊的心理平衡,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興趣穩定性。
二、從和諧教學氛圍與成功體驗入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教育實踐證明,當學習環境輕松愉快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隨之高漲,進而對所學知識就會表現出濃厚興趣。這說明和諧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每一名學生的內心都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同情與關愛,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表現出對學生抱有期望,而這種期望又能通過教師的態度、表情、行為恰當地傳遞給學生,那么學生必將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任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給教師積極反饋。這也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
另一方面,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也是激發學生后續參與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文認為給學生成功的期待與成功的機會是應該高度關注的方向。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表現出的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與推動力,能夠將學生的潛在力量加以激發。為學生提供獲取成功體驗的機會是最為直接獲取成功的捷徑,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分層教學,以不同的目標要求學生完成,通過精心設計練習與分層作業布置,為學生構建獲取成功的平臺。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不止文中所述的幾點,更多更有效的策略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加以總結、加以驗證。對于已經得到驗證的一些策略,我們也要通過自己踐行加以選擇性的運用,因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參考文獻:
[1]陳平,朱敏.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的實驗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
[2]于殊婧,李衛紅.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行動之研究[J].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