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忠文
新課程教學思想直接沖擊著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與質疑能力成為關鍵。下面,筆者對小學數學a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一、有效地應用概括延伸
在結束教學課程之前,為了彌補教學中的不足,為了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師需要有效地借助概括延伸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給學生留下相應的空間與時間進行質疑。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概括的時候,應啟發學生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內容進行質疑,以使學生在質疑中解決自身的疑問,并且教師還能夠與學生以往學習的有關內容進行聯系,以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數性質有關內容的時候,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質疑,其中,一部分學生質疑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也有一部分學生質疑分數的分母和分子同時除以或者乘以相同的不是零的數時分數值大小不發生改變,而教師借助教學課堂上的概括延伸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地學習與把握分數的有關知識,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二、創設相應的問題教學情境
為了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需要實時地創設相應的問題教學情境,激勵學生質疑問難,以使學生從以往的機械式學習逐步發展成為積極主動地探究。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教師能夠立足于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創設具備挑戰性、趣味性、新意的問題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地思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5的倍數的特點的時候,通過游戲進行有效導入,創設下面的教學情境:“同學們,下面我們要做一個快速答題的游戲,請大家隨意說出一個數字,不管有多大,我都可以迅速地說出它能否被5整除,倘若不能,那么我也知道余數是多少?”這樣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很多的數字,而教師需要判斷“能”或者是“不能”,一些學生還寫出了很長的一串數字,而教師卻可以迅速地回答學生,這樣,在重復性地驗證之后,教師的回答都是正確的。這個時候,學生會提出下面的問題:“這一系列數字的特點是什么?老師怎么計算得這么快?”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學習欲望,實現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數學課程的特點與學生的心理進行把握,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組織多姿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欲望,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尹吉紅.突破淺層認知 追求內涵教育:數學教學有效性個案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