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隨著中國政府計劃出臺措施滿足數以億計的老年患者需要,海外大批投資者涌入中國蓬勃發展的醫療行業。這一熱潮將使公司并購創造的價值超越大熱的互聯網行業。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人口激增,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的私有企業、國營企業和消費者在醫療保健方面的花費將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這一估值是目前水平的三倍。中國在2014年全面批準外資醫院的設立,進一步解除對藥品價格的管制,出臺政策加快對醫療設備的審批。
在這些因素的激勵下,許多投資者正在向中國的醫院、醫藥公司和醫療設備制造業投資。投資公司利用貸款投資和中國本地商業伙伴招聘醫生,并幫助加快規劃項目的審批。德太投資、黑石集團、馬來西亞綜合保健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國制藥商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入股中國醫療保健業。
據湯森路透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穩定發展,中國的醫療保健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年企業并購交易額將是2014年創下紀錄的185億美元的兩倍有余。僅今年一月,交易額就達到69億美元,加快發展的趨勢預示著今年醫療保健行業依然火爆。雖然中國的電子商務和因特網行業也在2014年創收豐碩,但仍以179億美元的價值低于醫療保健行業。
香港松領域資本聯合創始人史蒂文·王表示,他把70%的時間花在尋找中國的醫療保健業商機上,“在中國,這真是一塊和移動互聯網一樣熱門的領域。”亞洲最大的醫院運營商綜合保健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阿布·巴卡爾·蘇萊曼也表示,“中國市場巨大,我們不只要進駐北京和上海”。
但是,投資者們還將承擔醫院基礎設施薄弱、估價上漲及醫生缺乏的重大風險。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每一萬人中只有14.6名醫生,同樣的比率在澳大利亞是38.5,美國是24.2,巴西是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