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視角
卷首語 鏡像

人們照鏡子時美不掩、丑不遮,直觀到自我形象。但觀察中美兩大經濟體的鏡像,則并不是這樣簡單、直觀,而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關聯而互現。
這種相互鏡像表現在多方面。當人民幣升值時,美元貶值;當中國外匯高儲備時,美國赤字高負債;當美國高消費時,中國大量出口;當美國陷入次貸危機時,中國以8%~9%的速度增長;當美國經濟日漸復蘇時,中國卻面臨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等等。在經濟全球化程度日趨深入的情況下,中國也融入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既可受惠于市場經濟帶來的收益,也會受損于這一經濟模式固有的通病。機制運行的弊端會波及世界各國,彼此誰也難以獨善其身,更不可能竊喜“風景這邊獨好”。經濟形勢體現在中美之間,不過是時序上有差異,影響程度上有輕重,波及范圍上有大小而已。
重要的是,能通過互為印證的鏡像,充分看到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律。如產能過剩之必然,經濟高漲中之泡沫,周期性起伏之連續,等等。雖然科學技術進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延長經濟循環的周期;雖然宏觀調控措施改善了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也能緩解經濟失衡的壓力,但市場經濟模式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劣勢,是根深蒂固的,規律并不會改變。
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國的宏觀調控體現了一個“快”字,那么目前的宏觀舉措就要突出一個“穩”字。我們面臨的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不要低估了美國經濟的成熟度和自我修復能力,據聯合國預測,2015年美國經濟增長將為2.8%,遠高于歐洲的1.3%和日本的1.2%;也不要將人民幣與美元等量齊觀,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剛剛起步,而美元在國際上已涵蓋了結算、投融資和資產儲備各個領域。經濟復蘇帶動了美元走強,引至流動性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流美國。這在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向和流量中已初現端倪。從國內因素看,在我國實體經濟下滑的壓力依然如故的同時,股票市場卻“牛氣沖天”。要跟蹤M2投向的有效性,高度警惕流動性在金融領域“自娛自樂”。流動性脫離實體經濟發展需求自我服務,不僅會吹起和積累泡沫,而且會延緩經濟結構的調整,坐失提升經濟質量的良機。
互為鏡像的意義,在于通過審視對方而客觀地分析自己,檢視自己而準確地評價對方。往往他人之長是吾之短板,他人的曲折,也是我們可能遇到的坎坷或陷阱。游戲規則當棋逢對手,話語權靠的不是喊叫聲音大小,而是雄厚的實力。無論是挑戰對方逆勢而動,還是跟隨其后亦步亦趨,都需要診斷對癥你,知己知彼。

電子郵箱|zgwhl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