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學院 鄒 麗 王彥儒 馬小晨
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促經濟發展措施研究①
沈陽工學院 鄒麗 王彥儒 馬小晨
摘要:裝備制造業是行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度大的產業,某些技術裝備成套性強、協作配套關系復雜,本文闡述了產學研合作模式下,建立“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調節、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為技術核心”的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創新體系和路徑,以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 自主化創新能力
1.1 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十八大提出的發展經濟的重要任務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裝備的支柱性、戰略性產業,是實現工業化的基礎條件,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標志著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化水平、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進入新世紀后,國家更加強調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對振興裝備制造業、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都做出了明確部署,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五中全會都強調要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布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等支持性文件。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是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未來十三五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
1.2 是新型工業化進程的保證,符合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和實施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不斷推進裝備制造業的市場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和鼓勵自主創新,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水平不斷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科學作為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系統學科,成套性強、協作配套關系復雜,是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基礎和載體,只有實施自主化戰略、實現自主化過程才能真正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降低社會生產消耗水平和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最終加快新型工業化的全面推進,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首先需要裝備制造業的騰飛。
2.1 裝備制造業的涵義
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裝備的支柱性、戰略性產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行業進行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生產工具的生產制造部門,即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提供技術裝備的企業的總稱。屬于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融匯于一體的產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裝備制造業范圍廣、門類多、產品雜、服務面寬,其產品范圍包括機械、電子和兵器工業中的投資類制成品,分屬于金屬制品業、通用裝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裝備制造業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生產消耗水平和國民經濟整體效益。如何適應裝備制造業發展特點和規律、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2 裝備制造業自主化的內涵
裝備制造業是科學技術和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響力的產業。技術裝備作為技術載體,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媒介和橋梁,通過制造資源(人力、物力、生產條件和設備、資本等)的整合與配置,把科研成果從潛在效益轉化為有實用意義、使用價值、新用途與行業產品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的技術裝備產品能夠占據市場主導、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受認可度強,增加出口貿易額、獲得利潤價值較高。因而,技術裝備水平決定了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高低,以至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和以制造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都把提高技術水平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因,其行業商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是促進貿易、占據國際市場競相角逐的重點。
其中重大技術裝備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更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重大技術裝備具有成套性和集成性強、基礎性寬、科技含量高、行業關聯度廣、研制難度大等特點,對關系國計民生、社會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需要整個制造行業跨部門、跨地區、不斷改進結構升級、技術和管理不斷創新才能完成。它涵蓋國民經濟中的每一個方面,其中機床、工具、量具、模具、儀器儀表、基礎材料、煤化工、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等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
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是指在具有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前提下,能夠進行自主研發與設計、自主生產、自主創新與再創新、自主提高與發展等,產生的成果或生產的設備符合國際和國家的法規標準,能夠帶動市場需求,并且滿足社會性和經濟性要求。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程度直接關系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強弱,決定經濟發展水平。
與制造業強國相比,我國工業總體裝備水平落后,尤其在世界裝備先進水平發展的新時期,暴露出了種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裝備制造業企業技術對外依存度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其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需求,原創性技術成果和自主知識產權少,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與裝備工業的戰略地位不相稱。
(2)產業結構不合理,成套性較差。一些生產重大技術裝備的企業幾乎只是國外大公司的零部件生產商,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瓶頸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不能走向高端。
(3)高端裝備沒有足夠的保障和支撐。高端產能不足現象突出,新材料與新能源,在節能環保、性能水平、優質材料、精密制造工藝的科學性等,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4)重大相關政策協調性不強,政策體系不夠完善。
(5)缺少自己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制約科技的研發,先進產品研發艱難。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結合我國現狀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研究在新時期重大技術裝備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構建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動力機制,并給出加快自主創新進程、提升產品工藝水平、產學研充分合作與交流、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體系和路徑,為我市乃至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企業、高校以及有關政府部門進行裝備技術的自主化創新,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支持。
提升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主自主化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構建開放式自主化體系”,并且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技術的超越。即重構“以政府為政策引領、以企業為建立主體,以市場為調節閥、以產學研相結合為基石”的創新體系。自主化的重大裝備制造業發展體系包括政府因素、市場因素、制造企業、裝備制造用戶、高校和科研機構五個方面,實現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有賴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得出以下構成要素及采取相關措施。
4.1 政府要素——保證條件
政府是實現裝備制造業發展和提高的領導要素,沒有政策支持,就沒有生存環境和制度保障。政府的高度重視并進行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管理,保進產業產品高水準,決定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程度,政府要把提高裝備制造業自主化水平納入重要的工作議事日程。地方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負起責任、拓寬發展路徑、擴大發展空間、創造良好的發展運行環境,做好產業升級和產品科技改革的各項工作,建立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和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的制度和機制。
主要任務和措施:地方政府要支持本地裝備制造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動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步伐,加大對重大技術裝備財政資金和項目基金的投入和支持,開拓融資渠道,建立自主化的科技基礎設施平臺、科技公用信息平臺,構建科技項目數據資料匯交系統、科研設備共建共享體系等。只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資金支持體系、資源配置環境、激勵政策,才能確保裝備制造業的提高。
4.2 裝備制造業企業要素——主體因素
企業是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的生產、研發、試用等活動的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裝備制造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在自主化提升過程中責任重大,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的實現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品研發、試制、運行、形成產品、走入市場的商業化復合過程,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意識,認識到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主要任務和措施:包括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提供研發資源和條件、加大創新能力、參與技術創新活動、實施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積極推進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的結合,加強與高校專業學科方向的產學研合作等。并且培養和鍛煉出一批企業科技與研發人力資源人才,發揮人才的潛能,在消化吸收基礎上再創新。
4.3 市場要素——需求和檢驗要素
市場要素是提升裝備制造業產品和發展方向的調節閥,是自主創新是否合理、產品是否受歡迎、是否有競爭力和實效的最終反應。巨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是發展裝備制造業的主要調節基礎。
主要策略:國家政策上,應鼓勵用戶使用國內企業制造的重大裝備制品,拓展國產裝備市場(包括現有和潛在),加速產品的市場流通,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必須以需求為導向,借助市場需求的拉動,適時調整研發和銷售策略,緊跟市場發展節奏,在競爭中取勝。
4.4 高校與科研機構要素——科技平臺因素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自主化體系的核心關鍵,是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上游機構和強大生力軍,創造出科技知識和科技產品為制造業服務。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的總體發展方向和戰略戰術在某種程度是由高校和科研機構把握。作為科研機構,沒有先進科學技術、現代化工藝做為引領,就不會有裝備制造業的進步。
主要任務與措施:在自主化過程中主要采取校企合作或院企合作、成立研發中心、加強原始創新和共性技術的更新。增加研發投入和軟硬件設施的投入,不斷提高產品原理和工藝。以應用和提高為目標,培養科技人員、企業人員的技術開發能力。把企業、高校、應用單位結合起來,把重要領域作為技術提高的出發點,加強關鍵技術和高端技術的攻關研制,以促進裝備制造成套設備系統高科技水平及自主化能力的提高, 最終促進經濟水平整體前行。
4.5 裝備用戶——使用業主因素
裝備制造業企業和用戶的關系緊密相連,生產企業提供的產品中,用戶接收產品, 是產品的終端享用者,直接檢驗和發現產品的質量水平和性能。
主要任務與措施:各裝備制造產品的應用企業和項目業主,要積極提供應用方面的技術、工藝和信息,配合制造企業組織生產和自主創新、不斷更新與改進。用戶單位不要盲目追求高水平、高標準,從實際情況出發,尋求最適合的產品和發展方向。同時,裝備制造企業也要嚴把質量關,生產合格產品,做好售后維修和服務工作,并確保工程安全高質量地運行。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關鍵在于裝備制造業的興起。提高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是重要戰略,必須以政府、高校、市場、科研機構、實踐性企業、應用單位共同組成一個自主化系統,建立一個高效、勇于創新、不斷完善、協調有序、明確、科學的工作機制,開展先進制造技術創新、產品高質和完善服務,不斷改善政策環境,依靠相關產業和裝備制造業自身積聚起來的發展條件,國內外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裝備制造業的提升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鄒華,溫馨,劉雷.遼寧裝備制造業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體系研究[J].陽工業大學學報,2012(04).
[2] 程潔.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J].企業導報,2015(01).
中圖分類號:F7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7(c)-152-03
項目基金:①2015年撫順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裝備制造業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的創新體系和措施研究。
作者簡介:鄒麗(1974-),女,漢族,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