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濤 黎 沛
立足精準 提升財政監督效能
●羅江濤 黎 沛
財政監督是財政職能的重要方面,是財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財政監督部門必須充分認清新形勢,主動適應新常態,理清工作思路,做到認識、宣傳、方式、程序、內容、成果利用六個精準到位,才能不斷提升財政監督效能。
第一,認識精準到位。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重點對“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三大任務進行了全面規劃和部署,其中相當部分改革內容直接涉及到財政監督,重要改革事項需要財政監督作保障,改革過程中存在各種風險,需要財政監督加以防范,因此,財政監督在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任務中處于重要環節、基礎地位,發揮著保障作用。
第二,宣傳精準到位。發揮財政監督在財稅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讓社會各界認識和熟知,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精準宣傳非常重要。要增強主動性,財政監督干部無論何時、無論何場合,都要見縫插針、理直氣壯講財政監督。要把握機會,爭取領導重視,讓各級領導在布置全局工作中,重點安排業務工作時,都講財政監督。要提高影響力,充分利用法制宣傳月活動、惠農政策宣傳月活動、政務公開宣傳活動等平臺,宣傳財政監督。
第三,方式精準到位。創新財政監督方式,共同履行監督責任,共筑財政“大監督”機制。該縣在財政監督具體實施中,一是以預算編制、執行的規范性為監督檢查重點,從內部到外部對財政資金管理和使用實施監督;二是采取事前審核、事中跟蹤監管、事后檢查核證相結合的監督方式;三是切實履行監督機構“牽頭組織、綜合管理、協調督促、保障全局”職能,明確業務股室對歸口管理預算單位執行財政預算、財務、會計等日常業務實行經常性審核監督;四是通過外部監督檢查發現財政內部管理問題,同時通過內部監督檢查發現預算管理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內外印證,整體聯動,達到監督效果最大化,建立監督檢查內部質量控制制度;五是用法治思維引導財政監督,樹立依法監督理念,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完善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落實機制。
第四,程序精準到位。程序規范是保障依法監督的基本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一是查前精心準備。如以縣人民政府名義下發工作要點,按工作要點制定檢查計劃,確定檢查范圍和內容,明確檢查程序和方法。并通過政府網和兩公開網下達通知,查前公示告知。二是科學實施檢查。在實施檢查前,對檢查組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業務、法規政策培訓,加強與業務股室溝通,熟悉被檢查單位的業務流程,以及財政資金管理辦法。三是合理調配人員分工,檢查人員輪流任組長,充分發揮每個業務人員各自的專長和擔當責任。同時在檢查過程中要求使用標準統一格式的檢查通知書、工作底稿。四是按法律法規出具《財政檢查征求意見函》、復核意見書、行政處理決定。五是按檔案管理要求,整理歸檔。
第五,檢查內容精準到位。財政資金涉及到發展、民生方方面面,財政監督的內容非常廣泛,面面俱到,必定收效甚微。因此必須關注重大政策落實和回應人民群眾期盼,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是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做好財稅政策落實監督工作,主要是結合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和對民營、微小等企業財稅政策落實開展監督。二是按新《預算法》規定,緊緊圍繞預算的編制、執行、決算等方面制定財政監督檢查內容,爭取在預算的編審基礎和績效上有所突破。三是提高財政內部監督檢查質量,規范財政運行管理行為,為確保財政資金和人員兩個安全提供保障。四是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 “政府要加強市場活動監管”的要求,確定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認真履行《會計法》和新《預算法》,嚴肅財經紀律,促進八項規定落實。
第六,監督檢查成果利用精準到位。財政監督的目的就是糾正不規范的財務行為,堵塞管理漏洞,提出科學性意見建議,推動現有政策制度的修訂完善,使其單位預算管理更加合理規范,因此監督成果的充分運用,是監督檢查的目的和歸宿。此外,在財政監督檢查成果運用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成果共享機制,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協商配合,將落實整改與部門預算編制掛鉤,整改不到位,則不編制次年年度相關預算。■
(作者單位:湖北省大悟縣財政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