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財稅體制改革被視為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今年以來,財稅體制改革正邁著穩健的步伐向深水區攻堅克難。預算制度向著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方向不斷邁進,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稅制改革走向縱深,重點鎖定6大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營改增”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力度不斷加大,預計全年可減稅4000億元,強化了稅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中金公司報告預計,“十三五”期間的財稅改革將主要集中在稅制改革、預算體制改革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間關系改革三大領域。在稅制改革上,提高直接稅比重、減少間接稅比重、完善地方稅體系將逐步推進落實。在預算體制改革方面,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管理標準將逐漸向一般公共預算看齊。而在財政體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將在基本養老、醫療等領域承擔更多的事權。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有望得到擴大。
針對本輪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央行表示,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開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存款利率上限,標志著我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改革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這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在整個金融改革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充分體現了我國堅定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后,人民銀行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并為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提供一個過渡期。待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后,將不再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同時,人民銀行還將通過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督促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務院黨組會議提出,要多措并舉,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穩定外貿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不斷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財稅、金融、國企國資等改革,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走綠色節約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要注重統籌布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拓展發展新空間,增強發展整體性和協調性;要深化開發合作,推進雙向開發和內外聯動,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等。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必須以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核心,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為重點……確保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本集體所有成員。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提出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案還提出,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產業發展壯大。建議重點列出十大產業,分別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