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云
(鄂州職業大學,湖北 鄂州 436000)
淺析高職院校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的途徑
周先云
(鄂州職業大學,湖北 鄂州 436000)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校企合作
高職教育是一種與經濟發展關系最密切、最直接,在提高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貢獻力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的教育類型,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應結構矛盾的關鍵。
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內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包括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及直接為社會服務等;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以各種形式為社會發展所做的經常的、具體的、服務性質的活動。在服務功能、服務區域、服務層次、服務形式等方面,不同的院校和專業有不同的特點。鄂州職業大學醫學院醫藥衛生類專業的社會服務有其自身特點,依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優勢,開展類型多樣化的社會服務。
1.1 校企合作,建立激勵機制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0—2015年)》(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高職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從而為產業升級服務;建立和完善教師社會服務的制度與政策,引導教師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開放教育資源,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能培訓;為社會(社區)成員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學習服務,成為當地繼續教育、文化傳播的中心。
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不僅僅是向企業培養與輸送高技能人才,還要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技創新,向企業轉讓技術,為企業培養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向在職人員提供技能培訓,為企業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企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等。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贏得企業的支持與信任,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雙方相互促進、取長補短、互惠互利。
我院與鄂州“葛店·中國藥谷”醫藥企業合作,不僅為其培養了技術人才,而且校企共同培訓職工與教師,共同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我校還為企業開展GMP認證、提供醫藥技術支撐等。
另外,我院積極創造條件,制訂了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多種方式的激勵與引導,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研究、實踐的熱情,使教師樂于從事社會服務,勇于拓展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方式,不斷提高社會服務的水平與質量。
目前,我院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成立了4個教師支部:護理支部、藥學支部、康復治療支部和醫學美容支部。支部書記由相關專業負責人兼任,將立德樹人、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統一起來。護理支部進入社區、學校、單位為鄂州市民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護理技能的演示,讓大家在沒有專業醫護人員的情況下,對休克患者進行搶救,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時間;康復治療支部進社區為中老年人提供頸、腰、腿等慢性病康復的服務;藥學支部服務于“葛店·中國藥谷”和武漢生物產業園醫藥企業;醫學美容支部進企業學習醫學美容技能,為企業輸送人才。
1.2 明確服務定位,突出服務特點
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必須解決好社會服務的定位問題,如服務范圍、領域、形式、層次及對象。我校醫學院服務范圍主要包括學校周邊社區、鄂州農村。根據我院的專業特色和各專業教師的服務能力水平,服務內容涉及護理知識與技能普及、慢性疾病康復治療、常見病和老年疾病的藥物選擇與合理使用、日常生活與身體美容護理等。提供這些專業服務項目,既提高了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又滿足了社區居民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
另外,我院還緊密結合鄂州及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需要,提供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技術應用、技術推廣、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科學知識普及等社會服務,為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
1.3 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服務能力
一是要做到師資建設與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相輔相成、有機結合。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突破口的師資建設不僅能確保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還可提升其服務社會的能力[1]。我院主動與鄂州醫療衛生行業和醫藥企業合作,建立教師到醫院和醫藥企業、美容機構暑期頂崗實踐制度,參與醫院和企業一線的醫療服務和生產實踐,了解醫院和企業的最新動態,將最新知識與技能帶回課堂。與醫院和企業聯合培養專業教師,通過聯合招聘、共建人才庫等方式聘請了大量醫療衛生行業的專業人才,組建了由220人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遵循“培養與培訓結合,引人與引技結合”的原則,通過開展多形式的專業教師技能培訓和生產實踐鍛煉,強化了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提高了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2]。
二是要加強專業建設,整合專業資源。我院已將鄂州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進行了整合,成立了鄂州市護理教育聯盟,實現了校院融合、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共同發展。充分挖掘校院合作的資源,將校院合作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三是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高職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培養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因此,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完善對教學設施、設備、資產等的使用及管理制度,強化對實踐教學過程的管理,開發實訓項目,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我院在中央財政和省市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建設了護理實訓基地、藥學實訓基地及康復實訓基地,通過與鄂州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葛店·中國藥谷”和武漢生物產業園醫藥企業等合作,建立了鄂州市護理教育聯盟,開展企業職工與教師培訓,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利用醫院和學校的資源,申報新專業,為醫療機構培養臨床上急需的醫藥衛生人才。
為了充分利用一切資源,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我院定期組織教師、志愿者和學生干部進社區、進街道、進鄉村、進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為他們送健康、送溫暖。如為社區老年患者開展常見慢性病健康教育講座、免費義診、疾病預防與康復檢驗、用藥指導等活動。
[1]賀修炎.大專課程班: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一種有效的職業培訓模式[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78-82.
[2]方美君.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77-80.
G640
A
1671-1246(2015)14-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