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蓓,胡小勤,吳燕春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南寧530022)
以技能培養為導向的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改革
周蓓,胡小勤,吳燕春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南寧530022)
臨床中藥學;教學改革;技能培養
臨床中藥學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臨床中藥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目前,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中藥學教學改革研究的熱點之一,全國各中醫藥院校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飲片觀摩、上山采藥或開展中藥房實習、門診見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這些都從不同側面體現了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視,但對中藥學相關科研、職業技能訓練的環節和方法,尚未做明確的研究。
因此,我們著重關注科研和職業兩大技能的實踐環節,并根據中醫藥類專業的不同,靈活選用各種合適的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各種科研創新和職業實訓實踐能力。
臨床中藥學作為中醫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主要體現以中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技能為主體的特征,要求學生牢固掌握中藥的藥性和功效,以繼承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1]。考慮到中醫藥專業學生后期會學到藥理學、中藥藥理學等課程,為避免重復,因此在科研技能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強調中藥藥性的內容。
中藥藥性即中藥性能,是中醫藥理論對中藥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質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中藥,并用以闡明其藥效機理的理論依據[2]。中藥藥性實驗研究是對臨床中藥學總論部分的補充,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對醫學類專業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有較強的指導性,有助于學生未來從事臨床工作時更好、更準確地用藥,提高行醫的能力,對藥學類專業學生后期開展藥效實驗或進一步科研深造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實踐中,我們采用啟發式、引導式等實踐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增設緊貼學生相關專業要求的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的經典中藥藥性實驗,編寫中藥性能理論實驗講義,同時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選擇規模較小、周期較短、難度適中的題目或結合教師科研課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識和科研習慣。通過研究報告、實驗設計評估實踐教學效果。
作為主要指導教師,我們已經指導數名本科生獲得省級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項目主要圍繞中藥藥性理論的5個方面:(1)四性,如選用中藥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別觀察對發熱動物解熱或導致動物體溫升高等作用。(2)五味,如觀察辛味中藥紫蘇與紫蘇芳香揮發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抗菌、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環等)的區別。(3)歸經,如選用示蹤劑,經尾靜脈注入動物體內,不同時間取動物器官組織,測定各器官組織的放射性強度,將其換算成示蹤劑含量,即可反映藥物在體內的定位分布及特點,驗證其歸經部位。(4)升降浮沉,如觀察黃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對升降浮沉的影響。(5)毒性,如選用附子、細辛等有毒中藥對實驗動物灌胃,觀察其毒副作用。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引導普通本科學校轉型發展為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加快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核心在于注重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兼顧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我們按社會需要的中醫藥類技術崗位的要求,重點關注職業技能的實踐教學。考慮到真實工作環境的局限性,采用現代創新教育技術的方法和手段,結合中藥學課程的特點,建立生動形象的多元化模擬實踐教學環境——互動式模擬中藥房,并配套計算機軟件應用于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感覺是在真實的醫療環境下參與相關工作,真正體會到所學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并為學生走上社會和工作崗位做準備。
互動式模擬中藥房就是模仿中藥房架構及空間布置,將中醫師用藥處方和中藥師調配等一系列過程融為一體,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降低了教學成本。利用互動式模擬中藥房的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的“中國典型病例大全數據庫”搜集典型病例,然后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扮演“患者”、“中醫師”、“中藥師”,“患者”提出不適,“中醫師”開具中藥處方,“中藥師”調配和制備中藥。對醫學類專業學生來說,互動式模擬中藥房是培養臨床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好辦法,讓學生對所提供的病例進行分析、確立治法、選擇用藥,使學生提前進入中醫師角色,提高選擇用藥的技能,體會到中藥運用的規律性和靈活性。對藥學類專業學生來說,利用互動式模擬中藥房的交互特性,可以熟悉如何審方,規范抓藥、稱量、倒藥等操作,對中藥的植物形態,中藥飲片的性狀,中藥材炮制的具體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及中藥湯劑的制備方法,特殊中藥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更好地記住中藥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通過近幾年對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初步建立了臨床中藥學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模式,它是以教學資源為平臺,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調動全體教師的智慧,以現代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培養科研和職業應用技能人才為目的,有針對性地改革課程結構體系,搭建科研與職業技能并重的實踐教學平臺。這種嘗試性改革實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臨床中藥學課程的興趣,提高臨床中藥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使學生早接觸科研、早接觸工作,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使中醫藥專業類學生科研深造或走向醫藥工作崗位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創造性和適應性。
[1]李春香,郝蕾,丁芳.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醫教育,2011,30(4):42-43.
[2]張廷模.臨床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G420
A
1671-1246(2015)02-0034-02
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1JGB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