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儒,徐美賢
(廣州醫學院從化學院,廣東從化510925)
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的必要性
謝家儒,徐美賢
(廣州醫學院從化學院,廣東從化510925)
我校對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的實驗研究表明,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較,開設外科綜合訓練課程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臨床醫學專業;綜合實訓;外科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實習是成為一名醫生的必經階段,是醫生做到知行合一的必經階段。但是,由于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個人隱私意識和維權意識等的增強,使得實習學生遇到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技能培養[1]。鑒于此,我校對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外科綜合實訓課程,并進行了相關調查與分析,現將結果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取我校2011級和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共302人。以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實驗組,共161人;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對照組,共141人。兩組學生均為國家全日制統招生,入學時隨機分班,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只完成前期課程的教學與考核,未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實驗組完成前期課程的教學、考核后進行外科綜合實訓課程的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1.2.1 編制教材由我校各教研室及附屬醫院相關人員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編寫相關教材。教材內容為臨床基本外科技能及相關知識,包括外科無菌技術、復蘇術、外科打結、常用手術器械、外科縫合、包扎和固定等。教材突出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及實訓動手能力。本課程總學時為18學時,均為實訓學時,于第四學期的15~17周進行,每周6學時,由任課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共同帶教。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見表1。

表1 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1.2.2 教學方法采用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教學重點,主要包括:(1)使用高仿真模擬設備將某些疾病的癥狀和體征表現出來,例如氣管插管模擬人、心肺復蘇模擬人等的應用,既有效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又解決了學生臨床實踐不足及臨床技能教學受限的問題;(2)在充分發揮采用標準化病人(SP)教學優點的同時,開展綜合設計性動物實驗,通過動物實驗模擬人體手術過程,訓練學生各項基本技能,融會貫通麻醉、無菌術、切開、止血、結扎、縫合、拆線、包扎和固定等各項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應用OSCE(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學生經過一系列預先設計的考站進行實踐測試,包含SP、高仿真設備實際操作、動物實驗等多站式考試,由主考教師對學生的病史收集、體格檢查、診斷、提出治療方案及落實治療措施等進行綜合評分。
1.2.3 教學效果評價實訓課程結束,學生完成教學質量評估表,評估表包含3個模塊,22個條目。評估表是通過專家咨詢、論證、審核后編制、修訂與完善的,采用Likert5級評分標準(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學生根據量表條目采用無記名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測評,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1.2.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0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檢驗水準α=0.05。
2.1 教學內容評估
85.20%的學生認為教師授課時能緊扣重點、強化實訓技能,81.43%的學生認為此課程可有效幫助理解相關知識;90.34%的學生認為可結合自身的臨床實訓特點;83.82%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生動有趣;78.27%的學生認為病例典型、具有代表性;87.60%的學生認為病例中問題設置較為合理。
2.2 教學效果評價
認為提高了學習外科學的興趣和主動性的學生占84.33%;認為教師在綜合實訓教學中對分析與討論的引導增加了師生互動的學生占77.38%;認為教師在綜合實訓教學中能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學生占80.12%;認為強化了醫患溝通技巧的學生占78.16%;認為培養了查閱文獻資料能力的學生占82.61%;認為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占72.42%;認為提高了科研能力的學生占80.00%;認為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的學生占93.20%;只有7.56%的學生認為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效果一般。
2.3 兩組學生實習前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實習前實踐技能考核成績比較[n(%),人]
表2顯示,實驗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優、良成績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外科臨床實踐技能是臨床實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也是發展其他方面臨床能力的基礎[2]。2011年12月,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出“醫學教育要著力于醫學生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著重指出“實踐教學已成為當前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嚴重短板”[3]。一直以來,我國醫學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重知識灌輸,輕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評估[4],既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限制了他們對學術研究、技能鍛煉的熱情。病人過度的權益保護意識,使學生在真實病例身上直接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少,同時也存在著醫患間倫理法律的隱患,影響了教學效果。根據我校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的實驗結果表明,教師可以根據本校具體情況,把當前醫學科技前沿知識作為課程開發的載體,以實訓教學為切入點,將本課程定為限選課或選修課。綜上所述,系統地進行外科綜合技能訓練是保證學生順利進入臨床實踐的重要手段,在醫學院校開設外科綜合實訓課程,對提高外科技能教學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1]楊棉華,何萍,許杰州,等.構建全程能力培養體系全面提高醫學生臨床能力[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4):82-84.
[2]張琴,金桂蘭,朱燕,等.外科臨床技能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1,9(3):49.
[3]申虎威,魏武,王庸晉,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強化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5):67-69.
[4]張宏.引入醫學模擬教學模式提高臨床教學質量[J].中國醫院,2008,12(3):78-80.
G40-03
A
1671-1246(2015)02-0137-02
廣州醫學院從化學院2012年教育教學研究重點立項課題(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