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歌
(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01)
關于目標教學法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
王星歌
(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01)
目的研究目標教學法運用于高職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從我校參加高職護理技能大賽的學生中選取10名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10名參賽學生均接受考前的專門培訓。在培訓工作中采用目標教學法,針對性地指定本次培訓工作的目標,并分為5周時間來完成。結果在培訓工作中實施目標教學法之后,學生在護理技能水平上均有顯著提升(P<0.01)。結論目標教學法的實施可以轉變之前培訓工作的單一性,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參賽學生護理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時讓教師對于護理技能培訓的認識更加深入,對于我國護理教育事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標教學法;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高職
高職護理技能大賽的開展,對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近些年來教育行業越來越重視,成為當前高職護理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1]。對于參加比賽的學生而言,要想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不僅需要自身投入足夠的精力,學校所開展的賽前培訓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2]。我校將目標教學法運用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的培訓工作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選擇我校參加高職護理技能大賽的學生共10名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10名學生均接受考前專門培訓,同時我們在培訓工作中采取目標教學法,對比分析10名參賽學生在接受培訓前后技能水平的變化情況。
2.1 目標的確定
(1)總目標。①知識目標:參賽學生在接受培訓期間也學習鞏固、掌握比賽所需教材知識;②技能目標:參賽學生在接受培訓期間可以結合比賽實際的評分標準,在比賽限定時間之內完成一整套的靜脈輸液操作,且確保穿刺成功率不低于95%,操作得分不低于95分;③情感目標:通過培訓,讓參賽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滿足現代高職護理人才的要求。
(2)周目標。設定具體的周目標是實現與完成總目標的根本途徑與前提。整個培訓工作為5周時間,每星期的培訓內容有所不同,基本呈現程度逐漸加深的趨勢,因此需要設定具體的周目標。①第1周:要求學生熟知整個高職護理技能大賽的比賽流程,進一步提升自身穿刺水平。②第2周:學生在模型上進行一整套輸液操作演練,并確保每個操作步驟不發生明顯差錯。③第3周。用隨機方式抽取病例,根據具體比賽評分要點讓學生給志愿者開展實際的操作練習,并控制好時間,確保學生的平均穿刺成功率不低于95%,平均得分不低于95分。④第4周。歸納每位參賽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同學生一起探究應對措施,并針對性地加以強化。⑤第5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臨場應變能力,讓參賽學生能夠盡快融入比賽氛圍中。
2.2 實施
(1)第1周。在進入醫院輸液室之前向選手發放“寒假期間真人輸液完成情況調查表”(以下簡稱“調查表”),讓他們根據表格內容如實記錄每日穿刺情況。考慮到選手中大多數無實際穿刺經歷,加之輸液室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故要求每位選手5天內平均每天按省賽操作流程標準完成10例輸液,穿刺成功率達到80%以上。選手依據周目標按各自實際情況再制訂自己的每日目標,并在每天及1周輸液結束后,及時做出總結和回顧,看自己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目標。如果沒有完成,自己先分析原因是什么,應對和調整的措施有哪些。第1周結束后,教師和選手依據“調查表”共同討論和剖析,找出共性問題,提出改進和提高選手穿刺能力的實際辦法[3]。
(2)第2周。①給參賽學生播放之前的比賽錄像,讓學生討論交流,加深對護理操作程序的印象。②為參賽學生提供靜脈輸液操作模型,安排學生利用模型完成靜脈注射操作,同時將模型當作患者,讓學生試著與其進行溝通與交談,記錄每位參賽學生的操作動作及溝通水平情況[4]。
(3)第3周。給學生準備不同病例、臨時醫囑、床尾卡及腕帶等,其他用物均按照省賽實施方案中的用物要求準備,讓選手操作前隨機抽取病例和志愿者實施靜脈輸液。所用時間超過10分鐘、穿刺失敗、操作有誤等均按評分標準給予扣分。在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設下“陷阱”,如腕帶、床尾卡上的床號、姓名、診斷與臨時醫囑不一致,用物中溶液名稱與醫囑不符、無菌物品過期等;志愿者制造障礙,如不配合、只愿在左手輸液等。這些“陷阱”事先都不告訴選手,讓選手在操作過程中自己判斷和處理,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第4周。經過前3周的訓練,選手存在的問題已經基本顯現,這時應和他們一起討論、分析、解決。針對共性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對于個別問題,讓選手重點練習,各個擊破。錯誤的操作習慣一旦形成,再加以糾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要鼓勵選手通過耐心、反復練習加以糾正,直至改正。
(5)第5周。①操作錄像:用攝像機拍攝選手的操作全過程,鏡頭會給選手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通過這種形式觀察選手在壓力和注視情形下的動作完成情況,是否會出現失誤、超時、穿刺失敗以及動作變形等。攝像結束后再給選手觀看錄像,共同分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語言表達、動作連貫、體態優美這些方面。②模擬賽:完全模擬省賽流程組織選手進行內部比賽,邀請臨床專家與指導教師一起,按照評分標準給選手打分并找出訓練中忽略的問題。③異地熱身:借用其他護理院校實訓場地,自帶操作用物,組織選手進行熱身賽。全程除場地陌生,其余均模擬省賽流程,讓其他學校專業教師給予評分,鍛煉選手在陌生場地比賽的適應能力,訓練其應變能力,鍛煉其心理素質。
2.3 統計學方法
把培訓工作開展前后10名參賽學生的操作信息加以統計整理,并選擇EpiData 3.1軟件完成對數據信息的錄入及管理,選擇PASW Statistic 18軟件完成對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培訓前后參賽學生的護理技能操作速度及成績(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參賽學生的護理技能操作速度及成績(±s)

表1 培訓前后參賽學生的護理技能操作速度及成績(±s)
時間人數操作速度(分鐘)成績(分)培訓前10 12.22±0.61 92.81±3.16培訓后10 9.09±0.37 96.65±2.15 t-13.887 3.177 P-<0.01<0.01
通過表1我們能夠看出,經過培訓,參賽學生的護理技能操作速度及成績都顯著優于培訓前(P<0.01)。
3.2 參賽選手靜脈穿刺水平及綜合素質水平提升情況
在接受完5周的賽前培訓后,10名參賽學生均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中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且在綜合素質水平上有了顯著提升。
4.1 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中應用目標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提高
相較于傳統培訓模式,目標教學法的運用凸顯了參賽學生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的主體性,從最初的目標設定一直到最后的目標達成,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這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體驗了自主學習的趣味性。整個培訓工作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安排,而更多地注重對學生積極主動意識的挖掘,逐漸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習慣,從潛意識里產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面對培訓與學習。
4.2 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中應用目標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的護理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培訓工作中應用目標教學法,使參賽學生輸液技能水平及成績相較之前都有了明顯提高(P<0.01)。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目標教學法的指導下,每位參賽學生都確立了各自的培訓目標,并在這一方向的指引下,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培訓工作中,從而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另外,通過對參賽學生的了解,得知他們在整個培訓工作中增強了對護理技能操作的熱情,同時心理素質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高,能夠用更加輕松的心態去應對比賽。
4.3 在高職護理技能大賽培訓工作中應用目標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目標教學法在賽前培訓中的運用使參賽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及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也讓其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增強。經過培訓,參賽學生的知識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展,綜合素質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同時我們也看到,目標教學法的實施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對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有力貫徹。
[1]龐俊彤.護理程序在全國高職護理技能大賽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 2012(32):73.
[2]何云海.參加高職護理技能大賽指導經驗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6):90-91.
[3]劉海麗,師社會.護理技能大賽培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西北醫學教育,2013(4):842-843.
[4]楊益,夏擁軍.人機對話式護理技能大賽的培訓組織與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12(3):5-7,45.
G526.5
B
1671-1246(2015)02-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