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枝,孫朝暉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漯河462002)
護理人才定向培養的醫學人文路徑
王鳳枝,孫朝暉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2)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護理工作者人文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更好地適應護理服務科學發展的需要,護生人文觀念的樹立、人文素質的培養就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通過一系列有目的的培養和訓練,提高護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職業發展潛力。
護理人才;定向培養;人文醫學路徑
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其為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隨之產生的技術至上論和醫療行業的市場化使得醫患矛盾日漸突出。不可否認,部分有失偏頗的社會輿論導向以及患方超出正常范圍的診療需求都會促使醫患矛盾愈演愈烈。但是,醫患矛盾的真正根源還是在于醫方自身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1]。目前,國內外對于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并逐漸認識到醫學人文素質培養應進行專業細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v觀醫學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專業能力和護理技能已有較成熟的培養模式,而人文素質培養模式還是全新的課題。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促進了新的護理模式的產生、發展,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變?,F代護理模式要求護生既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技能,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修養。在護理工作中,恰當運用人文知識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能夠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預防和化解醫患矛盾。劉海軍[2]通過調查研究后發現,高職院校醫學生在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方面表現為“三低”:關注度低、認識水平低、自身人文素質低。江智霞等[3]在文章中也揭示了我國目前護理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多元化,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目前培養的護理人才人文素質相對不高,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杜丹丹等[4]通過研究發現,護生的人文知識需求與文化能力呈正相關(P<0.05),護生對人文知識需求越高,其學習興趣越濃厚,掌握的人文知識量就越大,文化能力更強。因此,高校應加大人文素質教育力度和人文知識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以強化護生的人文意識,切實提高護生的文化能力及人文素質。
首先,醫學人文課程設置不合理。人文課程內容存在實用性不強的情況,缺乏適應國情的專業教材,課程體系缺乏整體性,課程章節前后聯系不大,且課程大都在臨床教學前開設,臨床階段缺乏人文教育[5]。其次,存在“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護生專業課程的學習任務較重,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專業課的學習上,而對于課時少又是副課的人文課程不重視,對醫學人文素質培養的認知度低。
3.1 重視定向培養護生班人文課程建設
根據定向培養護生班培養計劃和目標,統籌規劃醫學人文教育,探索符合定向培養護生的人文課程,優化課時比例,將與職業密切相關的人文課程與護理核心課程放在同等地位。緊密結合護理專業實踐活動,分層分階段設置人文課程,通過課程教育和實踐活動,培養護生的人文精神[6]。
3.2 學科教學與人文教育相融通,搭建醫學人文與醫學核心課程的橋梁
人文素質培養與專業教育不可分割。高等護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環節的改革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不斷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技術精湛、品德高尚的高級護理專業人才,從而逐步實現高等護理教育所承載的人文價值[7]。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院士在2002年召開的“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高級研討會上指出,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人文素質的培養在護理人才培養中尤為重要,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護士不僅要有專業的醫學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能和較強的科研能力,還應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在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的過程中,不斷營造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環境,滿足患者對健康生活的需求[8]。利用護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在醫學專業課教學中盡量實現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把醫學人文教育整合到醫學教育中,使醫學人文素質培養貫穿于護理專業知識的傳授和醫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人文精神在解決患者病痛、醫患關系問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鼓勵護生從人文角度評價教學中的案例,探討護理實踐中社會、文化等人文因素,通過素質拓展、角色扮演、情境體驗、電視教學、基地參觀等,讓護生感受生命價值帶給自己的心靈震撼,從而將這種情感內化為人文精神,增進對患者及其生命的尊重、敬畏和關愛,提升醫學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素質[9]。
3.3 提高教師對醫學人文理念的認識
教師要不斷學習倫理學、哲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知識,提高自身人文修養,在言行舉止中體現人文精神。20世紀80年代,美國護理界提出“缺乏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的護生在醫學生活中往往喪失智力挑戰的能力和應答這種挑戰的能力”[10]。所以我們要把護生看作人文素質培養的主體,看作人文精神建設的主人,利用醫院實際案例把人文素質的表現、人文知識的臨床應用融入理論教學中,教育護生在醫療活動中尊重患者人格、關心患者疾苦,注重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人文修養。
3.4 加強理論研究
醫學人文是一種圍繞醫學發展,與醫療現象密不可分,并且與文化傳統、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息息相關的精神、價值取向,具體包括對生命及個人獨特價值的尊重、對人整體性的認同、對不同觀念的寬容、對群體合作的真誠態度[11]。醫學人文精神是人類熱愛生命、在醫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類對生命根本態度的精神,是醫學的靈魂[12]。人文精神培養的本質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質,人文精神培養的使命是陶冶情操,形成健康飽滿的人格,也就是教護生學會做人。教育是一種人文精神,教育的過程也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過程[13]。一要借鑒其他院校人文精神培養的經驗,在理論教學、實訓帶教、校園文化建設、網絡學習等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二要構建醫學人文教育體系,在學校通過醫學人文課程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畢業后通過醫療護理實踐繼續接受醫學人文教育,將在學校和畢業后的醫學人文教育作為連續的統一體,倡導終身學習。
愈來愈多的醫療從業人員感到醫患關系不能簡單地用經濟或法律手段來處理,更應注重應用人文精神來調和。定向培養護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定向醫院工作,日常學習中已對定向醫院護理工作者人文素質的要求了如指掌,已基本完成校院人文知識應用對接,對其進行醫學人文素質強化教育,更能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及職業情感,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1]李樅.醫學院校醫事法律專業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1.
[2]劉海軍.高等職業院校醫學人文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146-148.
[3]江智霞,伍彩紅,陳凌云,等.構建“強實踐與重人文”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9):65-67.
[4]杜丹丹,陳京立,黃萬琪.護理本科生人文知識需求及文化能力調查[J].2007,22(12):59-60.
[5]蘇俊蕾,潘春平,馬莉,等.從醫學生視角看當代醫學人文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37-38.
[6]冼利青.從人文學在醫學中的價值作用和新醫改的需要探索醫學人文教育[J].醫學教育探索,2010,9(5):583-586.
[7]周英,郝燕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47-349.
[8]高正平.人文素質培養在高職護生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6(4):26-28.
[9]王海平.生命教育: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維度[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2):60-62.
[10]楊支蘭,李秋萍.國內外護理學教育中的人文課程設置現狀對比[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5):499-502.
[11]邱秀華,楊棉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實踐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0):982-983.
[12]李芳,劉義庭,劉芳.醫學、醫學教育的本質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10):66-68.
[13]何淵,周琴生,張曉,等.淺談醫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養[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5):47-49.
G40-03
A
1671-1246(2015)02-0080-02
2014年度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立項課題(JYB201419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