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飛
探索建立財政預算監管工作新常態
●羅 飛
專員辦工作從以監督檢查為主轉變為嵌入財政主體業務流程的財政管理,需要在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上進行重大調整和轉變,以在工作基礎、工作方式、紀律保障、外部關系、內部銜接等方面逐步形成財政預算監管工作新常態。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建立獨具特色的財政預算信息數據收集分析制度,夯實監管工作基礎。專員辦必須注重日常相關數據的收集,以充分詳實地掌握所在地區的實時財政信息,這是做好監管工作的前提。在具體操作上,除已達成共識的要盡快實現專員辦與財政部內、駐地中央預算單位以及地方財政部門之間信息數據系統的直接、無隙聯通,實現實時查詢和及時收集有關信息數據外,還要明確駐地中央預算單位報送上級部門的資產財務資料和地方財政部門報送財政部的文件抄送專員辦的責任,使專員辦能夠及時掌握數字之外的相關信息,提升專員辦的宏觀把握能力。同時,專員辦還要強化日常相關信息數據的分析工作,盡快建立起所負責區域的分級、分類別的信息系統,滿足財政預算監管工作需要并具有專員辦工作特色的財政信息數據庫,為各項監管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實現專員辦工作特點從階段性到常態化的轉變,創新監管工作方式。相對于專員辦原來具有階段性特點的監督檢查,財政預算監管更側重于日常工作,專員辦應樹立貫穿于平時的常態化工作理念。對監管項目所涉及的財政信息數據,要按照時序及進度,一邊收集一邊調查核實,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對相對固定的監管項目,在平時要主動地對項目的關鍵節點和疑點進行即時核查。特別是預算編制的審核工作,限于專員辦的人力,如果將審核實質性工作集中在規定上報時點前的一段時間,并就資料審資料,審核工作就難以保證質量。這就更應該將審核工作延伸到平時,通過平時大量細致的核實工作,全面充分掌握事項的總體情況,才能在規定時間及時準確地發表審核意見。當然,即使充分占有信息數據和日常真實情況,由于情況的變化和部里需要對一些臨時新增情況進行了解,專員辦在出具最后審核意見之前,仍需輔以必要的實地抽審。有了平時的核查,實地抽審時間將會大大縮短。
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管工作內部控制機制,提供有力的監管工作紀律保障。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強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規運行的原則,在專員辦內部建立崗位間協調制約機制。針對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特點,除對復雜和非常規性事項以會議形式研究形成監管意見外,對單一和常規的事項可考慮采取 “獨立崗位牽制”的模式。即按照事項劃分,每一事項在監管工作的第一階段應該至少經過兩個獨立的崗位,每個崗位都應獨立簽署書面意見,并分別注明意見理由,且對簽署的意見終身負責,形成崗位間的相互牽制;然后再經由所在處室兩次復核,處室分管領導的第一次復核除關注兩個獨立崗位監管意見是否有差異及理由是否充分外,仍需關注事項的核心環節,并注明復核意見及理由;處室主要領導第二次復核則綜合評估各意見的風險,出具第二次復核意見。最后送辦領導進行政策合規性復審。
四是推進專員辦同各相關部門建立良性互動的工作關系,營造良好的監管工作外部環境。專員辦參與中央財政預算監管,是中央財政完善預算管理的一項重要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眾多工作格局的變動。一方面,在原來的基礎上,監管工作可能為各相關部門帶來工作環節和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各相關部門尤其是各級財政部門的支持、協同和配合,直接影響到專員辦監管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效果。因此,專員辦一定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贏得各級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建立起相互之間有序、規范、互動的工作關系。同時,通過改進、完善工作方法和技術,減少環節,提高效率,構建起同各級部門協調、簡便、有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五是建立及時的“問題反映”和“應對反應”制度,形成高效的監管工作內部銜接機制。一方面是專員辦的實時反映。專員辦要建立發現問題及時反映的制度,并且擁有實時向部內業務司反映情況和問題的快捷渠道。通過快捷的內部專網等,專員辦在轉移支付預算編制審核和執行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實時反饋到相關業務司。另一方面是部內業務司的及時反應。部內業務司也需要建立實時應對機制,能夠及時對專員辦反映的情況和問題做出反應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通知專員辦,以達成預算監控的效果,進而切實提高專員辦預算監管成效。
(作者單位:財政部駐四川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