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彬 王 飛 王志新 韓 昆
新形勢下強化財政監督的實踐與思考
——以河南省駐馬店市為例
●袁彬彬 王 飛 王志新 韓 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對財政的定位之高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等,既為財政監督點明了方向,也對財政監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財政監督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理念滯后、處理力度不足、監督檢查成果轉化和運用不暢等問題阻礙了財政監督職能的履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的作用成為一個很迫切的問題。本文以河南省駐馬店市財政監督實踐為參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強化財政監督的對策和思路。
(一)對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一是財政部門的個別領導對監督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把主要精力用在抓收入、抓支出上,存在重分配、輕監管的觀念。二是財政部門部分業務科室對財政監督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發現問題是對科室日常監管工作否定的錯誤認識。部分被檢查單位認為是在 “挑毛病”、“沒事兒找事兒”,對財政監督抵觸、不配合。
(二)對違規違紀問題的處理處罰不到位
目前,監督檢查仍然沿襲“重檢查,輕處罰”的做法,迫于壓力或抵不住“情面”對發現的問題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轉化和運用不到位
一是財政監督和業務管理科室銜接不夠。財政部門部分業務科室片面地認為監督工作是監督部門的事、資金分配和管理是業務管理機構的事,使得財政監督與管理相脫節。財政監督機構對大監督格局的宣傳力度不夠,和業務科室的銜接不暢,監督檢查成果未能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造成監督與管理“兩張皮”現象。二是對領導決策的服務不夠。監督檢查本來是財政部門加強資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但由于部分領導對財政監督工作重視不夠,加之專職監督檢查機構或由于人員力量不足、或由于工作質量不高,長期以來,監督檢查的成果未能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四)落實財政大監督機制不到位
一是全員參與還未完全到位。專職監督檢查機構仍是監督檢查的主力軍,業務管理機構的監督檢查主體意識還較弱化,未能形成財政部門人人都是財政資金監管主體的局面。二是財政監督的“四個統一”(即“統一對口管理、統一計劃實施、統一規范程序、統一處理處罰”)工作機制還未完全形成。三是事前和事中監督檢查有待加強。
(五)財政監督檢查隊伍自身建設不到位
一是不同程度存在監督檢查人員知識更新慢、業務素質不高的現象。二是大部分縣區專職監督檢查人員偏少,且經常被抽調或者協助做其他工作,出現“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怪現象。
(一)注重宣傳,主動爭取理解和支持
注重請示匯報,把財政監督的職責和理念多向領導傳遞,取得領導的關注和支持,努力將財政監督落實到財政業務工作部署、落實和檢查的全過程。要突出財政監督工作亮點,以扎實的工作業績引起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同時,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以及會議、信息、簡報、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等方式,取得被檢查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理解與配合。
(二)重在持續,積極構建和落實財政大監督機制
2009年以來,駐馬店市財政監督在提升機構規格、增加人員編制的同時,初步構建和逐步完善了三個“全”和“四個統一”財政大監督機制(三個“全”包括全員參與,就是財政內部各業務部門共同參與財政監督;全面覆蓋,就是將財政監督檢查范圍覆蓋到所有政府性資金運行和財政職能所涉及的所有經濟客體;全程監控就是把財政監督貫穿于財政管理活動的全過程),成效已初步顯現。目前,駐馬店市正在積極構建和落實財政大監督機制下的監督體系(即財政收入政策制定、執行和日常監督、事前監督管理的收入監督體系;財政支出審核、調查、跟蹤管理事中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的事后監督支出監督體系;會計行政監管與規范行業管理相結合的會計監督體系;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內部監督體系)和財政大監督機制的 “四個統一”,凝聚成齊抓共管、和諧高效的生動局面。
(三)端正理念,樹立財政監督工作的四種意識
一是增強責任意識。要勇于擔當、善于監督,切實履職盡責。二是增強質量意識。檢查程序、方式方法、檢查結論和處理處罰決定,都要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三是增強作為意識。要有敢想敢干、善謀實干、成就事業的決心,不斷提升工作的層次和水平。四是要增強服務意識。要把監督寓于服務之中,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安全,為財政改革與發展保駕護航。如駐馬店多年來堅持有計劃地開展內部監督檢查,有針對性地出臺了財政資金撥付流程等多項管理規定,促進了財政系統內控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了財政系統各部門財政財務管理行為。
(四)嚴格執紀,運用好財政監督處理處罰手段
要堅持鐵面執紀、嚴格問責,對違法違規違紀情況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及時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對于違紀情節嚴重的要及時移送紀檢、監察部門、司法機關處理,以達到規范財會工作、震懾警示的效果。
(五)服務大局,抓好財政監督檢查成果的轉化和運用
一是要把監督檢查成果及時反饋給領導和業務科室,更好地促進和加強財政管理。如對部門預算編制情況實施同步全程監督,及時通報各業務管理機構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情況,并將監督檢查結果納入局年度考評范圍,提高了部門預算編制單位與主管業務科室的積極性和部門預算編制的質量和效率。二是要對領導關心和關注的事項開展監督檢查,服務好領導決策。如堅持開展對財政資金限時辦結情況的日常監督,每月10日前編報上月 《財政資金業務限時辦結情況專報》,為服務領導及時、全面掌握財政資金下達、撥付、辦結情況提供參考,促進預算支出執行進度、效益的提高。三是要按程序及時向被檢查單位反饋檢查結果,以便于被查單位整改提高。
(六)加強調研,寓調查研究于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之中
要堅持以“服務財政管理、促進財政改革、維護財經秩序”為宗旨,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專題調研,針對財政監督面臨的新情況、新困難、新問題,研究財政監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方法,不斷提高財政監督工作績效。要帶著課題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善于梳理和分析財政監督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要分析研究監督檢查成果運用的方式方法,健全溝通順暢、信息共享的財政、審計管理與紀檢監察執紀監督合作機制,切實抓好財政監督成果的利用與轉化。
(七)提升素質,抓好財政監督檢查隊伍建設
一是以思想建設為先導,健全教育引導機制,倡導職業道德和黨性錘煉,著力提高綜合素質。二是以能力建設為關鍵,健全培養鍛煉機制,突出崗位培訓和實踐鍛煉,著力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三是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著力加強對財政監督干部的管理和監督。四是以組織建設為基礎,健全選拔任用機制,為財政監督干部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發展空間。五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健全工作責任機制,著力建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努力把財政監督檢查隊伍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