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財政廳駐陽泉市財政監察處 梁曉蓉
淺議“營改增”對公路貨運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山西省財政廳駐陽泉市財政監察處 梁曉蓉
2013年5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 〔2013〕37號),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試點在全國推行一年以來,交通運輸企業呼聲一片,爭議和探討的聲音此起彼伏。本文選取一家較大規模的市級公路貨運企業,對其營改增試點推進情況進行調研,分析這一改革對企業納稅、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產生的影響,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和建議,希望對營改增試點的平穩推進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營改增 交通運輸業 案例
J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主要經營公路普通貨物運輸業務的交通運輸企業,公司注冊資本5000.00萬元,在冊職工143人,擁有自有車輛51輛、掛靠車輛279輛,年承運能力2000萬噸,是當地規模較大的煤炭物流企業。2013年運輸業務收入26691.78萬元,凈利潤500.04萬元,自2013年9月起正式由營業稅改繳增值稅,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營改增是完善傳統商品銷售稅的必然選擇,能夠有效解決流轉稅重復征稅問題,延伸增值稅抵扣鏈條,平衡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稅收負擔。隨著營改增試點的逐步深入推進,改革的積極意義還將不斷凸顯,但對公路貨運企業來說,試點的推進也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需要在未來的改革中加以解決和完善。
(一)對企業納稅事項的影響
1.稅率提高。公司營改增前繳納營業稅的稅率為3%,營改增后繳納增值稅的稅率改為11%,直接提高8個百分點。加上主稅產生的各項附加稅費:城市維護建設稅5%,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附加2%,價格調控基金1.5%,綜合稅率由營改增前的 3.345%改為12.265%,提高了8.92個百分點。
2.可抵扣進項的成本項目少。公司運輸成本主要包括燃油費、車輛維修費、人工成本、道路通行費、車輛折舊、保險費等。由于運輸線路大都能當天往返,企業自設加油點對車輛進行統一加油,燃油費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抵扣。另外,企業統一購進輪胎等配件可以取得少量可抵扣增值稅發票,除此之外的其他運輸成本則因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能參與抵扣,主要有:車輛維修費常為行車途中發生的應急修理,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日常維修中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場所維修費用相對較高,司機也很少選擇;一般陸路運輸卡車使用壽命在八年以上,企業當年沒有新購置車輛近期也無車輛購置計劃,原有車輛凈值亦無法獲得抵扣;此外,人工成本、道路通行費、車輛保險費都無法參與抵扣,甚至部分成本支出項目本就來自于公路上的亂收費。綜合以上因素,企業運輸成本中可抵扣進項的成本項目比重過低。
3.實際稅負增加。在稅率提高和可抵扣進項少的雙重壓力下,公司實際稅負增加趨勢明顯。將2013年納稅進行分段比較,企業1-8月運輸業務收入15776.24萬元,繳納營業稅473.29萬元,實際稅負3%;9-12月運輸業務收入10915.54萬元,繳納增值稅520.25萬元,實際稅負4.77%;二者相較實際稅負增加了1.77個百分點。
(二)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1.應交稅費結轉不及時。營改增后企業開始接觸增值稅會計核算方法,雖然稅務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都進行了相關培訓,但由于增值稅明細科目和結轉環節比較多,企業會計人員學習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具體操作中難免出現疏漏。該公司2013年末未將應交稅費中應交增值稅項下的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減免稅款、轉出未交增值稅余額結平,而是分別結轉下年滾動反映,影響了上下年度的會計信息準確反映。
2.成本核算不準確。公司主要以運輸煤炭為主,根據公司業務規模變化或購煤企業要求會發生一些聯運業務,而聯運企業的增值稅發票往往不能及時取得。每月末歸集結轉成本時,企業先按運力保障部統計的運費結算金額全額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次月或更遲收到對方增值稅專用發票后再全額紅沖已入成本,按增值稅票金額重新核算成本及進項稅額,造成調賬現象頻繁,違背了會計核算的一貫性原則,并直接導致分月成本核算不準確,其中64.21萬元進項稅額由于直至年末仍未收到發票而計入當年成本中,影響了全年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三)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1.企業利潤減少。營改增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即為運費收入。因為增值稅為價外稅,具有“稅費與價格分離”的特點,而企業提供運輸服務時收到的價款為含稅價款,要扣除增值稅銷項稅額后才能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入賬。所以,在企業運費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改征增值稅后,主營業務收入將無形縮水9.91%,而大部分支出項目不能夠獲得進項稅額抵扣,造成當期成本下降幅度低于收入下降幅度,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2.難以適應以票抵稅的增值稅管理辦法。營改增后,公司不僅主管稅務機關由地方稅務部門改為國家稅務部門,還需要辦理稅務登記信息核對、一般納稅人認定、網上申報、電子繳稅、發票票種核定、稅控機具注冊發行、發票領購等一系列的涉稅手續,企業財務人員把相當大的精力都投入到涉稅事項處理中。即便如此,由于對政策的理解不夠清晰、稅政服務不夠完善等客觀因素,經常出現發票開具內容不規范、原始資料不齊全、扣稅憑證不合法等問題,如山西省和河北省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要求不太一致,開出去的發票經常由于無法認證被退回重開,成倍地增加了票證人員工作量,也使得對方抵扣進項的不確定性增大,給企業財務管理造成了困擾。
營改增試點的推進雖然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增值稅最終全面取代營業稅是未來我國間接稅制改革的方向,企業、稅務部門乃至政府部門都必須面對現實,把握國家稅制改革契機,積極探索應對策略。
(一)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挖掘內部潛力
1.增加可抵扣進項的成本。增值稅稅負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可產生抵扣的成本項目多少,所以企業應積極探索公司化管理辦法,統籌考量燃油費、修理費等能夠產生進項稅額的費用支出,進一步完善燃油統一購進管理,推行車輛修理與定點企業合作,爭取取得更多可抵扣發票。同時,依據國家政策規劃企業經營策略,加強成本核算管理,適當增加自營車輛,充分挖掘內部潛力進行納稅籌劃,達到節稅目的。
2.規范掛靠經營結算票據。公司對掛靠經營車輛以自制的車輛費用結算表作為成本記賬依據,既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也存在很大的稅務風險。《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提出,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接受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所以,企業應積極探索更加合理的掛靠經營模式,使掛靠經營車輛費用能夠取得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合理、合法、合規的方式取得進項稅抵扣依據。
3.合理提升運輸價格。2013年8月前運輸發票抵扣票面金額的7%,營改增后抵扣進項稅率11%,這樣下游企業的成本就會有所下降,運輸價格也就有了松動的空間。在此情況下,公路貨運企業可以協商運輸價格適當提升,既能有效增加一定的利潤空間,又不會把全部稅負轉嫁到下游企業而把稅改利益歸自己獨享,保證上下游企業均衡發展。
(二)改善稅收征管環境,提高征管水平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改增作為一項新的稅收調整政策,許多納稅人并不清楚頒布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具體到政策執行和會計核算時,往往是摸著石頭過河,遇到什么問題請教什么,學一招用一招,難免出現疏漏和錯誤。這就要求稅務部門提供更加完善的稅收宣傳服務,如通過各種宣傳媒體進行政策宣傳,舉辦培訓班或網絡授課答疑的方式進行業務培訓,在辦稅服務大廳設立咨詢服務臺,方便企業熟悉政策了解規定,平穩快速推進營改增試點。
2.搞好稅收征管服務。公路貨運企業存在數量多、流動性強、稅源難以掌控的特點,在營改增試點過程中,稅務部門應從維護企業良性發展的角度,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企業做好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完善稅收征管環境,提高稅務人員業務素質,加強稅收征管服務水平,為企業創造有利的發展空間,切實維護企業利益。
3.加快發票制度改革。增值稅的抵扣是進行稅收管理的重要環節,公路貨運企業改征增值稅后,其發票也就進入了抵扣范圍,然而各省都從自身角度出發規定增值稅發票管理使用辦法,這種壁壘不利于增值稅發票的流通,也增加了抵扣發票的征管難度。因此,稅務部門應加快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改革,逐步統一全國貨運發票管理使用辦法,便于企業熟悉發票使用、規范發票管理,也降低稅務部門征管難度。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加配套措施
1.適當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由于公路貨運企業當中人工成本、道路通行費、保險費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圍,比重較大的已有固定資產每年的折舊也不在抵扣范圍,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有悖于流轉稅的流轉職能。政府部門應當考慮上述因素對公路貨運企業的影響,從流轉稅的流動性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扣除率適當擴大參與抵扣項目,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2.嘗試實行差別稅率政策。營改增之后出現一般納稅人稅負增加情況,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會導致不公平競爭。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從政策制定層面進行深入思考,尤其從稅率確定的合理性上進行剖析。從國際上看,各國增值稅的稅率基本可歸類為基本稅率 (標準稅率)、較低稅率(優惠稅率)和較高稅率三檔,而對于交通運輸業則普遍采用基本稅率和較低稅率。政府部門可以結合各國經驗,分析試點地區企業數據進行綜合測算,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差別稅率,針對企業實際稅負區別對待達到節稅目的。
3.實施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為保障試點順利推進,對稅負增加較多的公路貨運企業可以考慮實施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企業應深入分析國家和行業的政策、市場變化以及企業現狀,加強對營改增的調查研究,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提出合理建議,爭取贏得國家政策的支持或傾斜。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參考上海、廣東等省市出臺的一系列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設立營改增試點財政專項資金,對稅收負擔增加較多的企業給予財政扶持,對營改增試點造成的稅負不平衡進行調節,彌補其在改革過程中發生的虧損,促使營改增稅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進。■
楊雋.2013.“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13。
(本欄目責任編輯: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