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雪花(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 546100)
體育教師在決定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設計教學情境,運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法進行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多一些肯定與鼓勵,少一些否定與批評,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優美的示范動作,帶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情緒,讓他們充分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體育中學習到其他學科所學不到的知識,才能使學生展示其他學科所展示不了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并進一步提升體育課的教學效率。
目前學校教育中經常會有一些反映公開課和觀摩課,這些本來是反應教育改革的課從表面上看,教學內容安排得井井有條,學生學習的效果也不錯。但仔細分析后則會發現,這些課雖然事先經過了很多的準備和訓練,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形式化的問題。比如,為了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清晰的教學方法,對實際不必分解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為了體現教學組織的嚴密性追求表面上的整齊劃一而不顧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為了表面上的教學效果而不顧學生學習效果的深刻性、持久性,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與教學實際內容要求、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特點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需求,運動情感體驗需求,與學習規律的切合程度等,相去甚遠。學生不僅學不到東西,還會產生厭煩情緒。
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們在遇到比較有難度的課程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內容,經常會采用分解教學的辦法。但在體育學習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需要分解,如投擲類、跳躍類等。在現實中,有些教師不分析教材特性,為分解而分解,這些不適當的分解,不但不利于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而且還會使教材的價值因分解而喪失。強行的分解一些動作還使學生難以理解精髓,掌握不到位。
我們的素質教育要求的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全體學生都在做某個動作時,某個學生做的不對馬上就會被發現,這對那些血液息能力比較差的同學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是,體育教學一般是大班授課,一個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因此不能做到兼顧,只能按照一般學生的水平來安排教學進度,對那些特別優秀和相對較差的學生很少進行相應的輔導,致使他們在體育課學習上不能發揮自已應有的水平。因此,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應在注意全體和一般特性要求的基礎上,區別對待每個學生。
體育課的的主要內容一般都是室外的活動,因此運動實踐或身體練習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當前,教師在考慮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時也會將中點放在體育裝箱技能的教授上。但是在體育學習中,運動技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與認知學習交織在一起進行的。學生要真正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方法、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必須通過認知學習這一基本途徑。即便是運動技能學習也不能割舍其中的認知部分。比如,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時,學生首先應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忽略認知的教學就會導致以下現象,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嚴格而系統的技能訓練后發現,學生似乎已經掌握了動作技能,但實際上并未真正學通,他們在實際運用時缺乏運用技能的靈感。如果學生沒有對運動特性和規律的領會,沒有對運動規則、運動方法、比賽技術等內容的綜合理解,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則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運動技能的掌握。
在體育教育中,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不盡相同,每個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也不同,如果教師全部一視同仁,不僅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狀況,為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首先對于素質好、能力強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激勵起他們的興趣和拼搏意識,切實提高其體育專業能力。對于資質一般的學生應多加鼓勵,培養他們對于體育課的興趣,最后教師對體質較弱的高中生應該采用體驗教學方法,因為這部分人對體育運動接觸的較少,如果能成功的體驗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樂趣及正向影響,那么在進行后續體育基本技術技巧傳授的過程中他們也不會產生逆反心理。總之,體育教學要因人而異,以層次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一種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只是你教我學的程序化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體驗式教學,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課堂教學的情境中。比如教師在課前,可以同過多媒體方式對本次上課內容進行介紹,以此激發學生對該項目的關注,之后再進行具體內容和技術技巧的傳授,最后讓同學體驗項目全過程,并在體驗之后與學生交流感想,方便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在學生體驗體育項目時,要對其進行正確的的引導,調動起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并掌握新知識。同時教師在學生體驗項目時還可以用語言或肢體語言鼓勵學生,如豎大拇指、點頭等,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不僅體育課,目前所有的課堂教學幾乎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方法讓學生感受屬于自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主管能動性和主體意識,使學生從過去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基礎。合作教學法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主要內容是小組成員一起探究,共同學習,以達到鍛煉的目的。合作教學法可以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奇思妙想,產生更多的靈感,得到更多的課堂體驗,學到更多的學習方法。如:在組織學生俯臥撐練習中,組員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技術較差的學生要耐心向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學習,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俯臥撐水平,又能營造一種愉快和諧課堂氣氛,達到共同進步與提高的目標。
創新性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際上,在體育課的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提出一些有創造力的可行性建議,對我們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創新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所謂延伸性教學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以外的學習活動。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也就有限,因此學生在課外的體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進行活動。如參加校外的籃球比賽、馬拉松等。同時,體育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校外的課程資源,積極進行體育活動,這有助于學生身心等方面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方法要根據體育教學的任務、內容、結構和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選擇,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種學習方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則,就不能達到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在體育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創造與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體育教師備課時,既要備體育教法,又要備學生的學法,教法與學法要邏輯統一,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毛振明.體育教學實用案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王興妮.淺談在中學體育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時代青年:教育,2012(9).
[3]韓磊.淺談教師有效激勵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世紀橋,2006(10).
[4]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王文生.體育教學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