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農村辦(413100) 曹滌環
過期農藥處理難
沅江市農村辦(413100) 曹滌環
基層農資門店銷售過期農藥的問題,各地多年來普遍存在。特別是在農作物病蟲害危害較輕的年份,農藥產品出現大量滯銷,農民購回的農藥量也不多,在此情況下也會出現農藥積壓,因而很容易造成農藥過期,對如何處理過期農藥,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些地方在處理過期農藥時,采用非常規手段,愚弄群眾,比如低價處理,由經銷商一次性低價處理或以贈品形式給農戶,使農戶上當受騙;或者有的經銷商與廠家勾結,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簡單地更換一下瓶蓋和標簽,有的甚至連瓶蓋和標簽都不換,直接修改生產日期進行銷售,這是十分嚴重的坑農行為。據筆者調查,基層處理過期農藥通常有以下3種渠道:一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或農藥俏銷時,直接賣給了農民;二是在環保部門的監督下銷毀;三是經銷商暗地里挖坑掩埋,或大量地丟棄河邊、溝渠邊。
在處理過期農藥時,基層農資門店過期農藥種類多、數量少,大部分距省城較遠,不可能帶著幾瓶農藥去省級農藥檢定所檢驗,這種規定事實上只對經營批量較大的批發商與生產商有效,而使得基層的農資經銷門店在處理一些過期農藥時左右為難:一些藥效差的過期農藥,賣不出去更是不知如何處理為好,又不敢亂丟,只好存放在自己的門店或倉庫內,有的剛好在農業或工商部門執法檢查中被查封或沒收,甚至還要罰款,在接受有關部門處罰時他們也感到十分委屈,大叫冤枉。因此,關鍵的問題并非是只靠加大懲罰力度,而是應該找到一個妥善解決的辦法,也就是說,要給過期農藥有個適當的歸宿。
筆者認為,針對過期農藥的實情,解鈴還須系鈴人,即由農藥廠家負責收回,即實行過期農藥召回制;或采取由政府部門定期回收措施,按規章集中處理,以堵住法律的漏洞。兩種方法既能使廢舊資源得以再利用,又能為農藥經銷者解除負擔;既保護了農藥經銷者的利益,又保護了農民的利益,還使環境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