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縣委宣傳部(425800) 李先志 劉立新
80后瑤族小伙的現代農業夢
藍山縣委宣傳部(425800) 李先志 劉立新
他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畢業后供職于廣東一家有名的設計公司,工作輕松,工資也高。但他卻不顧同學、親友的反對,回鄉承包荒田種糧當起了地道的農民,并在第2年實現產糧280噸、產值70萬元,被評為“湖南省種糧大戶”。目前,他共有水田60多公頃,2014年生產糧食600多噸。他就是藍山縣瑤族小伙吳楠。
2009年吳楠回鄉探親,發現農村外出打工人員驟增,家鄉的田土逐漸荒蕪。目睹這一切后,吳楠毅然放棄了在廣州的工作,回鄉租田種糧。他東拼西湊了40萬元,租賃20多公頃水田(租賃期8年),購置了大型拖拉機、插秧機、旋耕機、四鏵犁和收割機等農機具,長期雇請了30多名農民工,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然而,創業之路比想象的要復雜得多。由于吳楠在校所學專業與農業不對口,他從來沒有和土地打過交道,更沒有種植水稻的經驗,2009年,他連本錢都沒有收回。
吃一塹長一智,吳楠沉下心來,認真學習水稻種植和農機操作技術。他一方面購買了大量農業技術書刊,利用一切空閑時間刻苦鉆研水稻種植技術;另一方面虛心求教,向有經驗的老農請教,還專程前往祁陽等地學習,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為進一步提高種糧效益,吳楠還優化調整了糧食品種結構。2010年,他將13公頃水田全部種上了優質象牙粘米,并賣到了廣東沿海一帶,每50公斤稻谷價格賣到了180多元,足足比常規稻高出50多元。同年,吳楠還聯合一批種糧大戶成立了“鼎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當年他兩季共生產糧食280噸,實現產值70萬元。
2013年,吳楠與同為80后的本地種糧大戶陳昌軍一見如故,兩人聯手成立了“同心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憑借合作社為入社農戶提供機械耕作,解決糧食銷售問題,且糧食售價比本地市場要高的優厚條件,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如今,同興水稻合作社已發展骨干會員50多戶,流轉耕地面積667公頃,年產糧近萬噸,并與廣東和江浙一帶的大米加工企業建立了長期供銷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