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紅,黃曉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任何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所導致的心血管、肺、胃腸以及顱腦等多器官系統障礙稱為腹腔間隙 綜 合 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1]。其有效治療措施是手術開腹減壓或延遲關腹[2],而減壓之后何時關腹、如何關腹是臨床難點。目前,最為熱門的治療方法是應用真空輔助治療裝置進行開腹減壓[3]。因真空輔助治療設備材料價格昂貴,加之如果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承受不了手術的巨大刺激,該設備在臨床應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因此,探索簡易、價廉、有效的治療ACS 的方法是醫護人員的研究方向。2012年9月,急診ICU 對1例嚴重創傷合并ACS患者應用三升袋聯合簡易VSD 封閉引流腹腔減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60歲。2012年9月8日在集裝箱卸貨時不慎被重約1.5t的貨物迎面撞擊后從2 m高處墜落。入院時,患者意識尚清,主訴腹脹、全身多處疼痛。查體:體溫37.5℃,呼吸30次/min,血壓80/50 mmHg,脈搏120 次/min;氣促,右側胸廓略塌陷,胸部有擠壓痛;腹脹明顯,全腹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尤以右中上腹明顯,右下腹穿刺出不凝血;骨盆有擠壓痛,左小腿脛前壓痛。入院后,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在抗休克治療同時完善相關檢查,入院2h后腹部手術指征明確,高度懷疑肝破裂合并胰十二指腸損傷行上腹部“屋頂”式橫形切口剖腹探查;因盆壁及腹膜后血腫出血明顯加重,腸管無法回納,行三升袋減壓縫合做成簡易VSD 持續負壓吸引。9月10日可見明顯腸管蠕動,留置鼻腸管后予5%葡萄糖液鼻飼。9月12日起鼻飼短肽型腸內營養液。9月14日起患者逐漸出現少尿、無尿,予行床邊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9月24日,患者的腹腔內壓10cmH2O 左右,行剖腹探查+腸黏連松解+清創解壓關腹術,術后測得腹內壓為20~25cmH2O。10月22日行腹部擴創植皮術。11月15日患者腹部創面愈合回當地醫院治療。
2.1 簡易VSD 的制作 根據增容腹壁面積大小修剪三升袋成梭型預增容腹壁面積,與兩側腹腔筋膜間斷縫合,暫時關閉腹腔,再以紗布、手術薄膜覆蓋,外圍多側孔引流管放置于皮膚切口邊緣與三升袋之間,引流管接中心負壓做成簡易VSD,24h不間斷負壓吸引。
2.2 簡易VSD 引流護理 良好的封閉是三升袋聯合簡易VSD 引流成功的關鍵。VSD 建立后保持創面周圍皮膚清潔干燥,手術薄膜封閉完全,確保引流負壓維持在300~450mmHg,24h不間斷負壓吸引[5],定時查看負壓表是否顯示有效負壓值。如果持續負壓吸引下塌陷的敷料恢復原狀,薄膜下出現積液,提示負壓失效,及時報告醫生,查找原因,根據病情需要重新換藥置入引流裝置。密切觀察引流管引流情況,防止引流管堵塞,如果引流液突然減少、黏稠或有血塊,考慮引流管堵塞可能,及時進行沖洗甚至重新更換引流管;如堵塞在三通部位,可用等滲鹽水沖洗。每日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量、性狀及顏色,發現引流量增多且顏色為鮮紅色,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例患者負壓引流過程中未發生異常情況。
2.3 監測腹內壓 腹內壓變化反映病情的變化。每4h 測腹內壓1 次,減壓引流后腹內壓高至19cmH2O,說明腹腔減壓效果不佳,及時查找原因[6]。本例患者行剖腹探查+腸黏連松解+清創解壓關腹術后測腹內壓為20~25cmH2O,遵醫囑禁食,行靜脈高營養治療,以減少腸腔壓力;予注射用生長抑素抑制腸蠕動減少腸液分泌;控制液體入量,入院第4 天出現少尿、無尿現象,行CRRT,并注意觀察尿量情況。
2.4 疼痛護理 疼痛具有強烈收縮血管的作用,引起患者躁動不合作[7]。本例患者術后用咪唑安定50mg+0.9%氯化鈉40ml以2~8ml/h靜脈微泵維持、芬太尼0.3mg+0.9%氯化鈉40ml以2~6ml/h靜脈微泵維持,每班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速度,使鎮靜效果持續穩定并達到用藥安全。
2.5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嚴重創傷伴ACS,病情危重,氣道開放機械通氣輔助呼吸、持續床邊CRRT、腹部引流管多,以及中心靜脈管、鼻胃管、鼻腸管、導尿管的置入,很容易出現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2.5.1 感染 嚴重創傷后患者多器官受損,抵抗力及全身免疫防御功能明顯減弱[8]。本例患者安置于單間層流病房,采取嚴格無菌的操作,并密切關注其敷料干燥程度,1周內避免更換敷料,減少換藥與感染機會;做好手衛生,專物專用,定期做痰液、分泌物培養等床邊接觸隔離措施;并定期留取各項導管尖端培養,根據患者的體溫及時抽取血培養,做好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監測與干預。對于預防與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方面,每周留取引流液、痰液做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細菌耐藥性的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該患者在治療期間血培養、引流液、痰液培養結果均為陰性,體溫在36.5~37℃,未出現感染情況。
2.5.2 壓瘡 由于持續VSD 引流,為防止液體的滲漏刺激皮膚,在尾骶部予以康惠兒透明貼(水膠體敷料)粘貼保護。為防止導管壁對皮膚的壓迫,每2h更換導管放置的位置,并在易壓迫處予以紗布包裹導管減壓處理。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未發生皮膚受損情況。
2.5.3 深靜脈血栓形成 由于床邊CRRT 至患者活動受限,在不影響CRRT 運行的情況下,將下肢抬高20~30°,選用氣壓治療儀每8h1次,護理人員每2h為患者改變體位,解除局部長時間的壓迫,觀察患者的局部情況有無腫脹、皮膚溫度,本例患者未出現深靜脈血栓。
2.6 飲食護理 患者創面大,持續負壓引流,易發生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9],因此加強患者全身營養支持。常規監測血電解質、血糖、蛋白情況,早期患者腹脹嚴重,腸道積氣積液,給予禁食、鼻胃管胃腸減壓。術后第2天腸管蠕動明顯,在胃鏡下留置鼻腸管至十二指腸,予糖水鼻飼后無明顯不適。術后第4 天起鼻飼短肽型腸內營養液500ml/d,之后逐漸增加到1 000 ml/d,同時鼻飼百令膠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以改善患者腸道功能,提高患者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予谷氨酰胺與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的分泌,減輕腸壁水腫,促進黏膜的生長修復及腸功能恢復。
多發傷伴嚴重腹部創傷導致的ACS,術后根據增容腹壁面積大小修剪三升袋,做成簡易VSD 24h不間斷負壓吸引,可減少換藥次數,節約住院費用。期間做好簡易VSD 引流護理,密切監測腹內壓,做好疼痛護理,積極預防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加強營養支持,以提高腹部創傷患者的臨床療效。
[1]楊越濤,王理富,葉永根.三升袋聯合維斯第在創傷后ACS腹腔減壓術中的應用(附12例)[J].浙江創傷外科雜志,2011,16(3):313-314.
[2]張連陽.《嚴重創傷后IAH/ACS診治規范》及其解讀[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11):965-968.
[3]喬治.腹腔間隙綜合征研究進展[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9,30(1):113-115.
[4]湯文喜,孫運波.腹腔內高壓與腹腔間隔綜合征[J].醫學綜述,2006,12(3):136-138.
[5]戴云月,王小舟.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手臂大面積皮膚缺損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0,9(4):309-310.
[6]葉素芳,黎萍.封閉負壓引流聯合網狀植皮術治療足部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11):1043-1045.
[7]陳朔暉,陸亞紅.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手部創口植皮后應用負壓封閉引流術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8):803-804.
[8]Bradley-Stevenson C,Vyas H.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Curr Paediatr,2004,14(3):191-196.
[9]王萍,王曉飛,汪一華.封閉式負壓引流結合皮瓣移植治療1例尾骶部難愈性壓瘡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8):79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