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婭,葉淑芳,林海芳,鮑麗娟
(麗水市人民醫院,浙江麗水 323000)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1]。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轉變為專業護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態度和行為的重要途徑[2]。臨床護理實習的目標是充分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應用型和實踐性人才。兒科病房環境特殊,病情急,變化快,家屬要求高,護生護理嬰幼兒倍感壓力,動手機會少,帶教老師護理工作緊張繁忙,臨床帶教時間不多,導致護生臨床知識應用能力薄弱,加之帶教老師憑經驗帶教,沒有發揮護生在實習中的主體作用,導致護生護理專業核心能力不足。2012年7月起,本院兒科對護生實習帶教采用案例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院兒科實習的護生,其中2011~2012學年的護生為對照組(49人),2012~2013學年的護生為觀察組(57 人)。兩組護生均為女性,年齡20~22歲,來自全國6個專科護理院校,已修完專科階段護理理論課程,成績合格。按實習輪轉表分8批次入科進行臨床實習,實習時間4周。
1.2 師資 帶教老師共10 人,均為女性,年齡29~35 歲,兒科護齡5~10年;本科6 人,專科4人(均在讀本科);主管護師4人,護師6人。
1.3 教學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以周目標為基礎的一對一帶教。帶教干事參考6個護理院校的兒科實習大綱,結合科室臨床實際,制定4周護理實習目標,內容涵蓋兒科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并上報醫院護理部審核備案。院部及科室對各帶教老師進行統一培訓,講解周目標的內涵,要求帶教老師對照周目標指導護生逐一完成。同時,帶教老師組織每批護生小講課2 次,實習第4 周組織教學查房1次,時間1~2個學時。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設案例教學。
1.3.2.1 課前準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總帶教老師在上課前1周精心選取一些合適的臨床案例資料發給護生,布置護生按照教學要求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收集相關信息,并在課前積極思考案例中涉及到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基本想法和方案,并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3.2.2 小組討論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通過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總帶教老師在討論之前,先組織護生解讀案例,說明本次討論的具體要求,并將護生分為2~3個小組,每組3~4人;然后讓護生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討論。同時,總帶教老師可以引導護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促進討論問題的進一步深化。
1.3.2.3 集中討論 此環節主要是由護生發表對于案例的原因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想法和方案。由每個討論小組選出代表發言,并解釋由其他各個討論小組提出的疑問(也可以由其他小組成員回答)。總帶教老師引導護生對案例進行不斷的深化和擴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針對幾個比較集中的問題,組織護生進行重點探討,使最終的解決方案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1.3.2.4 思考總結 在集中討論完畢后,護生根據討論結果進行自我思考和總結。護生不僅要總結規律和經驗,還要用書面方式總結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法。
1.4 評價方法
1.4.1 出科總評成績 包括理論考核和床邊綜合能力考核,均在實習第4周進行。理論考核和床邊綜合能力考核總分均為100分。
1.4.2 評估教學滿意度 實習第4周,觀察組護生對教學活動滿意度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
2.1 兩組護生出科總評成績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出科總評成績比較 分
2.2 觀察組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評估 見表2。

表2 觀察組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評估(n=57)
3.1 案例教學法提高護生的理論知識 案例教學法中,病例的選擇以護生實習期間真實病例為基礎,注重實踐性、科學性和邏輯性。一個典型病案往往涉及多門課程知識,因此需引導護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本文資料顯示,通過案例教學,護生的出科理論成績提高明顯,與傳統周目標帶教方法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案例教學法提高護生理論成績的因素從表2中護生對案例教學的評價可以尋找答案,92.98%護生認為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幫助護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3.2 案例教學法提高護生的床邊綜合能力 床邊綜合能力考核是結合臨床真實的案例和情景設置評價被考者的評估、臨床判斷、護理計劃、人際溝通和操作、健康教育、應急處理等綜合能力[3]。臨床實習中實施案例教學,將來源于臨床護理實踐活動的案例作為講課和教學查房的內容,彌補傳統周目標實習教學中重操作、輕理論的弊端,護生不是以旁觀者而是以“護士”的身份對患者作出護理診斷并制定出護理方案,提高護生床邊綜合能力。表2數據顯示,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護生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對疾病有了整體的認識,因此,護生的床邊綜合能力提高。
3.3 護生對案例教學法的滿意度高 案例教學法中帶教老師在上課前1周就選取案例給護生,讓護生提前預習,并在每周小講課中,設計主題知識重點講解、分組討論及答疑環節,鼓勵護生踴躍發言,把預習的理論知識及實踐中的困惑與護生展開討論交流,老師在答疑環節突出該主題的護理進展并拓展知識,改變傳統以老師講授為主的小講課模式,變“長篇累牘被動灌輸”為“主動討論答疑解惑”,提高了護生的創新能力、循證能力[4]。案例教學使護生明白臨床實踐的復雜程度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動力[5]。本文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對案例教學法滿意度較高。
[1]邵廣宇,張韓慧,焦金梅.案例教學法在護理與法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3):39-42.
[2]張強.模擬病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3):67-69.
[3]馮金娥,袁紅娣,褚惠林.床邊綜合能力考核在護士在職培訓中的應用探討[J].護理與康復,2013,12(12):1175-1178.
[4]馮潔惠,徐建寧,徐林霞,等.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在ICU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4,13(2):103-108.
[5]王翠玲,顏峰.實習護生的培養環境與自我成長[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