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朝
“科斯經濟學”也非中國的靈丹妙藥
●王今朝
科斯超越許多但并不是全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比較切合實際。可以說,他的研究特點帶有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味道。這一點就是他與西方新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有類似之處,也與古典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有類似之處。后二人都對英國的社會經濟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其理論和政策主張都是建立在他們對實際經濟的了解的基礎上。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科斯長期批評馬歇爾之后的新古典學者,特別是美國的新古典學者,稱他們的研究為黑板經濟學,也就是脫離實際。
但是,諾貝爾獎是西方人頒發的,把該獎獎給誰就沒有選擇性嗎?科斯1937年論文在發表之后的相當長時間內一直默默無聞,在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的時候,他的論文被挖掘出來了。一些西方學者聚集在一起,他們認為應該把科斯所抽象出的概念推到中國去。也許,正是部分地由于這個原因,科斯才得以來到美國學術界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的大本營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大學用它所能提供的教授的職位來獎勵這個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學者,并依靠這個學者進而加強它的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地位。這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雙贏選擇。
我們前面說,科斯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但他所注重的實際很顯然與馬克思主義者所注重的實際的目的也必然有著根本的差別,因而他們注重實際的方法也必然有著根本的差別。就拿他27歲時所發表的《企業的性質》一文來說,他把企業作為市場的對立物來解釋,把企業作為企業家考慮交易成本后所做出的理性選擇的產物。這就是唯心主義的分析方法了。科斯雖然注重實際,但他沒有注意到,資本主義的企業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生產,但生產單位早在人類社會出現之日就出現了。你不能用交易成本、理性選擇來解釋原始社會就存在著人類的生產單位。而一旦人類在原始社會就有了人類的生產單位,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單位也就容易理解了。它們之間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企業的特性就是榨取剩余價值。所以如果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的企業,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是一個早就存在的理論。這樣看來,科斯雖然注重實際,但還是不夠的。
今天,中國有一些人在試圖運用科斯的用市場來校正市場的理論來解決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他們太天真了!如果中國的企業都是私人企業,他們為了追求利潤,哪管他們的行為的外部性呢?當他們創造出巨大的不斷增長的污染之后,中國需要建設多大的碳排放平臺來將中國的空氣污染降低到適合人們生存的水平呢?所以說“科斯經濟學”也非中國的靈丹妙藥,應全面分析審慎對待之。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