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生
近期,××縣財政局檢查組在開展經費支出票據專項檢查時,發現××單位在2013-2014年度以購買辦公用品、印刷費支出的名義,虛開發票列假清單套取資金7 萬余元用于沖抵接待費用及購買土特產支出等違規事實。財政部門依法作出檢查決定,責成該單位立即進行整改,并提請相關部門介入處理。
發票作為一種通用的有效支出憑證,在財務管理中廣泛使用,一個單位的發票管理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和財務經營管理水平。鑒于時間原因,在專項檢查過程中,檢查組決定有針對性地選擇年頭、年中和年尾3 到4 個月的會計憑證核查發票管理情況。很快,檢查組在2013年6月、12月的會計憑證上發現標注為“支材料打印機耗材等”內容的支出摘要,所附原始單據或是普通機打發票,或是國稅通用手工發票和通用定額發票,總額約計3.6 萬元。同時,檢查組還在2014年1月的會計憑證上發現以辦公用品開具的支出票據兩筆,單筆金額均過萬元,總額約計3.5 萬元。檢查組成員心生疑竇,如此大額支出為何頻繁發生,仔細審視后者所附清單,從筆跡推斷疑為同一人一次性書寫完成,且前后開票日期臨近。檢查人員詳細詢問支出細節,相關責任人道出虛列支出沖抵接待費及購買土特產開支的實情。
從違規原因分析,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從外部來看,為順應中央“八項規定”,各地相繼出臺了旨在加強“三公”經費管理的新措施、新辦法,各單位經費開支空間進一步壓縮,常常因單位經費預算本級財力安排不足,導致個別單位領導突破紀律約束甘愿犯險,認為只要出于“公心”用于“公務”,自身不貪不占就可免除責任追究。從內部來看,單位內部監管流于形式,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未做到盡職盡責,認為財務管理是被動式的,財經紀律規章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但實際執行則須屈從于領導意志,在一些重大財務支出上不敢堅持原則,不愿或不敢發聲,任由單位領導作出錯誤決定。在本案例中,檢查組就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細節,當單位相關責任人被問及此舉是否違規時,其實是明知故犯,往往辯稱“領導授意或領導已簽字”。
一是抓好領導學法,特別是財經法規。一個單位財務管理得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在于單位領導。主要或分管領導不同意不簽字,小到一張辦公支出發票,大到一筆大額公款開支,都不能在財務上報銷。現實工作中較多單位領導對送簽的票據缺乏重視,依靠財務后續審核把關,往往大筆一揮簽字同意。而財務人員看到領導已簽批,即使發現某些票據存在不規范甚至虛假的問題出于怕得罪人的考慮往往也會支付。為此,要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治理“三公”經費的東風,大力抓好領導干部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財經法規知識的學習,按制度行事,照規矩辦事。二是加強內部監督制約。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在重大財務支出上建諍言獻良策,抓好上級各項規定的落地執行,堅決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抓好財務規范化操作,在管理細節上用財會專業知識替領導把好關。可結合單位實際,制定實施財務管理細則,規定先由財務部門對原始憑據的真實性、合規性及完整性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后提請領導簽批,領導簽字后方可正常報賬。三是注重問題的整改糾偏。對檢查暴露出來的問題,要從對單位對個人負責的角度出發,在單位內部開好整改落實會,有針對性地宣傳解釋相關財經條款,不講空話、套話,對單位財務管理中易發易犯、歷年檢查指出的問題不避諱不護短,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整改。同時,要做到舉一反三,修訂完善財務管理細則,確保違規問題不再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