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
(杭州麗尚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景觀設計中的主題與文化
吳兵
(杭州麗尚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生活環境質量提出較高要求。現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花園城市及園林城市的建設,其中,所謂園林景觀指的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之內,采用先進的技術與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營造建筑及種植植被等方式,從而創造出優美的自然環境。近些年,園林景觀逐漸成為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城市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
1.1 立意功能
主題在景觀設計中又稱之為立意或者主旨,是對園林景觀的精神文化內涵的塑造與表達,在提煉主題要素的過程之中,應盡量避免隨意性,不僅要對景觀園林本身的特征及優勢進行充分地考慮,更要充分地了解景觀園林當地的精神文化內涵,從而提煉出較為精煉的主題,準確地定位園林,換言之,對園林主題進行恰當地定位,可以充分地展現園林的建造水平及質量,對園林的發展與韻味有著深遠影響。
文化可以劃分為廣義層面與狹義層面上的文化,其中,廣義上來說,文化指的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之中,共同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總和,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重要內容,分別是:物質文化、心理文化及制度文化等,而狹義上來說,文化指的是人們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社會習慣,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分別是: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行為規范等,具有社會與歷史現象的雙重性質。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主題與文化始終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通過景觀造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烘托出園林的主題,而園林的主題則可以充分地表達文化內涵。
1.2 賞析功能
站在觀賞者的角度上來說,園林景觀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賞析層次,分別是:①“觀”,欣賞者通過對園林各處的觀看,可以整體地、直觀地把握園林景觀;②“品”,在觀賞者觀看的基礎之上,結合觀賞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文化涵養,深入地領略與品讀園林景觀;③“悟”,在欣賞者品讀園林景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拓展與延伸,從而在更加深入地把握園林景觀的內涵。通過景觀設計者運用眾多園林造景方式,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從而有效地烘托出園林所要表達的主題,并通過園林景觀的主題來展現一定的文化底蘊。
2.1 缺乏鮮明的主題與文化成分
在園林景觀的實際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受到規劃工作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應用大量的注重“形式美”的元素,盲目地追求視覺刺激,致使園林景觀無法突出主題,群眾不能夠挖掘與探尋景觀園林的文化底蘊,甚至存在一部分人員片面地強調通過增加綠地建設以提升景觀園林建設的質量,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例如:大多數的廣場缺乏濃密的大樹,致使廣場不具備遮陽的功能,不能夠為人們提供必要的休閑場所,無法恰當地反映城市的地域與民族文化,阻礙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 與周邊的環境不協調
雖然大多數的園林景觀在設計與規劃的過程之中,充分地考慮與自然相互和諧發展的問題,但是,依然存在一部分的園林景觀存在主題和文化與周邊環境不相互融合的現象,設計人員沒有按照當地環境的特點統一地規劃園林景觀,致使園林景觀的主題與文化未獲得應當的水準,不能夠很好地詮釋城市的生態環境,給城市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
2.3 景觀設計文化落入俗套
園林景觀具有很好的欣賞價值,每一個園林景觀在設計規劃時具有各自的風格與特點,有一些園林景觀呈現給人們華麗端莊的美感,有一些則帶給人們清冷寧靜的肅穆感,而有一些會讓人感覺到內心舒適寧靜,因為其中設計者向園林景觀中注入了不同的主題與文化,然而,現階段,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摻雜了“媚俗”的成分,致使園林景觀營造出一種拙劣感,所以,需要提升其文化內涵。
3.1 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
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之中,應貫徹落實統籌兼顧的理念,不僅要整體地把握景觀設計,更要有效地烘托出景觀園林的主題,此外,要合理地進行園林景觀的布局設計,讓文化在園林景觀與主題中得到充分地展現,因此,相關的景觀設計工作人員應深入地研究園林的地域差異及文化背景,一方面為人們提供優美的景觀園林,提升園林景觀的審美價值,另一方面提高園林景觀的內在意境。
3.2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的目標是提供人們游玩、交流及休憩的場所,具有多個方面的功能,成為展現城市風貌的重要窗口,由于游人具有各自不同特點,對園林景觀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設計人員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之中,應將不同的服務對象的需求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園林景觀的人性化設計,充分地展現人文關懷。
3.3 緊扣景觀主題
設計人員在進行景觀園林的設計與規劃的過程中,應站在城市建筑風格與歷史文化的角度,加強對園林景觀的設計與規劃方面的指導,確定好園林景觀的設計的主題,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在開展設計工作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園林原先的建筑風格,根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文化與歷史內涵,奠定園林景觀設計與規劃工作開展的基礎,與此同時,相關的設計人員需要充分地考慮園林景觀周邊的氣候狀況、生長習性及植被形態等,緊扣園林景觀的主題,開展園林景觀的設計與規劃工作。
3.4 提高生態保護意識
園林景觀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構成城市的景觀,美化城市了環境,另一方面,促進綠色生態環保城市的構建。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園林景觀的設計工作人員一方面需要凝練園林景觀的主題,表達出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需要發揮園林景觀在建設生態城市中的作用,將綠色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最大限度地減少移植的外地植被,促使城市的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更好地恢復與發展。
4.1 因地制宜原則
由于受到環境與空間限制,人類往往與小尺度空間有更多的接觸,因此,在選擇植物尺度時,應盡量選擇適合人類進行近距離觀賞的植物,其中,株型緊湊型的植物能夠有效地集中人們的注意力,然而,體積較大的植物不僅不能夠消除空間存在的壓抑感,反而會加劇空間的壓迫感,不應將適合進行遠距離觀賞的植物應用于小尺度的空間范圍內,此外,在自然光線下,小尺度空間與開闊空間相比,空間內要陰暗較多,因此,在露天下的小尺度空間內最好種植色彩明亮的植物,并充分地考慮其樹蔭是否會對光線造成不利影響,倘若需要應用燈光,則應注意植物色彩與燈光色彩是否能夠搭配和諧。
4.2 多樣性原則
城市園林景觀中的物種多樣性強調富有多種多樣的植物類型,具有較為強烈的物種的變異性,在城市的園林景觀中,應明確基調植物與主調植物,從而獲得多樣性統一的良好藝術效果。在全園區范圍內應用一、二種的基調植物,并且根據各自的分區不同,采用不同的主調植物,從而在不同的分區范圍內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主題,例如:杭州的花港觀魚的景區,將廣玉蘭作為全區的基調樹種,而后配置相應的其他植物,從而突出各自的特色,其次,牡丹園區則將牡丹花作為全院區的主調,形成以牡丹花為主題的園區特色。
4.3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園林景觀是為提供人類美的享受而提供的設計,因此,需要始終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此,在對園林的景觀進行設計與配置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求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能夠充分地掌握人類的生活行為及習慣,滿足人們的行為感受及要求,實現園林景觀為人們服務的功能,因此,在設計與規劃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應順應人類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滿足人們感性及理性等要求,為人們提高更加優質的園林景觀服務,充分展現人性的尊重與關懷,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創造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良好環境,呈現人們優美的自然景觀,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實現人景交融的良好效果。
4.4 提高園林景區的藝術價值
一個成功的園林景觀設計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景觀設計藝術性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極其細膩的且復雜的工序,通過運用植物的形體、色彩及線條,形成園林景觀的構圖,并利用好四季的變化,來創設奇妙瑰麗的自然景觀,展現園林景觀的魅力,由古至今,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將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而將梅、蘭、竹、菊稱之為“四君子”,都是充分地利用園林植物所特有的形態氣質等特性,帶來人們不同的想象,通過將植物進行擬人化的處理,從而在較為有限的園林空間范圍之內,創設出無邊無盡的意境,例如:蘇州的梅圃,便是借鑒林和靖詠梅詩句中的意境,通過在園中挖掘水池,并且筑就假山,在池邊種植梅花,而北寺的塔的倒影則進入水池,構成一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好意境,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
TU986
A
1005-7897(2015)11-0020-02
2015-11-1
吳兵(1979-),男,安徽安慶人,園林工程師,2002年7月畢業于安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現任杭州麗尚景觀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后主持了中國(濰坊青州)第七屆花博會室外展區、江蘇(宿遷)花博園、山東臨沂市沂蒙樂園、安徽蚌埠天河公園、江西鷹潭龍虎山地質花卉公園等二十多項大型博覽園、生態園、濱河公園及景觀大道項目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