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深化改革的關鍵年大放異彩
——2015年會計領域重點工作展望
●本刊編輯部
當前,我國會計改革正在全方位地推進,涉及到會計領域的諸多方面,如企業會計準則的持續國際趨同、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全面啟動、政府會計改革的穩步發展、非企業會計制度的完善等等,且成效卓越。2015年,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和關注呢?
政府會計改革是我國財政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尚未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體系,在新的形勢下,立足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勢在必行。其中,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是政府會計改革的最終目標。
有專家表示,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建設是未來兩三年內的重要任務。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比如什么是政府的資產,什么是政府的負債,哪些資源和負債可以列入資產負債表;這一過程中還需研究制定具體的準則體系、架構等,對于收付實現制的預算報告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之間的關系應怎樣協調;還需要與相關的預算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相協調等等。
2014年財政部發布的 《關于征求<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是全面推進我國管理會計工作的總綱。財政部有關領導表示,當前,推進管理會計應用主要有4個方面的工作,即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建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會計相關的信息化建設。其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包括人才評價體系、能力框架相關的政策研究。如要確定初、中、高級人員應分別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掌握什么樣的知識結構。理論研究專家則提出,要構建既能融入世界知識主流,又具有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2014年召開的以法治建設為主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從國家層面勾勒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總體框架和藍圖。行政事業單位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主體,更是國家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工作已開始在全國各地啟動。
根據四中全會決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今后要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二是嚴格執法;三是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四是強化組織、人員、考核、文化等基礎保障工作;五是強化風險評估、信息溝通、信息技術等機制保障工作。
2014年財政部陸續發布了8項會計準則,表明我國會計準則建設的思路一直是持續推進、持續趨同,2015年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仍將繼續。有關人士表示,新的重要任務主要是,在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基礎上,增加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中國會計專家參與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中。我國會計學術界和理論界的專家可以從兩方面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修訂,一是從國際準則的組織架構方面入手,參與準則制定;二是在技術層面對國際會計準則正在修改完善的準則發表意見建議。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 《注冊會計師法》等有關法律的決定,年底,財政部制定下發了《關于調整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有關行政管理事項的通知》財會[2014]28號,對調整完善注會行業有關行政管理作出規定,這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管理水平,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更好更快健康發展。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結合簡政放權要求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抓緊修改財政部第24號令,繼續推動全面修訂《注冊會計師法》;二是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三是認真研究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模式,著力在解決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問題上取得新突破。■
(本欄目責任編輯: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