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萍萍 袁建華
關于構建新型企業財務關系的探討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萍萍 袁建華
構建新型的企業財務關系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從企業財務關系的內涵、類型以及傳統財務關系的現狀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構建基于企業績效、和諧社會、社會責任三個視角的新型企業財務關系。
財務關系 企業績效 社會責任
自我國實行現代企業制度以來,企業所面臨的制度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逐漸轉變為一個真正的財務主體,與此同時,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協調這種矛盾,我國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對財務關系理論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專家學者對財務關系理論的研究重視不夠,而更多傾向于對財務活動的研究。在企業實際的日常活動中,財務制度薄弱,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管理效率低下時常發生。因此,僅重視財務活動的研究是無法解決上述問題的,還必須重視對財務關系理論的研究。在財務管理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財務關系的研究與財務活動的研究同樣重要。正確的財務關系理論能夠指導企業正確處理財務關系,有利于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對財務關系理論的研究應作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由于財務主體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對財務關系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傳統的企業制度下,一些專家學者已經對企業財務關系進行了研究,并對財務關系的內涵作了總體的概述。例如:王廣明教授、劉貴生教授(1989)認為,財務關系是以企業為財務主體進行財務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王化成教授(1993)對財務關系進行了較為具體的闡述,指出企業財務關系是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過程中與有關各方發生的經濟關系。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企業財務關系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一些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財務關系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例如,吳良海、紀根培(2003)基于現代企業制度提出:企業財務關系,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發生財務活動時企業有關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梁棟(2004)基于財權流的思想闡述了財務關系和財權流的關系,提出財務關系是財權流的載體,是財權流的具體體現,是在財權流動的過程中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張德榮(2007)從資金運動角度闡釋了企業財務關系,指出財務關系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它反映一般財務活動中的主體之間特定的經濟關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傳統財務關系的不足日益顯露,基于社會責任的財務關系逐漸備受關注,財務關系的內涵變得更加具體,與當代社會的經濟環境更為契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例如,靳能泉(2008)提出這種基于經濟利益關系的企業傳統的財務關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使企業忽視了其本身應有的社會責任,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他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角度對財務關系進行了重新定義,即企業財務關系應是指企業在財務活動中與有關各方圍繞各自的社會責任承擔和履行而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
企業財務關系,根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大致分為外部和內部兩類: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和企業外部的財務關系。例如,張德榮(2007)從企業外部和內部對財務關系進行了簡單的劃分。鄒武平(2012)對此又進行了更為詳細、系統的闡述:企業外部的財務關系主要包括企業與股東、債權人、稅務機關、債務人、供應商、客戶以及社區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主要有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財務關系等。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企業的財務關系也在發生著變化,另外,不同企業的發展也有差異,因此,基于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財務關系的具體劃分也有差異。一些專家學者從新的角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財務關系進行了劃分。例如,吳良海、紀根培(2003)基于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作了全新的闡釋:傳統企業制度下的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演變、發展為現代企業制度下“三縱一橫”、四個方面的內部財務關系,即經營者與各責任管理部門之間縱向財務關系;各責任管理部門與各責任作業單位之間縱向財務關系;各責任管理部門、各責任作業單位與責任員工之間縱向財務關系;各責任作業單位之間橫向財務關系。饒曉秋教授(2003)從財務治理的理論基礎角度探討財務關系。他認為,財務關系應包括財務管理權與財務執行權的劃分與協調關系、收入和支出權限分割關系、不同經營管理層次和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權責關系、企業稅利交納和財務剩余分配關系、財務監督約束和薪酬激勵關系等。這是從一個新的視角對財務關系類型的劃分。
企業傳統的財務關系是指在財務活動中,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發生的經濟利益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基于這種經濟利益關系的財務關系的建立和運行,會導致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不利于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傳統的財務關系不利于解決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在這種經濟利益關系下,企業和各利益相關者很可能只圍繞契約合同計較自己的利得和損失,在信息非對稱的情況下,擁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在“利己”思想的支配下,很有可能會損害他方的經濟利益,導致沖突加劇,使正常的經濟秩序乃至社會秩序遭受沖擊。同時,各利益相關者還要時刻保持聯系,為不確定的事情進行反復協商,這無疑會增加利益的協調成本,而這種成本的增加,最終會激化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從而不利于企業業務的開展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另一方面,傳統的財務關系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如果把企業的財務關系局限于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思維就會被束縛,同時也會制約人的自由發展,不利于企業和有關各方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有序運行,也不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傳統的企業財務關系正是忽略了這一點。因此,構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財務關系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才能有利于社會的整體和諧。
財務關系具有復雜性和層次性,而在傳統的財務關系構建中,將財務關系簡單定義為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這易使財務關系管理表面化、片面化。因此,應該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財務關系,構建新型的企業財務關系,這是現代企業財務治理的使命。
(一)基于企業績效視角下的財務關系的構建。財務關系作為一種關系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學術界和企業管理者的廣泛關注。我國的市場經濟正處于逐步發展的階段,很不成熟,在現代企業制度背景下,構建基于企業績效的財務關系對于我國公司治理乃至社會的發展來說是十分迫切的。
國內學者從理論和實證方面分析和驗證了財務關系對企業績效的作用,從而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了指導。理論方面,周俊杰、吳喜愛(1997)通過對現代企業財務關系進行探討,認為財務關系會對公司績效產生影響,因此現代企業財務關系應該借助于整個資金運動過程中所涉及的不同財務主體對財務關系進行管理,實現對企業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進而提高企業的績效。實證方面,紀建悅、李姣(2011)以契約理論、期望理論以及資本循環理論為基礎,以2000-2009年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對該指標與公司績效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財務關系與公司績效存在相關關系。
而西方國家研究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 “財務利益相關者”關系。由于西方市場經濟體制已相當成熟,財務關系是由法律關系和運行規則來確定,對財務關系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西方學者主要從利益相關者角度進行探究。理論方面,Donaldson和Preston(1995)通過對利益相關者的理論進行分析,認為利益相關者關系與公司績效有正向的相關關系。實證方面,國外學者主要通過建立回歸模型來分析利益相關者關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如Berman(1999)選取企業與員工、客戶、社區、政府之間的關系作為自變量,以企業的資產回報率作為衡量公司績效的因變量,選取KLD數據庫中的樣本,通過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員工關系以及顧客關系兩個指標與企業的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雖然我國和西方的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但是國外的研究對我國企業也具有借鑒意義,從國外的研究可以看出,良好的財務關系與企業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此,管理者應該充分重視財務關系在公司績效提升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完善的財務關系體系,進一步提高企業績效。
(二)基于和諧社會視角下的企業財務關系的構建。從契約論的角度看,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而契約本身具有不可預見性,因此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必然會產生利益沖突。我國正大力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企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財務部門要協調好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財務關系。只有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構建和諧的財務關系,才能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許多專家學者紛紛對和諧的財務關系進行了研究,對如何構建和諧的財務關系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例如,梁小平(2008)認為,和諧財務關系是在公司財務治理過程中,財務部門運行要素之間以及要素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運行關系。因此,公司需要從財務制度、財務凝聚力以及財務人員素質等方面加強和諧財務的建設。覃龍飛(2010)從和諧財務關系的內涵和特征出發,提出以“人本化”的理論為基礎,重視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以“規范化”為中心,創建和諧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樹立“和諧化”理念,協調好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等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關“和諧社會”的話題逐漸被人們關注,傳統的基于經濟利益關系的財務關系正遭受著沖擊,而構建新型的財務關系逐漸被一些專家和學者所提及,構建和諧的財務關系逐漸成為企業乃至社會關注的重點。和諧財務關系的構建是企業和諧的前提。只有構建并實現了財務關系的和諧,才能實現企業的和諧、經濟的和諧以及全社會的和諧。
(三)基于社會責任視角的企業財務關系構建。在現代社會,企業不再是單一的個體,企業的每個行為和活動,都有可能對企業自身及其利益相關者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對于企業來說,社會責任才是企業的最高追求。從局部來說,企業的財務關系也不例外,也應將社會責任融入其中,從而兼顧各方權益,達到共贏的目的。
目前,國內學者已經意識到傳統財務關系的不足,從社會責任的角度提出構建新型的財務關系。樊行健、顏剩勇(2005)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財務關系管理中,能夠為利益相關者謀利,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靳能泉(2008)指出,企業傳統的財務關系,使得企業本身及各利益相關者忽視了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不利于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沖突的解決,因此,要構建新型的以社會責任為基礎的企業財務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財務關系已經無力解決利益相關者的沖突,因此,把履行社會責任納入企業財務關系的構建中,已經成為企業發展歷程中不可忽視的方面。而財務關系的構建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它與社會責任理論的結合,可以使企業財務關系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有力的保障,從而使得企業財務管理在和諧社會背景下順利地進行。■
1.Berman S.L,1999.Does Stakeholder O rientation Mat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 anagement M odels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Donaldson and Preston.1995.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紀建悅、李姣.2011.財務關系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我國零售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 [J].投資研究,10。
4.靳能泉.2008.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財務關系探究[J].財會通訊,9。
5.饒曉秋.2003.財務治理實質是一種財權劃分與制衡的財務管理體制[J].當代財經,5。
6.王廣明、劉貴生.1989.企業財務理論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
7.王化成.1998.財務管理(第2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8.周俊杰、吳喜愛.1997.對現代企業財務關系的探討[J].財會月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