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國資委牽頭制定的關于央企功能界定分類方案的初步意見已經形成,按照國資委的方案,未來112 戶央企將被分為三類,分別為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和商業競爭類,而且不同類型的央企未來的改革方向也各有重點。下一步,上述方案還需要通過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討論并修改,或將于2015年一季度公布。
就具體類別的定義而言,按照國資委的想法,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的,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的央企被定義為公益類的央企,例如中儲棉、中儲糧等;特定功能類的央企則是以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為主要目標,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這其中包括石油石化、電力、通訊等領域的18 家央企以及11 家軍工企業;而商業競爭類的,則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兼顧社會效益,共有77 家。
央企功能界定分類方案被看成這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切入點,也被定義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組建兩類公司(國資經營公司和國資運營公司),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推進布局結構調整等多項改革的前置性措施。
(來源:經濟觀察報)
為了規范政府的會計核算,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財務報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起草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和《主要問題》,于12月發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12月,財政部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決策部署若干事項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省、市、縣級財政部門作為牽頭單位的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各地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開展專項清理等工作。
法違規的優惠政策自《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印發之日即2014年12月1日起一律停止執行,并發布文件予以廢止。沒有法律法規障礙的優惠政策,若確需保留的,可在充分說明理由、提出政策期限建議的基礎上暫時繼續執行,由省級人民政府報財政部審核匯總后專題請示國務院,并依據國務院審定的處理意見執行;本地區未提出保留建議的,或國務院未批準保留的,一律發布文件予以廢止。
今后新制定稅收等優惠政策,需按照統一的政策制定權限執行。除依據專門稅收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管理權限外,各地區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嚴禁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文件(含經國務院批準有關部門發布的文件,下同)規定,對企業減免或緩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社會保險繳費;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12月,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關于推進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改革的若干意見》,大力推進“三證聯辦”、積極探索“一證三碼”。納稅人原來需要分頭在工商、質監、稅務部門辦理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改革后只需在一個窗口辦理,實現“三證合一”。
稅務總局征管和科技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按照改革須于法有據的要求,稅務部門大力推進“三證聯辦”。“三證聯辦”即工商、質監、國稅、地稅部門實現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聯辦同發,由一個窗口單位歸口受理申請表和申請資料,一次性采集信息,共享至聯合辦證部門,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作“三證”后,由受理窗口一次性發放給申請人,實現部門間數據互換、檔案共享、結果互認。這一舉措將極大方便納稅人注冊登記,提高綜合辦事效率。
(來源:國稅總局網站)
年底,財政部發布《關于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通知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或暫停征收12 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要求各省(區、市)全面清理省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取消重復設置、收費養人以及違背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不合理收費。另外,自2015年1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免征42 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2014年12月9日,中注協印發《高等學校財務報表審計指引》,對注冊會計師執行高校財務報表審計業務進行規范。該指引將于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為規范高校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加大技術支持力度,中注協于2012年啟動了高校財務報表審計指引的制定工作,其間,密切跟蹤高校會計制度的修訂,同步推進審計指引文本的起草和征求意見工作。
高校財務報表審計指引在審計準則的總體框架下,按照風險導向審計的思路,結合高校財務核算、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特點,涵蓋初步業務活動、計劃審計工作、開展風險評估、了解內部控制、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和出具審計報告等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明確工作要求,為注冊會計師開展這一審計工作提供詳細指導。
(來源: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審計署網站29日集中公布了29 個省份以及大連、寧波、青島、廈門、深圳5 個計劃單列市審計機關2014年的工作情況。這是審計署首次把各地審計機關的年度“業績”向社會公布。
根據這些審計“清單”,各地都加大了對重大改革舉措的審計跟進力度,促進改革措施落實到位。也顯示出,各地審計機關以維護財政安全為重點,加強對經濟運行、結構調整、民生保障、社會管理等經濟轉型領域的審計力度,重點關注銀行風險管控和基本建設資金、轉移支付資金、社會保險基金、稅收征管情況以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績效,揭示潛在隱患,防范系統性、區域性經濟風險。
(來源:新華網)
12月,國家稅務總局修訂發布了《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辦法》。新修訂的《辦法》由原來的五十條,精簡為三十條,減少了要求納稅人提供的納稅資料,對減免稅審批程序、車輛轉籍等管理內容進行了精簡,免稅圖冊管理、退稅管理、最低計稅價格制度、完稅證明管理、稅源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完善。
(來源:中國會計視野)
12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報告稱,按照中央部署,有關部門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已經擬訂了改革方案,并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
(來源:新華社)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證券期貨執法領域開展行政和解試點工作。為了具體實施行政和解制度,中國證監會專門研究制定了《中國證監會行政和解試點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有效查處和懲治各類市場違法失信行為,并及時彌補投資者因違法違規行為所受的經濟損失,是資本市場監管執法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近年來,中國證監會著力改進執法體制、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辦了“黃光裕案”、“綠大地案”、“萬福生科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但是,由于行政執法無法解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賠償問題,而民事訴訟實踐中投資者往往面臨舉證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投資者獲得經濟賠償的效果并不理想,進而影響到監管執法的整體效果,市場一直呼吁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4年底多地公布的社保繳費基數顯示,2015年企業職工社保繳費將增加。2015年1月1日起,將有天津、重慶、福建、江西等省份執行新的社保繳費基數標準。與2014年相比,其用人單位和職工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天津社保繳費下限將上漲282 元,上限上漲1278 元。事實上,每年隨著各地社會平均工資的遞增,其社保繳費基數也均隨之逐年上漲,上述現象已成為近幾年的一種“常態”。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及個人社保繳費比例居高不下,企業與低收入者繳費壓力逐年增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