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芷銘 徐福林
官員微博是指“公開以黨政領導干部身份開設的個人微博”,它把官員與群眾、政府與民間、政策與政策執行、執政理念與群眾利益的實現等聯系在了一起,與黨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群眾路線有著高度相關性。通過微博,官員把自身置于網絡時代的民眾之中,把與民眾利益相關的方針、政策、措施等公之于眾,傾聽民眾通過網絡發出的聲音,回應民眾通過網絡表達的訴求,并從這些聲音中汲取改善工作的能量。當前,微博用戶不斷擴張,微博問政愈加為群眾熟識,群眾權利意識越來越強,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發展,深入分析和探討官員微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群眾訴求:共同面對日常議題。官員微博使微博的原義發生變化,使微博不再局限于“發牢騷”,而是在“國家政治和民眾生活之間”搭建起一座互通的橋梁,顯現出“問政”這一本質功能。微博問政是群眾發出自己的聲音,使群眾的訴求得到表達。官員微博必須面對群眾及群眾利益,直面群眾的情緒和訴求,而不能刻意回避之。黨的群眾路線也要求領導干部走到群眾中間傾聽群眾的聲音,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具體而言,官員微博必須面對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治安、司法公正、拆遷、市場公平公正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議題。面對共同的議題,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與態度、政府部門的作為與形象、執政黨的執政能力與水平都將得到體現與檢驗。只有積極認真、理性高效地面對群眾訴求,幫助人民群眾實現合法權益,才是真正踐行群眾路線,因此運營官員微博不是作秀,而是聽取群眾訴求,及時回應并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同的價值訴求。領導干部走群眾路線,目的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實際上,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一切為了群眾。領導干部開通微博,本意并非作秀,亦非撈取政治資本,而是利用微博裂變式傳播信息的功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民間的聲音。相比較而言,官員微博的開通,更有利于群眾表達訴求,表達對相關方針、政策和舉措的看法,表達對政府相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正是在對群眾的理性回應中,在不斷修正相關施政舉措的過程中,在不斷化解官民矛盾的過程中,官員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運行主體。首先,就官員微博而言,微博運行主體即是官員本身,但官員本身并非停滯不變,而是在環境的影響下不斷變化、發展的行為主體。一方面,官員微博主體會受到包括工作環境在內的現實環境的影響,有的官員微博發布符合群眾利益的言論,成為群眾利益代言人,而有的官員微博回避群眾訴求甚至站到群眾的對立面;另一方面,在包括網絡輿論在內的網絡虛擬環境的影響下,官員微博主體會迫于壓力不斷修復不良形象,博取網民認同。
其次,官員微博主體有顯性主體和隱性主體之分。開通官員微博者均可視為顯性主體,而不論其微博活躍與否。而那些尚未開通微博的官員則可視為隱性主體。就目前官員微博生態而言,后者蘊藏著更大的能量。后者的力量發展方向往往影響著前者的發展方向,但實際上官員微博生態的改善需要前者的堅持和開拓。
運行客體。官員微博的主題具有多樣性。一方面,官員微博立足部門職能和領導干部的分工,以相關方針、政策和舉措為主題,或宣傳之,或解讀之,使之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官員微博立足群眾利益,以群眾的訴求和呼聲為主題,推動問題的解決,從而緩解干群關系、官民關系的緊張,塑造領導干部、政府機構和政黨新形象。
官員微博的主題具有妥協性。其主題并未完全是官員“個人”的,而是官員個人與群眾訴求“妥協”的結果。一方面,官員微博主題滲透著官員個人的政治追求和思想品質等因素,表現著官員的“個性”;另一方面,官員微博主題又不能離開本職工作與工作分工,不能忽視上下級關系,不能因發布微博而阻礙了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還要以真誠的態度回應群眾訴求。可以說,正是在這樣的“妥協”中,在這樣努力尋求各方共識和利益平衡中,官員微博主題的生命力、活力、魅力才得到充分體現。
立足群眾的共同訴求,增強微博底氣。首先,立足群眾共同的物質訴求。在經濟社會變遷過程中,群眾的物質訴求更為強烈、更為多元。如何才能增強官員微博底氣?無疑,真誠地關注群眾共同的物質訴求,回應群眾共同的聲音,才能更好地讓官員微博形成力量。具體而言,既要立足群眾短期共同的物質訴求,又要立足群眾長期的共同物質訴求;不但要從群眾短期的共同物質訴求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作出新探索,還要善于把握群眾的長期的共同物質訴求,使之與當前的公共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公共政策的完善。
其次,立足群眾共同的精神文化訴求。廣大人民群眾并不會滿足于物質訴求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他們更趨向于精神文化訴求的滿足。一方面,官員微博要傳播正能量,為廣大人民群眾帶去溫暖與關懷,正確解讀公共政策,提高群眾把握、理解公共政策的水平,堅定他們改善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官員微博不能回避問題,應直面當下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群眾運用相關方針、政策和舉措維護自身利益。
立足話語的創造性轉化,增強微博黏度。首先,立足政策話語的創造性轉化。長期、實時、有效的官民互動才是官員微博傳播力的本質特征。但有些官員開微博只為趕潮流,疏于維護或“開而不用”,最后成了“僵尸微博”的不在少數。創造性轉化政策話語是形成長期、實時、有效的官民互動,增強官員微博影響力的重要前提。官員要在吃透政策、吃透群眾訴求的基礎上用群眾看得明白、聽得懂、理解得了的語言為群眾提供正確的政策解讀并回答群眾在相關政策方面的疑惑,而絕不能從政策到政策、從理論到理論,搞得云山霧罩,讓群眾不明就里。
其次,立足網絡用語的創造性轉化。網絡用語或輕松活潑,或詼諧幽默,或一語雙關,或富有親和力,是提高官員微博活力與“粉絲”黏度的重要元素。由于事關群眾利益,官員微博應當使網絡語言與政策語言、網絡語言與理論語言、網路語言與群眾日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使微博的話語表達適應群眾情緒、情感,使官員微博不再高高在上、不再嚴肅冰冷、不再冷靜的沒有人情味。
立足意見領袖的積極參與,營造輿論氣場。首先,改善官員形象與政府形象。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大量意見領袖應運而生。他們活躍在網絡,發出自己的聲音,直面社會問題,用自身的力量影響著微博生態。官員微博要踐行群眾路線自然是少不了他們的參與。實際上,必須不斷改善官員形象和政府形象,才能為官員微博與意見領袖的合作建立基礎。如果官員懶惰、政府機構懶政,意見領袖就只能唱“獨角戲”,這樣顯然不能使官員微博緊密聯系群眾,相反,只會導致官員微博“變冷”,乃至變成“僵尸”微博。
其次,秉持寬容之態度理性看待意見領袖的發聲。官員微博踐行群眾路線的關鍵之一就在于寬容。以寬容的姿態看待意見領袖的發聲,而不是視其發聲為洪水猛獸,即不要輕易屏蔽意見領袖的評論,更不能輕易“封號”。吸引意見領袖積極參與官員微博互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氣場,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若無這三個自信,則難免視意見領袖為異端,視意見領袖為敵對勢力,視意見領袖為洪水猛獸,最終使官員微博成為“孤家寡人”,成為微博時代的一場政治作秀,脫離群眾,背離其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