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中國性》
王人博著 ?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 2014年9月出版
本書主要是對近代以來中國政治法律中使用的核心基礎性概念(比如民權、民主、憲法等)以及五四憲法、七五憲法、勞教制度、法家思想等的一種開放式研究,從跨語際實踐及詞源學的角度闡釋和辨析了民權、民主、憲法等的起源及其流變,對中國傳統的法家思想進行了現代闡釋。本書旨在說明:一、中國近代有關憲政的觀念和表達與對西方的觀看有關,與西方身在的那種“優越性”有關,或者說與西方“強”中國“弱”的事實以及中國對這個事實的體認有關。二、中國無論怎樣挪用西方,自始至終都有一個中國立場的存在,既包括對西方價值的取舍,也包括對自己古老智慧的化用。三、晚清、民國期間西學的引進之于中國的意義不能被無限夸大,中國人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吸納別人的東西,但傾聽和吸納的方式是自己的;他們可以接受外部文化,但強加的不行。
《不忘過去著眼未來:蘇聯1932-1933年饑荒問題與當代烏俄兩國關系研究》
李燕著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14年6月出版
烏俄兩國有著300多年的合并歷史,民族間的長期通婚及混居使兩國在經濟文化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本書就蘇聯1932-1933年饑荒以及烏克蘭對這一事件的態度、立場和訴求,尤其是它對當代烏俄兩國關系的影響做了極為詳細系統的論述和梳理,從而清晰、完整、立體、真實地勾勒出了這一事件的全貌及圍繞這一事件所展開的各種政治博弈。
《包容性改革論——中國新階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維》
常修澤著 ? ?經濟科學出版社 ? ?2013年10月出版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探索“包容性改革”的理論著作,它上見“天光”(世界潮流),下接“地氣”(中國實際),中立“人本”,首次提出“包容性改革論”,為中國新階段全面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思維和戰略選擇。全書圍繞核心范疇“包容性制度”,系統闡述了包容性改革論的三大要義。書中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改革給出深刻而務實的回答,具有理論創新性和實踐可操作性。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法制晚報社編著 ? ?現代出版社 ? ?2014年9月出版
今天我們反思甲午戰爭,并不是簡單地反思戰爭勝敗,而是為了超越歷史、超越戰爭,是中國人、日本人乃至相鄰國家的相處與未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苦心經營近30年的北洋海軍一朝覆滅。這場戰爭給中國人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也讓大量清軍遺物被擄至東瀛。時值甲午戰爭120周年,《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遠赴日本,尋找那些曾經象征著中國戰敗恥辱的戰利品,撫摸流浪百年的靈魂。